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人文地理学沙龙有一个特色,邀请了许多地理学之外的学者参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今天,不同学科的朋友聚在一起,相互学习,很难得。这次沙龙的主题是“地理学思想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其实这也存在一个反向的过程,即地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借鉴。把其他学科的发展引进地理学,对地理学本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需要思考这种双向的过程。
什么是地理学?这个问题争论了很长时间,我们可以找出几百个定义。在我看来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类环境、人地关系以及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动态过程。关键问题是人类环境,核心问题是人类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地理学的一个特点是研究空间相互作用,所有现象都在空间中存在。现在地理学研究强调“格局”和“过程”,如果格局说的是空间关系,那么还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现在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这就离不开时间。
地理学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地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从北师大地理与遥感学院的介绍可以看到,地理学包括规划、防灾以及很多实际问题,例如冻土地区的交通建设等。可见,地理学介入了许多工程。我是学自然地理的,自然地理学是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水文学、土壤学等的交叉,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因为综合了所有自然要素,以及注重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经济地理学很重要,经济地理学家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诺贝尔奖足以证明。克鲁格曼发展了一个根本突破性的国际贸易新模式,并对贸易格局和经济活动区位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这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杰出成就,为新经济地理学提供了种子。国际贸易是经济学问题,而贸易格局及其动态以及经济活动区位是地理学问题。这说明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地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诸如社会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也都是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结果,都是我们关注的重要主题。所以,地理学是牵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必然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互动。
下面通过几个事例谈谈地理学受其他学科影响对地理学本身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一个例子与地貌学相关。经典地貌学理论之一是地貌轮回,或者称地理循环。地球表层经过不断侵蚀和抬升的相互作用,经长期演化,地貌改变,就是人们常说的沧桑之变。地貌学家戴维斯将这种地貌演化过程总结为从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到老年期的轮回,这是地貌学的一个经典理论。从科学思想和哲学观点来说,戴维斯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偏重生物和物种的演变过程,将进化论思想应用在地球表层的形态变化上形成了地貌轮回的理论。
第二个例子是20世纪60年代的地理学计量运动。它对地理学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或者说变革。其本质是地理学的科学化,借鉴当时整个学术界(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界)盛行的实证主义方法论。我们说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只是形式,其本质是使地理学科学化。这涉及一个问题:什么是科学?按照科学哲学的某种理论,认为只有符合逻辑实证主义(或称逻辑经验主义)的学科才是科学。计量革命以前的地理学不符合这个标准。哈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是当年对这个运动的总结,他认为计量革命前,即20世纪60年代,或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理学的科学化不够、理论化不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与科学哲学有隔膜。所以,地理学在计量革命时与其他学科互动非常频繁,而且是深入互动,引进了很多科学哲学的观点和数学方法,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对实证主义提出了一些质疑,出现了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范式、科学研究纲领、科学多元主义等方法论。总之,科学的标准已不能唯逻辑实证主义了。所以,后来地理学者们对这次所谓科学化的革命也做了一些反思(这个问题下面再谈)。每年我给博士生做讲座,会出一个题目让学生思考。其中有一个题目是“地理学是科学吗?”一些学生翻查许多文献后,认为地理学不是科学。这与我的初衷不大一样,我是想让大家思考什么是科学?科学被搞得很神圣,乃至有以科学统治世界之势,但到底什么是科学,很多人并不清楚。建议大家读一本小册子,书名是《科学究竟是什么?》。按照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地理学不是严格的自然科学,但是从更广义的科学标准看,地理学是科学。
地理学不仅受科学哲学的影响,还受系统论的影响。系统论包括系统哲学思想、系统科学思想,更重要的是系统分析方法。这个影响很大,使地理学聚焦于生态系统、环境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社会系统、流域系统,等等。
第三个例子是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创建。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创建因素之一就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引起了学者反思。一般的学科注意解释世界,后来发现这是哈维所说的。在他的许多著作扉页上都印着马克思的一句话:“我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逻辑实证主义的地理学片面追求所谓的科学化,会有一种脱离社会、脱离现实的倾向,这还怎么为社会服务?当代的许多问题不能仅靠逻辑实证主义的解释和分析来解决,比如区域发展不均衡、贫困问题、贫困与土地退化恶性循环问题。因此,作为集逻辑实证主义地理学之大成的哈维放弃了原来的立场,转而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哈维把《资本论》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引入,研究“资本的极限”“资本的城市化”“资本的集聚”“资本的空间”“资本的全球化”“新帝国主义”“社会公正与城市”和“地理差异”,等等。这样就可以解释许多现实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症结,才能提出解决之道。
片面追求科学化的地理学还忽视人的情感、人的主观作用。因此,人文主义地理学又引入了哲学、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地方感”“地方观念”“地方空间”“恋地情结”“地方认同”“全球化与本土化”等概念。
地理学对其他学科又有哪些影响,或者说地理学在其他学科有哪些应用呢?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洪堡综合的、辩证的、比较的自然要素“整编”,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综合”之意。恩格斯称之为打破19世纪保守自然观的六大缺口之一。这可以看作地理学尤其是自然地理学对整个学术思想的贡献。
地理学指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第一个指出这个问题的人是马什(Marsh),他是一位外交官,但也从事地理学研究,因著有《人与自然: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地理》被尊为“现代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译作《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在此我稍微梳理和综合一下重点。地理学家提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区域要素综合、人地关系、人类干预的地球系统、地图学方法、对地观测与地理信息技术、自然地理过程、空间结构(包括景观生态学和区位论)、空间过程、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等,都是地理学创新思想对整个学术思想和整个社会的贡献。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地理信息系统,它现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社会管理的每个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开车用的导航GPS,就是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地理学对整个社会和科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哈维认为马克思对历史过程的分析比较透彻,但是对地理因素的分析不够充分。哈维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补充。另外,时空辩证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贡献。
这几个例子说明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地理学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断受益于其他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它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有贡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载《地理学评论(第二辑)》,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