“春”这个字是指一年四季第一个季节,可是还有“少女怀春”呢?“阳”这个字是指太阳,可是还有“壮阳补肾”呢?这春阳不是那春阳。每年春天,动物植物都萌发了开放的欲望、裸露的欲望、繁殖的欲望。春天的阳光唤醒了它们,鼓励了它们,人们称之为春意、春情,这春阳又是那春阳。施蛰存先生的《春阳》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单身女子,奔走于外在的春阳之下,掩饰着内在的春阳的骚动。
小说开头三个字是“婵阿姨”,施先生给女主角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婵,读者一望而知是女性,紧接着是“阿姨”,表示她不年轻了,看后文,知道她今年三十几岁。前贤强调写短篇小说要用最经济的手法,你看这就是经济,用字少而含义多。
《春阳》通篇写婵阿姨一个人物,由她出门到她回家。她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施先生的写法也很经济,他只选了一件事,一件只要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白的事,就让我们对她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关心。
十二三年前,婵阿姨的未婚夫忽然在吉期以前七十五天死了。他是一个拥有三千亩田的大地主的独子,他的死,也就是这许多地产失去了继承人。那时候,婵阿姨是个康健的小姐,她有着人家所称赞为“卓见”的美德,经过了二日二夜的考虑之后,她决定抱牌位做亲而获得了这大宗财产的合法的继承权。
这叫“冥婚”,和死者的灵魂结婚。她爱财,果断,她以果断取得一大笔遗产,以果断隔离一切欲望。这一天,她到银行打开保险柜取款,看见天气极好,顺便在马路上走走。经过春天的阳光的照射,她忽然想对自己反抗一下,犒赏一下,决定进饭馆点菜进餐。中午食客不多,婵阿姨独自占了一张桌子,偌大的桌子只摆上来一副碗筷,这才觉得孤单寂寞。附近另一张桌子上坐着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孩子,笑语殷殷,惹她羡慕。这时又进来一个单身男客,从她的桌子旁边经过,她很希望这个男子可以坐下来同桌,甚至幻想他在饭后说:“我奉陪你去看影戏,好不好?”可是那人迟疑地走开了。
这时候,她想起银行里管理保险柜的那个年轻的行员:
婵阿姨就特别清晰地看见了他站在保管库门边凝看她的神情。那是一道好像要说出话来的眼光,一个跃跃欲动的嘴唇,一副充满着热情的脸。他老是在门边看着,这使她有点烦乱,……当她走出那狭窄的库门的时候……她的确觉得,当她在他身边挨过的时候,他的下颔曾经碰着了她的头发。非但如此,她还疑心她的肩膀也曾经碰着他的胸脯的。
婵阿姨在春阳之下动了春心,她之所谓“对自己反抗一下,犒赏一下”,其实是性意识的觉醒与探险。她怀疑离开银行的时候没有把保险柜锁好,心理学家会说,她只是找个借口再去和那个年轻的管理员见面,希望他的下颔碰她的头发,她的肩膀碰他的胸脯。可是回到银行以后呢?保险柜当然是锁好了的,那个男性管理员没把她放在心上,十分殷勤地为另一位年轻美丽的客户服务。在管理员口中,那年轻美丽的客户是“密司陈”,婵阿姨是“太太”,这一声“太太”惊破了婵阿姨的梦幻,回家吧,她已在一切青春游戏的局外。
婵阿姨,凭她这样一个人,也有大作家为之树碑立传,这样的文章也载在经典,你我都司空见惯了。想当年新文学运动初兴之时,牢守文言正统的老师、宿儒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写人要写圣君贤相才子佳人奇士异行,写事要可泣可歌可风可传。那些新文学运动的前贤是接受了西方的文学思潮,认为文学作品写的是人性,婵阿姨有贪心,自愿钻进阴暗的牢笼,牢笼太小,什么东西也带不进去,她又到阳光下冒险,看能不能把失去的捡回来。这是人性,值得小说家一写再写,写得好,就是人性的烛照、文化的遗珍。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这些都是人性。加上:喜新厌旧人皆有之,幸灾乐祸人皆有之,党同伐异人皆有之,忘恩负义人皆有之,轻信盲从人皆有之,这些也都是人性,都值得写,现代小说的题材放宽了很多。
婵阿姨在春阳下漫游一日,性意识觉醒,冲撞了内心道德的藩篱,施蛰存先生一直要说破,要说破,并没有说破;我们读者一直担心她要出事,要出事,并没有出事。这种效果,前贤有人称之为张力。
听一位老太太说她当年考试作弊,想到张力。她说她每次大考都准备作弊,她知道品德很重要,可是升级和毕业也很重要。她的家境艰苦,全家节衣缩食给孩子交学费,倘若她不能按时毕业,那是对全家人的虐待。每次大考,她都把一些繁难的公式和方程式写在大腿上,监考的先生虽然严厉,总还不至于掀起女生的裙子。考卷发下来了,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好,然后苦思冥想,向三更灯火五更鸡求助,然后天人交战,夹带的小抄,近在手边掌下,看还是不看?彷徨反复,心力交瘁。收卷的时间到了,考生出场,校园里,树荫下,布满了陪考的家长。她坐在母亲怀里放声大哭,母亲紧紧地搂着女儿也泪如雨下,没人知道到底是因为作了弊才哭,还是没作弊才哭?不管是作了弊还是没作弊,她们都有理由一哭。
听老宋谈官场经历,想到张力。他升处长的那天,有人送来贺礼,打开一看,很别致,黄金铸成的印章一方,成色足,白文仿汉的水平也不低。第一个念头,收下吧,不过是个印章;第二个念头抢过来,不能收,到底是一块金子。如果不收,人家认为这人不通人情,没有人缘;如果收下,人家说这人不守法律,没有品德。一会儿决定收下,把金印章放进抽屉里;一会儿又决定不收,把金印章放在桌面上。夜得一梦:书桌底下一条河,金印章变成金鱼,顺流而下,他急忙到下游拦截,绕到屋后,只见四野茫茫,迎面一堵高墙,醒来若有所悟。他把金印章带到办公室,摆在桌面上,把送礼的人叫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吩咐他把礼物拿回去,而且教他签了一张收据放在档案里。
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家族有心脏病史,他时时预防自己有心脏病,也时时准备接受有心脏病,各种心脏病的预兆、急救和死亡率,一直念念不忘。
为了健体强身,他很少搭乘公共汽车。这天中午,天气很好,他在街道上大步迈进,不觉出汗,风拂面吹来,凉意贴身,他心中一惊,心肌梗死的预兆之一是冒冷汗,如果心肌梗死发作,下面应该头晕。走着走着,果然头晕。如果心肌梗死发作,下面应该胸闷气喘,走着走着,果然呼吸有些困难。是了是了,该来的终于来了,有效抢救的时间只有十分钟,怎么来得及?“难道我要像祖父一样倒毙在墙角街头?”一手扶墙,一手拭泪,他用眼角的余光看墙,看见一个招牌,手边身旁正好是一家私立医院!
急急闯进急诊处,医生护士一听“心肌梗死”,立即引起一阵旋风:鼻孔插上氧气管,口中插进温度计,胸前贴满导线,手腕插针抽血,手背绑上松紧带,血压量了一次又一次,心电图做了一张又一张。护士用活动病床推着他去用X光照胸部,连一步路也不让他走。……风定尘埃落,医生对他说:“我们没查出来你有心脏病,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没有心脏病。”“是是是。”他满脑子都是心脏病的病例,有人进诊所检查,一切正常,离开诊所就倒在门外的走廊上。他要求住院彻底治疗。
第二天,他服务单位的同事都来探病,在他病床的四周围成一个人井,大家都教他躺在床上不动。他睁眼一看,密密一圈两圈排着微笑的面孔,人去后,半个病房里都是鲜花。护士说鲜花太多对病人不好,建议分送到每一层楼的护士服务台,结果这一天每一位护士小姐都和蔼可亲。真奇怪,他在服务单位的职务平常,怎么会惊动这么多人来探病?
第三天,远亲近邻也来探病,新知旧雨也来探病,相关单位在业务上面红耳赤的人也来探病,筵席上因为敬酒大声喧哗的人也来探病。这就更奇怪了,他跟这些人虽然认识,平时难得一见,为什么也来对他伸出温暖的手,或者替他在茶杯中斟满温开水?他走来走去,打躬作揖,说“不敢当”如顺口溜,人去后,满床满桌子都是水果。水果不能长久储存,他建议分送给护士小姐,结果下班的时候每位护士的手袋都膨胀饱满。
外面的人这么关心他,医院里的人倒是好像慢慢忘记他了,心电图也不做了,点滴也不打了,药也不吃了。每天早晨,主治医师带着一群实习的学生巡查病房,从他的病床旁边走过,顺手把挂在床尾的名牌拿起来望一眼,蜂拥到邻床病患那儿问长问短去了。奇怪,这又是怎么了?
第三天静下心来,他把奇怪的事合在一起,恍然贯通。一定是他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医院看他是一具弃尸,只等着签死亡证明书了;那些恩怨是非中人都来探病,不过是做给身旁的人看,借此机会表示宽宏大量、不念旧恶。他想起,殡仪馆里瞻仰遗容,其实大家都是俯视,居高临下,“我原谅你了,我超过你了”,暗中沾沾自喜。说穿了一点也不奇怪,两件事情其实是一件事情的两面。他越想越生气,觉得受到了侮辱,他按下病床旁边的叫人铃,打算立刻出院。
叫人铃按下去,不见人来,也幸亏没有人来,他改了主意。出院之后又怎样?孤零零地死在单身宿舍里?他们会怎样对待遗体?这边有人吐一口唾沫,骂一声晦气?那边有人摇一摇头,窃窃私语:“猫知道自己要死,也会离开主人家到野外去找个地方。”想到这里,更是怒不可遏,他狂喝温开水,真想把怒气倒灌回去,他真想一头撞在墙上,撞出一个大窟窿来。
一夜突围,似睡还醒,记得蒙眬合眼时玻璃窗上一层曙色。蓦然于无声中惊醒,只见服务单位的总务主任坐在病床旁边看报,这位新到任的红人一大早就来了,不声不响地等他自然醒。总务主任握住他的双手道贺:“恭喜你高升了!领导从医院院长那里知道你没有病,教我来接你出院。”没有病?升官了?怎么会?又怎么不会?医院冷淡,是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对他们无用;亲友热情,是因为一个当权的人对他们有用。是了是了!幸亏自己沉住气,没有当众出丑。
有一张名嘴说过:什么是修养?“修养就是憋着,看谁憋得住,看谁憋得久。”依我看,憋着就是张力。你看那万家灯火,每一盏灯下面都有一个人像拉足了的弓,等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