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指事问义,事近喻远。关于律师职业的人生意义,我们姑置不论,说点轻松的。为什么自古至今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喜欢梅花,说梅花很美,视之为道德情操的象征?

我们看“中国心学大师”王阳明是怎么理解的。记载王阳明言论的《传习录》中有一个小故事:“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故事大意是,王阳明与友人偕游某地,友人指着山岩中的花树问王阳明,你总说“天下无心外之物”,这岩中花树长于深山,自开自落,与你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呢?你我来与不来,看不看它,它都在这里,春来花自开,春去花自败,你能说它不是心外之物吗?所以,我怀疑你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是错误的。

王阳明知道,友人是借花树驳斥他“心外无物”的观点。他没有否认花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他提醒友人,你未入此山看此花的时候,此花与你“同归于寂”,毫不相干,花开花落对你没有意义。你来此山看此花,花容月貌也好,花颜失色也罢,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无论你赞叹盛开之美,还是叹息落花之悲,此花于你,均在心中,而非心外。

这话说起来有点钩章棘句、佶屈聱牙,简单地说就是花的美是人的创造。作为审美主体的我,看到作为审美客体的花,产生美的审美意识,不是因为花本身存在所谓的美,而是因为我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花,通过我的审美体验把花升华了。

这时的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花,而是一朵意象的花,就像柳宗元所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物如此,人亦然。讨论律师职业对我们个人的人生意义,何尝不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6ykZNtK3l0nTXVrJyspHW33v0LfUfbUYBaoRTZZ1hAqfUUj+wrNlKG8vDt5wja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