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火逼近桂林,广西省立艺术馆在欧阳予倩率领下疏散到昭平,其中五个月在昭平县城,之后都在黄姚古镇。
党明对广西省立艺术馆从桂林到昭平的情况有所回忆:
三十三年六月,桂林第一次疏散,我们把公物和私人行李,一律下了船,后来听说停止疏散,又来开美术演习班,抗战美展,为了动员保卫乡土,演出了《草木皆兵》,《杏花春雨江南》正开排,敌人到了黄沙河,又作紧急疏散。
从黄姚回到桂林不久,欧阳予倩回忆在黄姚的情形:馆中同仁分四五批先后到了黄姚,公粮断了,一直断了四个多月。馆中经费一整年没有领到,馆中同仁也就一直没有领过一文薪水。可是,黄姚这个地方,我们有几个同仁去做过工作,曾经留下一些好感。承当地人士设法,陆续借给我们谷子,幸而不致断炊。
抗战胜利后回到桂林,广西省立艺术馆馆厦已经毁于战火。欧阳予倩在一片废墟上重建馆厦。欧阳予倩对战后广西省立艺术馆的事业定位是学术、教育、创作,尤其是大众艺术运动。这个建筑虽然是省会的文化会堂,是都市艺术运动的据点,同时也应当是农村艺术教育的策源所、试验室,发动的总机构。
关于广西省立艺术馆馆厦的重建,党明亦有所回忆:
复员归来,艺术馆经过敌寇的营掠,只剩下一片瓦砾之场。没有房子,我们就在皇城的废墟中修理几间破房子。馆中的同志也陆续复员回来了。二月间,我们领得一部分复员费与节余项下的经费重建新馆,并于戏剧节日举行奠基典礼。
广西省立艺术馆新厦落成不久,欧阳予倩离开广西。1948年,广西省立艺术馆更名改组称“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艺术馆”。《小春秋》称,这是继 1946年 1月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与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合并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后,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再次壮大。也就是说,广西省立艺术馆最后是并入了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即如今的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其三大前身分别是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和广西省立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