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世界不喜欢律师。不但孔子本人不喜欢,孔林里埋葬的最后一位“衍圣公”,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孔令贻,也不喜欢律师。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世袭的爵位封号,始于北宋,终于1935年,在宋朝相当于八品官,在元朝相当于三品官,到了明朝相当于一品官,是封建朝廷供养千年的思想文化象征。
孔令贻,1872年生,5岁世袭“衍圣公”,在烈女碑竖立5年前安葬于孔林。
“衍圣公”孔令贻,不但不知律师制度为何物,而且发自内心地讨厌诉讼,讨厌打官司。他曾编过一则教育天下、别打官司的《忍讼歌》:
世宜忍耐莫经官,
人也安然己也安然。
听人调唆到衙前,
告也要钱诉也要钱。
差人奉票又奉签,
锁也要钱开也要钱。
行到州县细盘旋,
走也要钱睡也要钱。
约邻中证日三餐,
茶也要钱烟也要钱。
三班人役最难言,
审也要钱和也要钱。
自古官廉吏不廉,
打也要钱枷也要钱。
唆讼本来是奸贪,
赢也要钱输也要钱。
听人诉讼官司缠,
田也卖完屋也卖完。
食不充口衣不全,
妻也艰难子也艰难。
始知讼害非浅鲜,
骂也枉然悔也枉然。
细读之下,你会发现,所谓“唆讼本来是奸贪,赢也要钱输也要钱”,骂的就是律师。“唆讼”,就是挑唆老百姓打官司。什么人会挑唆老百姓打官司呢?当然是律师。在这位“衍圣公”看来,律师“唆讼”的目的就是贪财,“赢也要钱输也要钱”。这样的律师是什么人?“奸贪”!
我没有考证过孔令贻创作《忍讼歌》的具体时间,但这首歌谣传唱乡间已是民国时代,孙中山已以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引进了西方的律师制度。可是,热衷于律师制度的中国人在那个时代是少数先知先觉者。别说衍圣公孔令贻,剪掉辫子穿上西装的民国政府要员,也有很多人把律师当作“讼师”。
在孔墓成林越来越壮观的漫长历史中,没有律师,只有“讼师”,而且是不合法的偷偷摸摸的担心官府严厉打击的黑恶讼师。不要以为孔令贻作为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对诉讼的认识比孔子有多少时代进步性。2000多年前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2000多年后孔令贻说“世宜忍耐莫经官,人也安然己也安然”,一脉相承,何变之有?
回溯历史,2000多年的诉讼理念都是“无讼以求”,中国人的审判方式是全能司法,没有公检法分工合作的司法体制,更没有律师。
律师制度跟共和制度一样,都不是儒家文化传统自然生长的结果,都是被迫移栽的花。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律师制度何时才能作为国之重器成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洋气的“律师”何时才能取代丑陋的“讼师”成为一个褒义词,实在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