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里有两个“有(一)点 儿 ”:一个是词组(述宾词组),例如:
(1)“您还有糖吗?”“还 有 ( 一 ) 点 儿 。”
(2)“缸里有水吗?”“ 有 ( 一 ) 点 儿 ,但不多了。”
一个是词(副词),例如:
(3)那苹果 有 ( 一 ) 点 酸 儿 。
(4)那衣服 有 ( 一 ) 点 脏 儿 。
(5)这个人 有 ( 一 ) 点 儿 虚伪。
词组“有(一)点 儿 ”表示量少,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有+(一)点 儿 +名”(如“有(一)点 儿 糖”“有(一)点 儿 水”等)这一述宾结构的省略形式;副词“有(一)点 儿 ”则表示程度低。本文只讨论副词“有(一)点 儿 ”。
副词“有(一)点 儿 ”在口语里以说成“有点 儿 ”为常,为使行文简洁起见,下文讨论时径直写作“有点 儿 ”。
关于副词“有点 儿 ”的意义和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已有所说明。但我们觉得简单了些,有些重要用法也未曾提到,为使读者全面了解副词“有点 儿 ”的意义和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已经谈到的一些内容,本文将不避重复。
前面已经指出,副词“有点 儿 ”表示程度低,这是概括的说法,在不同格式中具体表现不尽相同,下面就作些具体的分析。
这个格式具体表示两种语法意义:
A.表示程度轻微。例如:
有点 儿 脏 有点 儿 笨
有点 儿 懒 有点 儿 骄傲
有点 儿 马虎 有点 儿 虚伪
有点 儿 冷淡 有点 儿 小气
有点 儿 野蛮 有点 儿 消极
有点 儿 难受 有点 儿 做作
有点 儿 粗心 有点 儿 自满
有点 儿 紧张 有点 儿 糊涂
有点 儿 悲观 有点 儿 生气
值得注意的是,当表示程度轻微这一语法意义时,能进入这个格式的形容词多数是贬义形容词。褒义形容词都不能直接进入这个格式,我们不说:
* 有点 儿 干净 * 有点 儿 聪明
* 有点 儿 勤快 * 有点 儿 谦虚
* 有点 儿 认真 * 有点 儿 诚恳
* 有点 儿 热心 * 有点 儿 大方
* 有点 儿 文明 * 有点 儿 积极
* 有点 儿 舒服 * 有点 儿 自然
* 有点 儿 细心 * 有点 儿 虚心
* 有点 儿 轻松 * 有点 儿 明白
* 有点 儿 乐观 * 有点 儿 高兴
只有当这些褒义形容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后,整个偏正结构可以进入这个格式:
有点 儿 不干净 有点 儿 不聪明
有点 儿 不勤快 有点 儿 不谦虚
有点 儿 不认真 有点 儿 不诚恳
有点 儿 不热心 有点 儿 不大方
有点 儿 不舒服 有点 儿 不自然
有点 儿 不细心 有点 儿 不虚心
有点 儿 不轻松 有点 儿 不明白
有点 儿 不乐观 有点 儿 不高兴
而贬义形容词如前面加“不”后整个偏正结构便不能进入这个格式,我们不说:
* 有点 儿 不脏 * 有点 儿 不笨
* 有点 儿 不懒 * 有点 儿 不骄傲
* 有点 儿 不马虎 * 有点 儿 不虚伪
* 有点 儿 不冷淡 * 有点 儿 不小气
* 有点 儿 不野蛮 * 有点 儿 不消极
* 有点 儿 不难受 * 有点 儿 不做作
* 有点 儿 不粗心 * 有点 儿 不自满
* 有点 儿 不紧张 * 有点 儿 不糊涂
* 有点 儿 不悲观 * 有点 儿 不生气
这说明,当“有点 儿 +形容词”表示程度轻微的语法意义时,能进入这一格式的形容词性成分是有选择性的,只限于表示消极意义的成分,即:或是贬义形容词,或是“不+褒义形容词”。
B.表示性质轻度偏离。例如:
有点 儿 长/短 有点 儿 大/小
有点 儿 肥/瘦 有点 儿 高/低
有点 儿 硬/软 有点 儿 稠/稀
有点 儿 厚/薄 有点 儿 多/少
有点 儿 浓/淡 有点 儿 快/慢
“有点 儿 长/短”是说偏离了所要求的长度,但偏离的幅度不大。余者类推。当“有点 儿 +形容词”表示性质轻度偏离的语法意义时,进入这个格式的形容词只限于中性词。
综上所述,“有点 儿 +形容词”不管表示A义或B义,都是表示不如意的意思。
前面我们说过,褒义形容词不能进入“有点 儿 +形容词”的格式,但是,却可以进入“有点 儿 +形容词+了”的格式。“有点 儿 +形〔褒〕+了”表示变化幅度小,例如:
有点 儿 干净了 有点 儿 聪明了
有点 儿 勤快了 有点 儿 谦虚了
有点 儿 认真了 有点 儿 热心了
有点 儿 文明了 有点 儿 积极了
有点 儿 细心了 有点 儿 虚心了
有点 儿 轻松了 有点 儿 明白了
有点 儿 乐观了 有点 儿 高兴了
有点 儿 懂事了 有点 儿 暖和了
有点 儿 老练了 有点 儿 凉快了
有点 儿 努力了 有点 儿 齐心了
有点 儿 缓和了 有点 儿 专心了
“有点 儿 干净了”是说出现了从不干净到干净的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余者类推。这里,“有点 儿 ”所修饰的并不是形容词本身,而是“形〔褒〕+了”这个结构,因为“形〔褒〕+了”所表示的正是性质的变化。“有点 儿 +形(褒)+了”的内部层次构造应分析为(以“有点 儿 干净了”为例):
能在这个格式里出现的,不限于褒义形容词,贬义形容词也能出现在这一格式里,而且“有点 儿 +形〔贬〕+了”整个格式也表示变化幅度不大。例如:
(1)他现在有点 儿 糊涂了。
(2)饭有点 儿 馊了,不能吃了。
(3)衣服有点 儿 脏了。
(4)我有点 儿 累了。
(5)挺聪明一个人,今天怎么也有点 儿 傻了?
所不同的是一种不如意的变化。
中性词也可以进入这个格式,但“有点 儿 +形〔中性〕+了”这整个格式可以表示两种语法意义:
1. 表示变化幅度小。例如:
(1)上星期红叶还没有红,现在有点 儿 红了,再过些日子就全红了。
(2)我尝了尝,江米酒有点 儿 甜了,再过两天就更甜了。
(3)那些柿子都还是硬的,就这两个有点 儿 软了。
(4)天气有点 儿 冷了,要加一点衣服。
(5)以前的考试都不难,这次有点 儿 难了。
(6)腌的鸭蛋已经有点 儿 咸了,口轻的可以吃了,口重的还得等几天。
2. 表示出现了性质轻度偏离的情况。例如:
(7)我觉得这个颜色有点 儿 红了,稍微浅一点就好看了。
(8)这个菜有点 儿 甜了,糖放得多了点 儿 。
(9)今天的米饭煮得有点 儿 软了。
(10)稀饭有点 儿 稠了,得加点 儿 水。
(11)这个题对于他来说有点 儿 难了。
(12)汤有点 儿 咸了,再加一点水吧。
(13)这双鞋有点 儿 大了。
(14)你这件衣服有点 儿 长了。
(15)这幅画 儿 挂得有点 儿 高了。
(16)这床被子有点 儿 薄了。
(17)这竹竿 儿 有点 儿 细了。
(18)你托运的行李可能有点 儿 重了。
注意,在中性形容词中有一类是表示量度的形容词,如例(13) —(18)里的“大、长、高、薄、细、重”等,它们出现在这个格式里,整个格式大多表示第二种意思(即出现性质轻度偏离的情况),很少表示第一种意思(即变化幅度小)。有时也能见到表示第一种意思的句子,例如“今天早晨起来,发现水位有点 儿 高/低了”,但这种说法实际使用的频率比较低,一般多说“今天早晨起来,发现水位高/低点 儿 了”。
这个格式表示两种语法意义:
1. 表示程度轻微。例如:
(1)有点 儿 讨厌 有点 儿 怀疑
有点 儿 浪费 有点 儿 担心
有点 儿 嫉妒 有点 儿 埋怨
有点 儿 反对 有点 儿 嫌弃
有点 儿 轻视 有点 儿 歧视
有点 儿 害怕 有点 儿 迁就
(2)有点 儿 脱离群众
有点 儿 吓唬人
有点 儿 调和矛盾
有点 儿 拖延时间
有点 儿 违反常情
有点 儿 逃避现实
(3)有点 儿 不乐意
有点 儿 不喜欢
有点 儿 不满意
有点 儿 不值得
有点 儿 不赞成
有点 儿 不理解
有点 儿 不关心
有点 儿 不熟悉
(4)有点 儿 不通情理
有点 儿 不合要求
有点 儿 不受欢迎
有点 儿 不讲道理
有点 儿 下不来台
有点 儿 说不过去
有点 儿 合不来
有点 儿 抓不住要害
有点 儿 受不了
有点 儿 忙不过来
当表示程度轻微这一语法意义时,能进入这一格式的动词性成分有两个特点:第一,一般都能受“很、更”之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很讨厌、很怀疑、很浪费、很担心、很脱离群众、很吓唬人、很不乐意、很不通情理、很说不过去”等,这说明这些动词性成分在意思上都可以有程度高低深浅之分;第二,都是表示消极意义的,例(1)各例的动词都是贬义动词,例(2)各例都是贬义的述宾结构,例(3)各例都是“不+褒义动词”的偏正结构,例(4)各例都是褒义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的否定式。
2. 表示变化幅度小。例如:
(1)投资有点 儿 增加。
(2)饭量有点 儿 减少。
(3)开支有点 儿 缩减。
(4)水位有点 儿 上升。
(5)成绩有点 儿 下降。
(6)计划有点 儿 变动。
(7)态度有点 儿 改变。
(8)病情有点 儿 加重。
(9)体重有点 儿 减轻。
(10)他最近学习有点 儿 退步。
表示变化幅度小这一语法意义时,能进入这个格式的动词都含有变化的语义特征。
“有点 儿 +动词性成分”这个格式后可以加上“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例如:
(1)有点 儿 讨厌了。
有点 儿 脱离群众了。
有点 儿 不乐意了。
有点 儿 不通情理了。
(2)投资有点 儿 增加了。
水位有点 儿 上升了。
成绩有点 儿 下降了。
体重有点 儿 减轻了。
例(1)都表示出现了轻度不如意的情况,例(2)都表示出现了幅度不大的变化情况。
1.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1年,北京。
2. 杨从洁:《不定量词“点”以及“一点”“有点”的用法》,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3期。
(原载于《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