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剧宣七队

剧宣七队的前身为抗宣一队。

1938年 7月,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宣传队第一队”的抗宣一队在武汉昙华林成立,队长吴荻舟,副队长徐洗尘,中共党支部书记徐方略。

1938年 9月 29日,第三厅中共特支召集四个抗宣队的队长、书记传达周恩来的指示,明确规定抗宣一队的工作地区为湘、桂、黔、粤、滇。

抗宣一队在武汉成立后,投入了保卫大武汉的宣传工作,随着武汉局势紧张,撤往长沙,参加了长沙大火之后的救灾善后工作。

1938年 12月 21日,抗宣一队抵达桂林,住桂林中学,在桂西路口定期出版大型“抗宣壁报”,参加了桂林岩洞教育等抗战文化活动。

1939年 3月,抗宣一队从桂林出发到南宁,深入十万大山,在钦州、防城港、合浦等地,行程达 3000多里,被称为“小长征”。

1939年 7月,抗宣一队返回桂林,坚持街头宣传,参加抗敌小剧场的筹建和话剧《一年间》的公演等抗战文化活动。

1940年是抗宣一队向歌剧、舞剧发展的关键一年。 当时他们在湘桂线、粤汉线上演出,发现沿线群众不习惯看话剧,但抗日歌曲却受到欢迎,因此想到能否排演歌剧和舞剧。徐方略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获得一本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的《歌剧集》 ,其中有《农村曲》《军民进行曲》。经过讨论,他们决定试排《农村曲》,并请吴晓邦帮助整理加工,还请吴晓邦指导排练了《生产大合唱》,并成立导演团,以焦菊隐为总导演、范莱为执行导演、吴晓邦为舞蹈指导、林路为声乐指导、陆华柏为乐队指导,排练歌剧《军民进行曲》。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轰动桂林,连日满座,李济深、蔡廷锴等高级将领都亲往观看,盛赞此剧。

1941年,抗宣一队排演了《新年大合唱》《生产三部曲》《黄河大合唱》等,这些剧目成为抗宣一队深受欢迎、风靡西南的保留节目。

1941年 4月,抗宣一队奉调韶关,配属第七战区,改名“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宣传队第七队”,简称“剧宣七队”。这一年,剧宣七队排演了话剧《刑》《秋收》《封锁路上》和《塞上风云》。

1942年 8月,剧宣七队启动湘、桂、粤巡回演出计划,先后在乐昌、坪石、郴州、耒阳、衡阳、湘潭、长沙、桂林、柳州、贵县、梧州、肇庆、德庆、沙坪、四会、清远等地演出,1943年 8月回到韶关。

剧宣七队这次到桂林演出是在 1942年 11月至 12月,演出了《新年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节目。

这次巡回演出历时整整一年,被称为“西江大流动”,扩大了剧宣七队抗日宣传的覆盖面,也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3年 10月,队长吴荻舟向全体队员汇报了桂林将举办西南剧展的消息,剧宣七队当即决定以话剧《家》《法西斯细菌》和歌剧《军民进行曲》到桂林参加西南剧展。到达桂林后,剧宣七队发现剧宣四队也准备以《家》参展,遂取消了自己《家》的参展计划。

1944年 2月,《大公晚报》记者在《剧展中的话剧团》一文中为剧宣七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他们走的路也不少了,从汉口起,在粤汉路每一个站台上,都有他们的足迹,最南面,他们也曾到过海防。前年八月,他们从曲江到长沙、柳州、贵县、肇庆,直到去年八月才重返曲江,兜了一个大圈子。这整整六年的行脚,把他们锻炼得更老练了。

他们是以演歌剧而驰名国内的,《农村三部曲》、《新年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等歌剧,都曾在桂林、曲江、衡阳、长沙等地轰动一时的。他们的队长吴荻舟,精通优美的旋律,并且手著了《诗人与国王》,这是一部傀儡剧的剧本,在国内还不多见。

他们一起有三十二人,本月月底就可以来桂林了。在这次剧展中,他们预备演出《法西斯细菌》和《军民进行曲》二大剧本。 R5xA5ECTftZgCzB7A0ekABCFpbpKC3qfln99dg36GalXRIZEqzu1aLZoNGOe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