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章
为何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的习惯
养成微习惯,成就更好的自己

不能养成微习惯的理由

“如果我们能够把想做的事情坚持下去,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我想大家对此都会表示赞同。可问题是,如果我们单纯依靠毅力强迫自己改变习惯,就会觉得生活得很痛苦,最终导致我们坚持不下去。因此,要想改变习惯,就要找出妨碍它发生改变的症结。

习惯包括两类,一类是看得见的外在习惯,另一类是看不见的潜藏在思维和情感深处的隐性习惯。 我们可以观察下面的习惯冰山模型,从六个层面分析习惯的深层构造。

第一个层面是行为层面。在习惯冰山模型中,“不能付诸行动”“坚持不下去”等表面现象就是暴露在“海面”上的习惯的第一个层面。具体而言,我们要想解决“不能坚持学英语”“不能早起”“戒不了酒”之类的问题,就可以从行为习惯这个层面思考有没有改变的技巧和方法。我将在第一章中为大家介绍26种改变行为习惯的技巧。然而,在更深层面依然存在着妨碍实现“习惯化”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把目光转向习惯冰山模型的第二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思维层面。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在评价事物时比较极端——要么给0分,要么给100分。这样的人属于极端的完美主义者。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在行动时会以取得100分为目标,因此他们做什么事都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行动就会变得迟缓。另外,他们如果在一两天内不能继续下去,就会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中,从而放弃努力。我建议这样的人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思考问题的方式,避免完美主义,让自己快速行动起来。

第三个层面是情绪层面。就像行为和思维都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一样,我们的情绪也同样如此。我把这种模式叫作“情绪习惯”。每次谈到习惯这个问题时,我都会强调我们要聚焦于内心的情绪。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对于快乐的事情,我们都能够继续做下去;对于痛苦的事情,我们则无法持续。那么,怎样做才能用好情绪的力量,将好习惯保持下去?如何才能改掉坏习惯?我们的生活是如何被情绪所驱使的呢?我建议大家可以先尝试分析一下自己的情绪类型。

第四个层面是观念层面。试想一下,是什么催生了情绪呢?用习惯冰山模型理论来解释的话,正是位于第四个层面的“观念”。例如,如果你有“我什么也做不好”“我比别人差”这样的观念,那么占据你内心的情绪就是无力感、自我厌恶感和绝望。这种消极观念所带来的消极情绪会阻止你行动。相反,如果你有“我来做肯定行”“我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这种积极的观念,那么自我肯定感、希望、勇气等正面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并且成为你行动的自驱力。

第五个层面是本质层面。位于习惯冰山模型最底层的是“本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性格气质或自然欲求,即使我们的年龄有所增长,它也很难发生改变。正如俗话说的“三岁看老”,性格气质和自然欲求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从根本上驱使着我们的行动和习惯。

在下面九种欲求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有哪些?

●追求完美。

●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达成目标。

●发挥独创性。

●深思熟虑,做好充分准备。

●有安全感。

●有愉悦感。

●感觉到自己的强大。

●按照自己的节奏行动。

这九种欲求是人的九种“根本性欲求”,构成了人的欲求的核心部分。我们要成功地塑造微习惯,最大的秘诀就是要向自己的欲求“借力”。以学习英语为例,看重第二种欲求的人只要找到与自己合拍的老师或伙伴,就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看重第三种欲求的人也许在设定托业考试的目标时,就已经燃起了学习的热情;看重第五种欲求的人,则会大力搜集各种学习方法和教材,以便总结出对自己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的人也许觉得塑造习惯只与毅力有关,与欲求没有太大关系。他们总是无视自己的真实欲求,要么采用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么照搬与自己不同性格的人的做法。但是,请别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制胜方法,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坚持下去。

第六个层面是环境层面。我们的行为、思维、情绪、观念等深受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例如,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都有相应的价值观和行动规范,这些都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影响。小时候,我们受到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进入社会以后,我们更多地受到公司环境的影响。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说,我曾经参加过面向社会人士召开的读书会,正是因为接触了日常生活中无法遇到的优秀的人,我才有了提升自己的想法和突破自我的勇气。

90%的幸福都来自习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生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我就是一个非常关注幸福感的人。有的人一大早就去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学习英语、锻炼身体。对于这种近乎完美的生活习惯,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退一万步讲,即使你能坚持做到这些,你也未必能够得到幸福。

在本书中,我想帮助大家通过塑造微习惯创造幸福的人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是成为有钱人吗?是出人头地吗?还是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我们很难给幸福下定义。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的幸福公式。

我认为,所谓的积极心理学就是不把心理学视为治疗心理疾病的学问,而是把它用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积极心理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幸福公式。

幸福公式

也就是说,幸福是由“固定值”“生活状态”和“自发活动”这三个要素决定的。

1.固定值(占40%):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

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的一种认识上的固定值,即自己能够感受到多大程度的幸福。即使遇到同样的事情,有的人会理解为自己遭遇了困境,有的人则认为机遇降临到了自己头上。据说,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深深扎根于人的意识中,无论多久都很难发生改变,这在积极心理学中被解释为由于遗传而导致的难以改变的心理状态。但是,我认为这种固定值会因思维习惯的改变而改变。的确,我们受先天遗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但经过训练,完全可以在后天发生改变。总之,与其说我们40%的幸福被事实所左右,不如说取决于如何解释那些事实。

2.生活状态(占10%):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根据这个理论,各种事情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仅有10%。例如,中彩票不会长期影响你的幸福感;相反,公司倒闭和摔了一跤等不幸事件也只是暂时使幸福感下降而已。决定人们幸福感的最终还是他们所拥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固定值。也就是说,以积极态度看待人生的人最终都会从不幸当中看到幸运的一面;以消极态度看待人生的人即使在幸福当中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恐惧和不安上。当然,因发生的事情有所不同,我们的情绪的确也会暂时上下波动,但不会长期影响幸福感。

3.自发活动(占50%):能否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

当我们被周围环境所左右或受情绪影响不能遵守约定、使自己处于失控状态时,我们的幸福感就会下降。 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是“被迫做”,而是“主动做”——我们要像这样通过找回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让自己感到幸福。 这一点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竟然高达50%。例如,早起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是因为大家受公司上班时间的约束,而是因为如果按照自己规定的时间起床,就会有一种找回主体性的感觉。另外,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从事有使命感的工作也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如果产生了“我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而且我已经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这种感觉,你的幸福感就会陡增。你能切实感受到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一点至关重要。

概括而言,幸福感各要素的占比分别为:固定值占40%、生活状态占10%、自发活动占50%。我认为,固定值指的是思维习惯,而自发活动指的是行为习惯。 也就是说,幸福感的90%来自习惯,这说明幸福与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调整微习惯的关键在于调整好自己

大家听说过一则关于沉船的笑话吗?这则笑话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不同国家的国民性和价值观,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一艘载有来自世界各国乘客的豪华游轮马上就要沉入大海,游轮上的救生艇不足以让全部乘客都能够逃生。于是,船长想动员剩下的乘客跳入大海逃生。他在对乘客表达此意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国家的国民性。

他对美国乘客说:“您如果跳下去就能成为英雄。”面对意大利乘客,他惊呼道:“哎呀,大海里有个美女在游泳呢!”转向英国乘客,他说:“所谓绅士就是在这种时候会跳进大海的人。”而面对德国乘客,他一脸严肃地说:“这是规定,请您跳进大海。”最后剩下的是日本乘客,他对日本乘客说了句“大家都已经跳进大海了呀”,于是日本乘客立即跳进了大海。

这则笑话形象地说明了不同国家的国民做事情的动机不同,十分有趣。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两个启示。

第一,这个例子说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激励机制。不仅如此,其实我们每个人被激励的“点”都不尽相同。

第二,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个激励机制,那么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能帮助他人提高干劲。例如,船长稍加改变说话方式,就可以激发出不同人的干劲。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早起、运动还是打扫卫生,我们都能想办法激发出自己的干劲。改变习惯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愿意稍微动动脑筋,想办法“点燃”激情,事情不就变得简单了吗?

本书提倡的不是强迫自己提高干劲,而是找到调整好自己的方法。如果能够调整好自己,激情就能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这一点极为重要。

以早起为例,我们暂且不要考虑早起的方法和技巧,而要思考怎样才能做到心甘情愿地早起。

有的人靠坚持晨练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有的人如果知道第二天能吃上“网红”早点铺的早点,他就能做到早起;有的人则通过在Facebook上打卡并记录起床时间这种方式逼迫自己每天早起,从而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愉悦。

有的人喜欢在阳台上放一把椅子,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报,他为了享受这种从容的感觉而早起;有的人很享受在安静的地铁车厢里读书,因此愿意早起;还有的人早起,是因为他亲身感受到早晨慢跑去上班可以让一天身心愉悦。

运动也是如此。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慢跑。有的人要靠和家人一起跑才能坚持下去;有的人只打网球;有的人则从不勉强自己,游泳时只游15分钟就停下来。而我本人喜欢练习空手道,一想到提高技能可以让自己变得强大,我就特别有干劲。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的女生只要穿上好看的运动服就想出门跑步;有的女生喜欢和同伴一起跑步;有的女生为了挑战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或马拉松而坚持跑步。

总之,你只要稍加开动脑筋,就可以让内心的激情燃烧起来。反过来讲,如果你懒得思考,就很难达成心中的目标。 我曾经指导过很多人调整自己的习惯,根据我的经验,养成好习惯和促进人生向好的关键在于两点:第一,要学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要有勇气让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停下来。

因此,我把本书的核心理念设定为“调整好自己”。“我做事有没有干劲?我要怎样调整才能让自己充满激情?”如果你这样问自己,就说明你已经在寻找答案了。

你真正需要的不是意志力和自控力,而是不用思考就直接去做的好习惯。我在书中罗列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大家能以行为、思维、情绪和环境这四大因素为切入点,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塑造适合自己的好习惯。 LZ0+DYXH3N0znXBC2Kg5ZbGXG+Xa7k8esrBtjbVXKl9TyMSQeYDnnmWQzKwfWJK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