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可以期许的未来 [1]

F. G.

我们这些难民中,常看到许多严肃的面孔,常听到有关当下处境和未来前景的悲观论调。但是,只要不被一时的情绪冲昏头脑,而是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的际遇,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还是应当怀有感恩之心的。任由自己忧郁消沉,于事无补。只要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很多事情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命运完全改观。

难民们在此度过的岁月,不可谓不艰难。融入新的环境,适应当地的气候,这一切并非易事。但这里的生活也向我们展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

毫无疑问,目前很多人尚未在此地的经济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然而,也没有人挨饿,没有人死在街头。这首要得益于犹太民族对其所有成员的忠诚,它使我们免于客死他乡。对于一个算不上强大的民族来说,这绝非小事,况且,我们没有建立任何国家政权来维系这个民族。这么多年来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住所和食物,犹太人做到了。这是一项令人难以忘怀的壮举,值得我们当作史上的辉煌功绩大加颂扬。最近一段时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状况甚至有了不小的起色,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事实。

此外,更有成百上千的人设法融入了上海的经济生活。商人、医生、手工业者,他们已经成为难民队伍的核心力量,为这个群体争得荣光,也为它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总能找到无数男性难民,他们适合并愿意为整个集体服务,他们在上海建立了援助组织,并负责领导工作。特别是犹太人社团 ,今天它作为自我管理机构代表着我们的存在,每个犹太人——包括那些平时对其颇有微词的——一旦遭遇任何烦恼,都会齐刷刷地投奔它。

那么未来又将如何?总有一天,武器会放下,战争会结束,经济大繁荣指日可待,而上海将在其中发挥特殊作用。对于训练有素的生意人而言,难民中多半皆属此类,这孕育着无限的契机。而那些想继续前行的人——或许是难以适应气候,或许是把英国托管地巴勒斯坦当作唯一家园,或许是要投奔家人而去——处境也将更加有利:前二者可以自主选择在何处安家;后者的家人也为其到来做好了准备。其实无论如何,有理由燃起再次见到所爱之人的希望,难道单这一点还不够?有了这样美好的希望,我们只会满怀喜悦地面对未来。

不过在此之前,大家必须同舟共济,去争取自己所希冀和追求的一切。我们要相互团结、理解并配合犹太人组织的领导,以这样的忠诚来回报犹太民族的忠诚,以忠诚对忠诚!我们这样做,是在打造自己的未来;稍做展望便会发现,这样的未来孕育着美好前景。

刘沁卉 译

[1] F. G.: Troestliche Zukunft, in: Jüdisches Nachrichtenblatt , 5. Jg., Nr. 27, 11. August 1944, S. 5. LTu9b2XDA0zcWG9ipdcbBAQKJKg3jfik9M0T7kdoAmqDVKq8mdJR7V9SSFfN8F9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