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中国法律史,顾名思义,探讨的是中国法律的历史或中国历史中的法律。作为一门法律与历史的交叉学科,它不仅在法学界毫无悬念地处于鄙视链底端,而且在历史学界也不大招人待见。就法学这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来说,随着近代大规模的“西法东渐”与法律移植,中国现代法律体系与中国传统法之间已经很难建立起直接联系。一位律师即便完全不知《唐律疏议》为何物,也丝毫不影响他在法庭上纵横捭阖。这样看来,那些“已为陈迹”的知识似乎归档历史学院方才合理。然而历史学界表示,我们要从人类过往的灿烂与荒凉中烛照出权力运作的根本逻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社会结构的组织形态和众多人物的身世浮沉,在很难算得上“法治社会”的古代中国,法律在国家建制中所起的作用大吗?有关法律史的叙事能够丰富人们对历史逻辑的理解吗?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身吗?如果它不具有根本性意义,被边缘化似乎就是无可逃避的宿命。

但是,纵然承受着来自各界的诸多冷眼,我们依然认为,让中国法律史这一冷门领域走进大众视野是有意义的。我们是否可以对法律做一个稍微扩大化的理解,即将之视为一种规则之治?写在纸面上的法条、停留在过去的制度,仅仅是规则之治的外部表现形式;而真正撑起规则之治的,是人们对何为“应当”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实现“应当”的基本方式,以及规则同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的相互塑造作用。那么,在这样一个围绕规则所形成的系统当中,我们可以透过任何一条历史的缝隙看见法律的存在,并借由这一路径,进一步思索何为中国、何为法律。

编写出版这套“趣味法律史”丛书,便是希望能将中国法律史的深刻内涵以一种生动活泼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丛书作者皆为在高校任教的专业法律史学者,大家不满足于在书斋中一味创作那些艰深晦涩、阅读量难超两位数的学术论文,本着“不想当作家的法律史研究者不是合格的文艺青年”的共同目标聚集在一起,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兴趣,从不同层面切入对中国法律史的探索。有的著作侧重于借助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作品建立起法律史与文化的连接,有的著作则对某一法律主题或文化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我们还计划在未来加入古代案例分析的内容,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并体会中国法律史的独特魅力。

在这套丛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的语言文字是轻松随性的,但态度是严谨认真的。面对很多人对中国古代法律抱有的猎奇心态和网络上真假参半的各类传言,我们也希望通过“趣味法律史”丛书,澄清部分对中国传统法的误解,让读者看到法律史的真实面貌。

衷心期待这次全新的尝试能够打破学术与大众之间的壁垒,让法律史不再是大众眼中奇怪的陌生学问,而是与人们对规则的认知血脉相连的文化基因。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与我们一道,共同踏上这段奇特的法律史之旅。

景风华
2024年暮秋 wiErNOvBfv5gLlCIhIopTMNJPL45W73YF2SDBer66vk+zAkFCUnVxTj6z0KMOW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