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谨慎先就业,再择业

“先就业,再择业”,这已成为近年来80后毕业生面对激烈就业竞争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就目前情况来讲,这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我们还要对这一办法可能带来的隐忧有所认识,并防患于未然,否则很容易陷入到瓶颈之中。

首先,“先就业,再择业”很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骑驴找马”的心理,即先找一个工作“保底”,有了更好的单位再毁约。这样择业便直接导致了频繁“跳槽”,大学生得为单方毁约付出代价;用人单位则无法正常开展预设的工作项目,重新招人又要再费周折。福建省晋江市人事局每年都组织当地40多家知名企业在高校进行专场招聘,去年在省内高校招聘了800多名毕业生,但进单位后还没过试用期,就有近500人离开了。而像这样的情况十分常见。

此外,大学生盲目择业、随意就业,还会陷入“两难”的尴尬。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持“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高达60%的学生择业时感到“茫然”。择业“茫然”是多因素造成的,有的在进校之前选择了“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则认为“四年所学能用到岗位上的知识很少”;也有的因为个人兴趣改变等。

一位23岁的大学毕业生小兵这样说:“记得我在大四的时候,系里面的老师告诉我们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先就业,再择业’。其实按理说这也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权宜之策,系里面也有学校压下来的‘就业率要求’,不过他们不会考虑学生以后会怎么样,能把你卖出去就是胜利。但是等你工作一年之后,你突然发觉这句‘先就业,再择业’的杀伤力有多大。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职业选择余地一下子变得很窄,比如当初无奈时你选择的行业是做市场营销,想跳槽?那不好意思,你跳出来还继续等着再做市场营销吧。因为,如果一个公司要招聘新人,他们对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员工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应届毕业生就是一张白纸,公司会培训你,教会你他们要你做的东西,所以也就不会太在意你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如果你不是应届生,那就不一样了,公司会要求你工作马上到位,想转行?那比你找工作还困难。所以你如果真的抱着先找个工作干着的心态来就业,那么你的下场很可能就是一到公司不到一年就开始把课本翻出来——考研!一句话,择业,一定要慎重!”

小兵的话不无道理,事实的就业情况也的确如此,“先就业,后择业”的方法尽管让一些人暂时先找到了饭碗,但同样可能会让他们沦落到更大的职业瓶颈中去。

李军前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现在这家单位的,工作一年多下来,感觉仍然不适应——整天面对会议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一点儿工作热情都激发不起来。李军后悔当初没有“先择业,再就业”。其实李军在毕业前夕,一直是以“先择业”为指导方针的。只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而李军又缺乏择业的判断依据,同窗好友、至爱亲朋,七嘴八舌,各述“高见”,刚毕业的李军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临近毕业,眼看着同学们陆续找到了东家,而自己却高不成低不就,面对父母期盼的目光,李军有点儿着急了。正巧现在这家公司对他颇有意向,于是抱着“先就业再说”的想法,李军匆忙地签下合约。

工作一年下来,李军积下了满腹的感慨:“这份工作真的很不理想,我做的是公司里比较低级的工作,没办法,为了生计,只能先这样。我知道我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但是看看我们公司,老板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凭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朋友圈当上了老板。员工里有3/4的人是初高中文化,弄了张假文凭混进了公司,年龄还没有我大,处事经验却比我多,工资也比我赚的多。其中有一个还是我的顶头上司,整天吩咐我干这干那的,怎么干都觉得心里不平衡,工资给的又不多,学校里学的东西一点儿也用不上,而需要学的却是些如何讨好上司,这样我却实难以接受。”

如今仍不适应的李军想到了跳槽,可是跳槽了还继续干这个行业么?还是找本专业的工作?李军知道,找本专业工作并不比刚毕业时候容易。后悔药既然已难买,那如何降低损失,重新扬起职业生涯的风帆呢?

其实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盲目的追求“先就业,再择业”,很容易留下后遗症,最终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引发就业上的瓶颈。有鉴于此,对于是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种途径,还是慎重考虑之后再做决定为好。 myDdwC+My97rT6p32pkoiiB7XTPhzCJTDITEH/UZ9f/ctNtMeCIT/uF+NqQPG+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