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定位是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所有应注意的细节里面最难把握的,准确的定位能帮助品牌找准受众,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客户群。在我国众多品牌中,有很多因定位不准,而影响品牌生存和发展的案例。比如,著名的品牌王老吉就曾因定位不准而影响品牌的影响力。经过重新定位后的王老吉,在全国刮起了一场“怕上火,喝王老吉”的风暴。定位成为品牌发展的一只猛虎,运用得当是助力,运用不当是阻力。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祛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历史,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跟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上世纪50年代初,王老吉药号分成两支:一支归入国有企业,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羊城药业),主要生产王老吉牌冲剂产品(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有凉茶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的品牌基本上为王氏后人所注册。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经王老吉药业特许在大陆独家生产、经营红色罐装王老吉(食健字号)。
2003年,来自广东的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色王老吉),突然成为央视广告的座上常客,销售一片红火。但实际上,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在取得“王老吉”的品牌经营权之后,其红色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六七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当中。直到2003年,红色王老吉的销量才突然激增,年销售额增长近400%,从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2004年则一举突破10亿元!
王老吉之所以在销售方面做出这样的突破,与2002年的重新定位密不可分。在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王老吉是一个很不错的品牌,销量稳定,赢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连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原因。
红色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让消费者觉得“它好像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这种认知混乱,是阻碍消费者进一步接受的心理屏障。而解决方案是,明确告知它的定义、功能和价值。准确定位,才能让消费者清楚王老吉的作用及功能,有了认识,才有进一步购买的欲望。
2002年前的王老吉在定位上很模糊,无法给消费者信心。作为饮品,安全是放在首位的,但当时的王老吉很明显因定位问题,无法去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
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调查中消费者说“凉茶就是凉白开吧?”“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凉茶这个概念并没有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甚至有些地方对这一概念存在着理解上的误解。而且,内地的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大多是吃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
作为凉茶困难重重,作为饮料同样危机四伏。如果放眼到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而且红色王老吉以“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的障碍,加之3.5元/罐的零售价,如果加多宝不能使红色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列强的阴影。这就使红色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2002年年底,经过多次研究,王老吉的核心问题不是通过简单地拍广告可以解决的——许多中国企业都有这种短视的做法——关键是没有品牌定位。红色王老吉虽然销售了7年,其品牌却从未经过系统定位,连企业也无法回答红色王老吉究竟是什么,消费者更不用说,完全不清楚为什么要买它——这是红色王老吉的品牌定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拍什么样的广告都无济于事。正如大卫·奥格威所说:一个广告运用的效果更多的是取决于你产品的定位,而不是你怎样写广告(创意)。因此,王老吉的重新定位就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品牌定位,主要是通过了解消费者的认知(而非需求),提出与竞争者不同的主张。具体而言,品牌定位是将消费者的心智进行全面研究——研究消费者对产品、红色王老吉、竞争对手的认知、优劣势等等。又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几乎不可改变,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顺应消费者的认知而不能与之冲突。如果人们心目中对红色王老吉有了明确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尝试冒犯或挑战,就像消费者认为茅台不可能是好的“威士忌”。所以,红色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与广东、浙南消费者的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才可能稳定现有销量,为企业创造生存以及扩张的机会。
研究中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色王老吉的场合为烧烤、登山等活动,原因不外乎“吃烧烤时喝一罐,心理安慰”、“上火不是太严重,没有必要喝黄振龙”(黄振龙是凉茶铺的代表,其代表产品功效强劲,有祛湿降火之效)。而在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聚餐”,在对于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该地的消费者对于“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座谈会桌上的话梅蜜饯、可口可乐等无人问津,被说成了“会上火”的危险品。(后面的跟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可乐在温州等地销售始终低落,最后可乐几乎放弃了该市场,一般都不进行广告投放。)而他们评价红色王老吉时经常谈到“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可能这些观念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就是浙南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这也是研究需要关注的“唯一的事实”。
这些消费者的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色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色王老吉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的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
再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则发现红色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如菊花茶、清凉茶等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仅仅是低价渗透市场,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而可乐、茶饮料、果汁饮料、水等明显不具备“预防上火”的功能,仅仅是间接的竞争者。同时,任何一个品牌定位的成立,都必须是该品牌最有能力占据的,即有据可依,如可口可乐说它是“正宗的可乐”,是因为它就是可乐的发明者。研究人员对于企业、产品自身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色王老吉的“凉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药配方,175年的历史等,显然是有能力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
由于“预防上火”是消费者购买红色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显然有利于巩固加强原有市场。是否能满足企业对于新定位的期望——“进军全国市场”,成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通过二手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一致显示,中国几千年的中药概念“清热解毒”在全国广为普及,“上火”、“祛火”的概念也在各地深入人心,这就使得红色王老吉突破了地域品牌的局限。
至此,尘埃落定。首先明确红色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其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其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色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
明确了品牌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什么地位,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广品牌,让它真正地深入人心,让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从而持久、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王老吉制定了推广主题“怕上火,喝王老吉”,在传播上尽量凸现红色王老吉作为饮料的性质。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色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强调正面宣传,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从而把红色王老吉和“传统凉茶”区分开来。
这种大张旗鼓,诉求直观明确的广告运动,直击消费者需求,及时迅速地拉动了销售。同时,随着品牌推广进行下去,一步步加强消费者的认知,逐渐为品牌建立起独特而长期的定位——真正建立起品牌。
红色王老吉的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发现红色王老吉自身产品的特性,寻找到了一个有价值的特性阶梯,从而成功地完成了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对中国企业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品牌更重要的了。而要建立一个品牌,首要任务就是品牌的定位,它是一个品牌能否长久生存和腾飞的基石。
定位对每一个品牌都是至关重要的,把握住方向才能让船走得更远。一个优秀的品牌绝不是在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它对自己品牌的潜在市场有充分的调研和挖掘。准确的品牌定位可以让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航行在航道上,不会因定位问题而影响品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