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版自序

熊伟先生让我读《存在与时间》的时候,我正怕读艰深的大部头;其中固可能颇多奥妙,但往往也弄了很多玄虚,纵费力弄懂了,仍可能得不偿失。熊先生于是说:“这书你会不会喜欢我说不定,但可以保证你读完后不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凭先生这句话,我开始攻读起这位晦涩透顶的哲人,这一本那一本,读了十年。期间虽也发表过两三篇关于海德格尔的文章,和二三友人交换过一些看法,毕竟都零星。于是有友人建议我写一本关于海德格尔的书。近三四十年,海德格尔哲学在西方哲学界及很多其他学科都有极重大深远的影响。国内当时系统研究海德格尔的还很少,我觉得是该写这样一本书。那时我在美国,资料倒比较全,下笔却仍费踌躇。海德格尔的哲学,推究义理,定显得太玄深,难为公众了解;解作常识,难免离了本义。本书的写作,实在此两难之中。我本不喜欢太艰涩的文字,即使谈海德格尔,我也尽量把话说得清楚些。不过仍须承认,事情的理数常不是讲得顺口就算讲得清楚。现代的大众传播媒介让我们习惯了轻松轻易的信息。但以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大国论,相信总会有同好不畏烦难,努力在幽暗之中捕捉深沉的消息。

从1986年8月到1988年3月,经常夜以继日,把书写成了,明知是勉为其难,可改之处多有,精力时间却已耗尽,就交了稿。这本书介绍和讨论参半,但这两部分不是分开进行的。我依照海德格尔所关心的各哲学课题,不断追问,以期逐步展现出海德格尔哲学的全貌。这样,本书就不止限于清理出海德格尔的概念框架,而更重在突入海德格尔所关心的问题的实质。为此,笔者落笔时不避其艰深;另一方面,笔者绝不强不知以为知,弄不十分清楚的问题就如是摆到读者面前,以待后来者的进一步探讨。

谁知本已定下的出版工作,后来却因这样那样的情况拖了下来。直到今年,才经友人推荐给北京三联书店。六年间,海德格尔研究在国内差不多成了显学了,知道的人多,深入理解的也不少。但依据第一手著作通盘介绍研究的著作似乎还没有,所以出版社和我本人都觉得还是可以把这本书付印。然而,手稿早已散失,只有当年的一份清样,讹误甚多,特别是引文的出处,乱成一团。人已在国内,很多参考书不好找,找到了又要作繁琐的查对,于是又用了一个月校订修改,结果仍不十分让自己满意。几年来我对海德格尔哲学有不少新的识见,却不是短期内能整理清楚的,只好等下一个机会弥补。至于笔者对海德格尔以及他所关心的哲学问题的理解,可商榷之处必有很多。学术本来是天下之公器,此书若能引起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更深入的探讨,笔者就觉得自己的一番工夫没有白费了。

陈嘉映,1994年4月14日于二环庐 r8/N4o16Sn3An3PlqPlWoaNOeNWzJVVryWnXfxTvzBWipOgmEliTtshipWbcOxx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