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扫荡报》发表的文章可知,至少在 1939年 7月 27日以前,广西已经创办省立音乐戏剧馆。
我们也知道广西省立音乐戏剧馆的音乐事业已经有序展开,但占据半壁江山的戏剧事业却暂付阙如。
是广西不重视戏剧,不知道戏剧对社会人心的影响、对抗战意识的鼓舞吗?
显然不是。
广西是在等一个人。
这个人曾经是徐悲鸿,后来变成了欧阳予倩。
对此,欧阳予倩的女儿欧阳敬如的回忆可以作为佐证。她是这样说的:“听父亲说,徐悲鸿伯伯在重庆成立美术学院,就把原来由他组办的广西省立艺术馆移交父亲来主持。”
虽然欧阳予倩 1938年 8月离开了桂林,但欧阳予倩的桂剧作品《梁红玉》却在桂林落地生根。
1939年 9月,欧阳予倩应邀再次来到桂林。
这次邀请欧阳予倩的已经不是广西戏剧改进会的马君武先生,而是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
这次重返桂林,对欧阳予倩来说,有点像“王者归来”。
这时武汉和广州均已沦陷,桂林成为西南文化中心,欧阳予倩出任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对附属于广西戏改会的南华戏院桂剧班进行了整顿、改组,命名为“桂剧实验剧团”,欧阳予倩兼任团长。
广西省政府把桂剧改革的全副重担压到欧阳予倩肩上。
不仅是桂剧,而且是整个戏剧。
不仅是戏剧,而且是整个艺术。
广西将远比桂剧改革更重的担子压在欧阳予倩肩上。
1940年 3月 3日,取代广西省立音乐戏剧馆,广西省立艺术馆成立,欧阳予倩出任馆长。
《桂政纪实》记载了广西省立艺术馆成立的初始:“二十九年,以艺术教育原包括美术、音乐、戏剧三部分,不必分立,遂将音乐戏剧馆改组为‘广西省立艺术馆’,其组织,分美术、音乐、戏剧三部,于是年三月成立,开始工作。”
广西省立艺术馆分美术、音乐、戏剧三部。徐悲鸿是美术家,马思聪是音乐家,欧阳予倩是戏剧家。美术与音乐相对单纯,戏剧则是综合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多种艺术元素。从这个意义上,戏剧家欧阳予倩出任广西省立艺术馆馆长,确实更合适。
当时的媒体对广西省立艺术馆有这样的报道:
广西为提倡艺术教育起见,特创办省立艺术馆,业经省府修正通过,并已委任省府顾问欧阳予倩氏为馆长。该馆内共设美术、音乐、戏剧三部,美术部由张安治等负责,其下设绘画、雕塑(拟缓办)与工艺图案三组,音乐部部长经聘马思聪充任,该部分声乐与器乐两组,至戏剧部部长则由欧阳自兼,其下分话剧组与歌剧组,并拟附设舞蹈班,话剧组正在组织话剧实验剧团,歌剧则已有桂剧实验剧团。此外早已开办之艺术师资训练班,亦辖于艺术馆之下。全馆经费,年约国币十万元。最近据欧阳表示,艺术馆之组织,注重在艺术的实地研究,馆内人员,分工合作,各贡所长,与一般艺术工作队不同,异日范围扩大后,将举办戏剧、美术、音乐等学校,造就大批干部,俾展开艺术工作云。
这则消息来自汉口出版的《教育通讯》,它表明,广西省立艺术馆创办之后,虽然艺术师资训练班还有继续,但已经辖于艺术馆之下。对此,欧阳予倩的文章也有表述:“艺术馆筹备成立以来还不到三个月,其中除艺术师资训练班,已有两年的历史,仍然原定计划进行……”
广西省立艺术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根据上述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广西省立艺术馆不仅具有艺术创作功能,而且具有艺术教育功能和艺术研究功能。
后来,《桂政纪实》对广西省立艺术馆的性质有专门界定,它是这样说的:“二十九年三月,始设置省立艺术馆,以为艺术教育之研究、改进、辅导、推广之机关。”
但在欧阳予倩看来,广西省立艺术馆最重要的职能应该是研究,他认为:“省立艺术馆,坦白的说,是一个研究机关。”
这个艺术教育之研究、改进、辅导、推广之机关,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广西在全国的首创。曾经担任过广西省立艺术馆领导职务的党明后来在回忆文章中说道:“艺术馆的组织,在本省来说,还是一种创举,因为本省的首创,黔、粤两省也相继成立了。”
实际上,广西省立艺术馆不仅是广西的首创,而且是全国的首创。对此,当时的媒体确有报道:
广西省立艺术馆之成立,在国内尚属创举。计分戏剧、美术、音乐三部。由欧阳予倩氏任馆长兼戏剧部主任。美术部主任由徐悲鸿氏担任。音乐部主任将由陈洪氏担任。戏剧部下属话剧实验剧团与桂剧实验剧团。话剧方面,曾演出《国家至上》,闻现正排演夏衍氏之新作《心防》。桂剧方面曾演出《桃花扇》《人面桃花》《搜庙反正》《胜利年》诸剧。最近又有欧阳氏所作《渔夫恨》及《忠王李秀成》《木兰从军》等剧上演。又,新建之广西剧场,不日即可落成云。
这个全国首创的艺术馆,其功能为艺术教育,但它不是学校,而是以研究为最重要的职能,分戏剧、美术和音乐三部。艺术馆馆长为欧阳予倩,下设三部,戏剧部主任由欧阳予倩兼任,美术部主任徐悲鸿,音乐部主任马思聪。三个部的主任均为相关领域的大师。不过,事实上徐悲鸿并未就任美术部主任之职,美术部负责人为张安治;马思聪亦未就任音乐部主任之职,音乐部负责人为胡彦久,后来又转为陆华柏。
张安治是美术界知名人士,徐悲鸿的学生;陆华柏是音乐界知名人士,其到桂林亦由徐悲鸿邀请。他们主持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部和音乐部,既是一时之选,也可以看出徐悲鸿与广西艺术馆的渊源。
多年后,党明撰写《忆欧阳予倩和桂林艺术馆》,对艺术馆的总体情况作了总体说明:
艺术馆是直属省府教育厅的一个社会教育艺术机构。定员 80名,每月经费约十二万元,编制上设馆长一人由省府委任(简任级);研究员十人(荐任级),副研究员二十人(荐任级),演员三十人(委任级),舞台技术人员及事务工作人员二十人。机构相当庞大,经费也较充足。设戏剧、音乐、美术、研究四个部,一个总务组。各部负责人由研究员兼任。后来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创办了话剧实验剧团和二十四人的合唱队。这两个组织的成员均来自社会上的业余文艺工作者,每个成员均可拿到相当于当时一个中等学校的普通教师的酬金。艺术馆的工作中心任务是对艺术的研究与训练,普及与提高。也就是说在现有的艺术水准上不断提高,再行推广普及。同时调集全省各学校、各社团的艺术骨干轮训,使之成为一支优秀的艺术教育和宣传的队伍,以艺术为武器,去动员民众,教育民众为抗战服务。因此艺术馆是个综合性机构,它在演出戏剧的同时又负有研究和训练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