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海塔琐谈

宝塔是我国的佛教建筑,千余年来,在广大辽阔的国土上,耸立着古代劳动人民各个时期精心建造的作品。这些建筑,在悠久的岁月里,点缀在城市、山林、原野、水乡中,与广大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上海有十一座古塔,分布在市区及附近各县。它们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构成了各县风光的画面,勾勒了城镇乡村的面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丰富了诗人和画家的题材。尤其是解放后,上海到处是新的建筑,这十一座古塔,未始不是旧城新貌的最好标志。

上海现存的塔,基本上都是楼阁式的木檐砖塔。以时间而论,最古老的当推龙华塔,建于977年,宋太平兴国二年;最年轻的是青浦的万寿塔,建于1743年,清乾隆八年。龙华是风景区,每当桃花盛开,庙会举行的时候,人人都想一登此塔为快。它耸立在黄浦江边,龙华镇旁。人们如果有机会登临的话,那么澄江如练,古刹(龙华寺)俨然,稍远的龙华公园,又是绚烂若锦,再远眺则崇楼广宇,平畴千里,江山如画。

江南楼阁式的木檐砖塔,充满着“建筑美”。久居江南的人看来,固然依依可爱;初到江南的人看来,更感到清新玲珑,柔和宜人。它点出了明洁秀阔的江南景色,龙华塔便是最好的一例。1954年,龙华塔经过了彻底的复原修理,我参与了其事。那匀整的轮廓线,挺秀的曲折阑干,七层“如翠斯飞”的翼角,衬托了橙黄的塔身,使人感到气象万千。

松江有两座塔,一座是建于北宋熙宁、元祐(1068—1094年)前后的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1974年重修,我亦参与其事),矗立在城中。其旁有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大砖刻,是一件国内不可多得的最大的砖刻艺术。城外的西林塔,八角七层,紧邻市河,塔下有塔射园,便是“借景”该塔的。人们缓缓地走过横跨的市桥,悠然望见人家临水,背负古塔,而尖拱的秀野桥,静卧波上,真是一幅水乡妙境。

松江附近还可望见两塔,其一是远处天马山的护珠塔(建于1079年,宋元丰二年),它的木檐虽已不存,但砖身屹立,宛如老衲,不禁令人回忆起当年西湖南屏山的雷峰塔来。另一是较近黄浦江上游,李塔汇镇 的李塔,七层方形,建造时间亦属宋代。这二塔,一在山上,一在水际,与兴圣教寺塔、西林塔互相呼应。佘山是上海的风景,近百年来因为建造天主教堂,将林木蔚然,古刹、名园俱全的佘山弄得面目全非。这样美丽的地方,我们祖先的遗物,仅剩下一座在半山的秀道者塔了。这塔为北宋初一个名叫聪道人的所建造。八棱七层,并不高大,却当得起一个“秀”字。它的修长的砖身,说得具体一点的话,有如当年西湖保俶塔一样的风姿。《松江府志》:“普照寺本佘山东庵,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聪道人开山,治平二年(1065年)赐额,有道人塔,有月轩,旁有虎树亭,道人在山时,有二虎随侍,道人死,虎亦死,瘗塔旁。”此塔以此又名虎塔。余曾于塔基下捡得宋“重唇滴水”,图案甚美。

青浦的青龙镇,是唐宋间对海外贸易的港口,素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之称,如今保存了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重建的古云禅寺塔,又称青龙塔。它八角七层,形制古朴,保留着宋塔形式。青浦城南的万寿塔,高七层,建于清代。它的位置三面环水,是入城时水陆交通必经之处,不知已迎送了多少行人。

嘉定的法华塔,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比嘉定设县还要早十年,它四角七层,屹立城中,可说是嘉定的最老纪念物。

南翔镇云翔寺前双塔,七层八角,殊低小,传为五代时物。松隐元塔,四角七层。以上诸塔,今尚屹立,虽历经数百年乃至千年,足证古代砖结构之坚固持久也。 oBBPEel4H5+cMcHIJ8H7wuMW65pESi8Y5mXNUAw6p4NKX35rK9jXhIdHuu8K8E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