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演剧队归宿

1.剧宣四队

西南剧展结束后,剧宣四队返回柳州。在日军进入柳州之前,剧宣四队撤离柳州,辗转到达贵阳,并在贵阳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年初,剧宣四队队长魏曼青、剧宣六队队长刘斐章、剧宣九队队长吕复以及新中国剧社代表石炎,在重庆得到周恩来的召见。

1946年 2月,剧宣四队更名为“军委会政治部演剧第四队”(简称“演剧四队”)。

1946年 5月,演剧四队到了重庆,然后于 1946年 9月抵达武汉。

1948年 8月以后,舒模与石炎秘密前往香港寻找党组织,请示演剧四队的去向问题。夏衍告知他们赶快着手将演剧队撤往华北解放区。舒模回到武汉后,演剧四队开始安排全队分批撤离。第一批李超等人顺利到达北平。第二批石炎等人也顺利撤离。演剧四队两批撤离人员安全到达华北解放区之后,组成以他们为骨干的华北大学第三文工团。

这时候,战争形势急剧变化,演剧四队剩余人员已经失去了撤往解放区的条件,被迫开赴杭州,随着解放军进入杭州,演剧四队由杭州军管会接管。 1949年 12月 26日,以演剧四队艺术骨干为基本力量,组建了浙江省话剧团。

新中国成立后,演剧四队不少成员成为新中国文艺界重要人物。其中,演剧四队的“四大支柱”张抗战(张客)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和导演系主任,李救亡(李超)长期担任文化部艺术教育管理局副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专职行政领导,舒八股(舒模)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要领导人之一,魏老赶(魏曼青)曾任浙江省文化局局长。

2.剧宣七队

西南剧展结束后,剧宣七队先到柳州,后返曲江,后又到赣州演出数月。

1946年 2月,剧宣七队奉调广州,配属广州行营,7月,大部分队员撤出国民党统治区到达香港,9月,在香港的中共党组织隐蔽战线的领导下,以剧宣五队和剧宣七队为基础成立“中国歌舞剧艺社”。

中国歌舞剧艺社在南洋演出 3年之后,于 1949年回到香港,与中原剧艺社和中共香港青委联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化工作团。

华南文工团建制撤销后,一部分人员被分配到华南歌舞团、华南话剧团,一部分人员被分配到文艺战线各地区各部门工作。

3.剧宣九队

1944年 5月 27日,剧宣九队离开桂林,返回衡阳。随着衡阳失守,剧宣九队移往柳州。不久,因桂柳会战,剧宣九队辗转到达重庆。

1946年 1月,剧宣九队改名为军委会政治部演剧第九队(简称“演剧九队”)。

1948年 10月,演剧九队调到上海。

1949年 8月,以夏衍、于伶、黄源、钟敬之、陆万美为领导的上海军管会文管会文艺处反复研究如何安排演剧九队,最后将演剧九队改编为华东文工第二团,吕复为团长。

1950年 8月,在华东文工第二团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夏衍为院长,黄佐临、吕复为副院长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lXZDINP61seIYphK3tcv1rsGPEbURl00PZlZEPy04psBwSV5SuJhTGu+5i4Iu6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