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里,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让整个世界变得银装素裹。然而,对于艾香来说,这场大雪却让她吃尽了苦头。由于家庭贫困,艾香的父母一直未能攒够钱给她买一双胶底鞋。每天上学,她只能穿着母亲亲手制作的布鞋,但这种布鞋一旦踩进积雪中,就会变得湿滑无比,每走一步都是一个趔趄,将艾香的双腿摔得生疼,甚至连走路都开始一瘸一拐起来。
班主任注意到了艾香的困境,她心疼这个努力学习的孩子,于是把艾香叫到办公室,温和地说:“艾香啊,你晚上回去给家里说一声,以后晚上就不用再回家了,可以来我们家住。这样可以避免你在路上奔波,节省时间用来好好学习。希望你能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艾香静静地听着班主任的话,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感动,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回到家里,艾香将班主任的话告诉了父母。母亲默默地听着,并没有多说什么。而父亲则激动地擦着眼泪说道:“娃娃,你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老师愿意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住的。如果将来你不能取得好成绩,那可真是对不起老师对你的一片苦心啊!”
艾香的姐姐艾萌也曾在这所学校里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但她从未遇到过如此善良的班主任。艾萌心中充满了不平与嫉妒,她酸溜溜地说道:“你这娃长得可爱动人,老师们见到都会心生喜爱之情。而像我们这样相貌平平的人,就算成绩再好,老师也不会青睐有加。”
艾香听出了艾萌话中的酸味,不甘示弱地回击道:“你才不是呢!你学习那么优秀,考试经常能拿到满分呢!”艾香心里清楚,艾萌在学校里顶多算个中等偏上的学生,从来没拿过满分,而且还经常留级,甚至时常将自己对种地的热爱挂在嘴边。
这句话直击艾萌的痛处,让她瞬间面露不悦,反驳道:“十年之后,不管怎样,你还是个种地的,我同样也是个种地的,别以为现在有什么了不起。”
然而,艾香并没有被艾萌的话影响,她自信满满地回应道:“种地和种地可大不一样,到时候我会运用科学方法来种地。”
艾香父亲毕竟是读过书的人,所以他一直很赞同艾香所说的话。然而,艾香的母亲却有所不同,她总是偏袒着艾萌,觉得艾萌才是最懂事的孩子。因为艾萌很早就退学回家帮忙务农,这让母亲感到欣慰。
艾香向父母打过招呼之后,就选择留在老师家中居住。每天晚上,当她回到老师家时,奶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家务活儿。艾香和海洋回到家里,只需专注于写作业,无需操心其他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艾香和海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放学后,海洋总会跑到艾香的教室门口,呼喊着艾香一起回家吃饭。
自从艾香住在班主任家以后,即使她不回家,父母也不再担心了。有时候,艾香甚至可以连续一周都不回家。而班主任全家早已将艾香视为自家的一份子,艾香也同样把自己看作是班主任家的一员。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到十分温暖。
艾香在班主任家习惯了,周末回到家里也是先写作业,常常引来艾萌和弟弟们的抗议。有时艾萌还挑拨离间,让母亲暴打艾香。有时母亲气急了边打边骂:“一天不干活,回来吃谁的。”
艾香急了就会顶嘴说:“我吃共产党的。”艾香这样一说,母亲打得更凶了:“那你不要回这个家,去吃共产党的去吧!”
“这个家就是共产党的家,也是我的家,你没有权利把我拒之门外。”艾香说。
母亲被艾香的话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但面对艾香的坚持,她却无可奈何,只能无奈地叹气。
自从艾香进入公立学校读书以来,她接触到了更多的书籍,眼界逐渐开阔。而老师们对她的喜爱和支持更是给了她勇气,让她变得越来越有主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曾经那个温顺、听话的艾香如今学会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种巨大的转变让母亲一时难以适应,感到十分震惊和困惑。有时候,母亲甚至会被艾香的言辞气得晕倒在地。这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艾香来说,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只是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她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否真的正确。她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家庭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而母亲则认为艾香的行为是对家庭责任的逃避,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她希望艾香能够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不要总是想着躲在老师。两人之间的观念差异导致了频繁的争吵和冲突,使得家庭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艾香的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明白艾香的追求和理想,但同时也理解母亲的担忧和期望。作为一个男人,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既想支持女儿追求梦想,又不想伤害妻子的感情。因此,他常常试图调解母女之间的矛盾,劝诫艾香要好好学习,回家后也要帮忙做家务。然而,艾香对父亲的态度并不满意,她觉得父亲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缺乏坚定的立场。她渴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这种矛盾让艾香感到痛苦和困惑,她开始怀疑父亲是否真正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艾香顺利地升到了五年级,陈强也到了四年级。陈志强才升到二年级,艾菁也上一年级了。二弟还是那样不爱学习,常常多干些家务,让艾菁帮他写作业,有时也求艾香帮他写或者是陈强帮着他写。
艾香一直看不惯陈志强的学习态度,有时父母不在家,艾香气极也会打陈志强。父母亲也把这个权力交给了艾香,让艾香负责弟弟妹妹的学习。
十七岁的艾香就像小大人,每天都要求两个弟弟写日记。可是两个弟弟有时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完不成,更别谈写日记了。
艾香为了给陈强上学做伴,有时回家住。可陈强根本不买她的账。
其实艾香还是喜欢住在老师家,写完作业就能看好多课外书。这段时间艾香喜欢上了琼瑶小说,每天一写完作业就偷偷地看。
艾香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有机会读书和学习知识。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变命运。因此,她非常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认真听讲、做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艾香也非常关心弟弟妹妹们的学习情况,希望他们也能像自己一样取得好成绩。尽管有时候她会因为弟弟妹妹们的调皮捣蛋而生气,但她依然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学习。
艾香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她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班主任知道后好几次没收过艾香借来的书,过后好像是不忍心了就又还给了艾香。艾香也答应班主任再不看言情小说了,但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让艾香还是不由自主地看了下去。
假期里,艾香白天没有时间看书,晚上常常看到深夜两三点钟。后来父亲知道了,一过十二点就把电闸关掉。这样还是没有阻挡住了艾香,艾香早就准备了好煤油灯,没有电就点灯来看。
有一次白天干活太累了,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看着看着竟然睡着了,书把煤油灯打翻,点着了炕上铺的褥子,直到烧伤了艾萌的脚,也烧伤艾香的手,俩人来醒了,赶紧灭了火。
艾香非常害怕,怕母亲知道了又是一顿暴打。艾萌看着艾香非常害怕的样子,冷笑道说:“你娃放乖一点,我就不会告诉妈。”
艾香听了,心里一阵紧张。她知道艾萌一直对她不满,如果被她抓住把柄,肯定会向母亲告状。于是,艾香低声下气地说:“姐,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求你别告诉妈好不好?”
艾萌得意地笑了笑,说:“那要看你的表现了。如果你再敢惹我不高兴,我可不会放过你。”
艾香听着姐姐的话,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听话。从那以后,艾香在艾萌面前变得格外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又惹怒了她。而艾萌则时不时地拿这件事来威胁艾香,让艾香感到十分无奈和委屈。
艾香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于是承诺以后所有事情都听从艾萌的安排。然而没过多久,艾萌心情不好的时候,却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果不其然,母亲一回到家,就拿起一根长棍,狠狠地抽打了艾香一顿,甚至在她腿上留下了好几个鲜红的印记。艾香身体疼痛难忍,但心中更充满了恨意,她认为艾萌背叛了自己。
艾香的父亲对于她看言情小说同样感到忧虑,生怕这会影响到她的学业成绩。但实际上,艾香总是先完成家务、写完作业,然后再利用睡眠时间来看小说。
新学期开始后,艾香仍然热衷于阅读琼瑶的小说,班主任为此找她谈话,担心会影响她的学习进度。但是在月考中,艾香依旧表现出色。因此,班主任和父亲对艾香看小说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在意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节普通的作文课正在进行。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宣布了本次作文的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听到这个题目,同学们纷纷陷入思考,开始构思自己的文章。
艾香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脑海中浮现出许多人物和事物,但最终她决定写一篇关于老师的作文。于是,她拿起笔,开始认真地书写起来。
几天后,语文老师批改完作文后,惊讶地发现艾香的作文写得格外出色。他不禁有些疑惑,怀疑这篇作文并非出自艾香之手。于是,他将艾香叫到了办公室,询问道:“艾香,这篇《我的老师》是你自己写的吗?”艾香坚定地点点头,回答说:“是的,老师,我自己写的。”说完,她拿出了自己的草稿本递给老师。
语文老师仔细地阅读了艾香的草稿,心中仍然存在疑虑。他觉得艾香的作文水平似乎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让他难以置信。于是,他决定再考验一下艾香,给她出了一道新的作文题目《我的理想》,并要求她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完成。
艾香接过题目,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坐下来开始写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仅仅用了四十分钟,艾香就顺利完成了作文。当她把作文交给老师时,语文老师感到无比震惊和激动。他万万没想到艾香能够如此迅速而出色地完成任务。
兴奋之余,语文老师拿着艾香的两篇作文去找她的班主任。班主任阅读后,也对艾香的进步表示惊喜,并决定将这两篇习作推荐给《少年文史报》。
一个月后,艾香收到了来自《少年文史报》的通知,她的两篇习作都成功刊登在了报纸上!更令她开心的是,报社还寄来了稿费。
这次经历让艾香倍感自豪,也让她意识到只要努力,就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这件事也激发了艾香对写作的热情,她决心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艾香高兴极了,用八角钱给她的班主任买了一个头巾,三角钱先给奶奶买了一双袜子,两角钱给海洋买了一个日记本,也让海洋学写日记,剩下的几角钱回家给了父亲。父亲接过钱,非常高兴,再也不管艾香看小说了。
艾香一下子在学校里成了红人,不管哪个班的老师见了艾香都会打招呼。老师也动员自己的班的学生向艾香学习,每天写日记。有些不爱写作文的同学还“贿赂”艾香帮他们写作文。
自艾香用稿费给老师买了个头巾后,老师更加喜欢艾香了,也常常鼓励多写些作文投稿到《少年文史报》社去。
艾香每天都开心得像花一样,都憧憬着自己美好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