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病是吃出来的

健康法则:从吃开始防病、治病。

病往往是吃出来的,会吃不得病,不会吃就成了病。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等现代文明病层岀不穷,这些病大都与营养摄入过剩有关,都是吃出来的病。

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一主食由精向粗的复旧。美国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保平安”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悉,2002年,北京、上海等地的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6%。毫无疑问,这一形势与人们膳食结构“西化”有关,其原因之一是“洋快餐”进军中国,并迅速泛滥,“洋快餐”的错误导向对传统膳食习惯造成了重大冲击。洋快餐的特点是“三高”(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三低”(即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是国际营养学界公认的“垃圾食品”。

“文明病”是指一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代谢综合征:即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有人称之为“五病综合征”。这是一组与营养摄入过剩有密切关系的富裕型疾病,因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日积月累而成。过去多发于中老年人中,而现在其发病年龄在不断提前,这些疾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成千上万元的医疗费,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预防重于治疗”的道理。

全球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都显示,食用适量的蔬菜、水果可以降低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膳食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所谓“文明病”和痛症的发病率,而坚持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对保证健康、预防“文明病”是非常重要的。

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了生存,尝百草、吃野果,从生活实践中体验、发展和创造了“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和“寓医于食”的营养学理论。中国人在与自然界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许多食物具有药性,“食用、食养、食疗、食忌”自古以来就作为传统营养学遵循的重要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历代名医对膳食的重要性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就说过:“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年轻时身体非常不好,后来学医,活到101岁。他曾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气以资气血。”他还提岀一个临床治则:“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辩证用膳”。古语讲,“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谷杂粮里面缺少赖氨酸,加上含赖氨酸丰富的豆类就平衡了。“五畜适为宜,过则害非浅”,意思是吃肉要适量,吃多了是有害健康的。“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强调蔬菜要多吃,而且要吃新鲜的、各种颜色的菜。绿色蔬菜含有叶绿素,黄色蔬菜里有胡萝卜素,红色的蔬菜里有番茄红素。蔬菜在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民间素有“食不可无绿”的教诲。绿色蔬菜富含天然叶绿素,含镁的叶绿素与人体含铁的血红素在结构上极其类似,营养学家形象地将两者称为“拳生兄弟”。近年对叶绿素的药理作用进行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誉为“天然长寿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前言中写道:“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过去,因为民间素有“糠菜半年粮”之说,所以有些人误把蔬菜看做是穷人的食物,这无疑是错误的。近年来,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少人饮食结构“西化”,蔬菜消费量明显下降,正是这一原因,引起“文明病”的泛滥。

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界和营养界的有识之士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在民生富裕、医疗条件优越、医疗技术先进的美国,癌症及心脏病的发病率却比许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高出许多呢?此后,从有关生活方式的大规模调査中发现,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民虽然食用大量蔬菜、水果、谷类等植物性食物,但它们抵御癌症和心脏病的能力却比较强;相反,将肉类作主食,而把蔬菜作为点缀的美国人,却面临着“文明病”泛滥的局面。全球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也显示,食用适量的蔬菜、水果可以降低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自此得到的结论是,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膳食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所谓“文明病”和癌症的发病率。

在民间,有很多关于膳食营养的谚语,南京地区居民常说“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形象地描述了蔬菜食用量下降的危害。我们常说,“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我国众多长寿老人大都以素食为主,食品多而杂;民间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萝卜可以四季栽培供应,是一种被群众广泛食用的蔬菜,具有健康的功效。“萝卜上市,郎中下乡”就生动地描述了萝卜防病治病的作用。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白萝卜、青萝卜等所有十字花科萝卜都含有相同的成分一“干扰素诱生剂”。其有效成分为双链核糖核酸,这一重大发现无疑证实了“药食同源”的伟大真理。

“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四条腿的”是形容猪、牛、羊等畜类,由于其肉色红,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形成,但胆固醇含量较高,多食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会有一定的损害。

“两条腿的”鸡、鸭、鹅等禽类,肉色较浅,所含脂肪少,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控制血脂水平。所谓“一条腿的”是指鱼类和蘑菇等菌类食品。鱼类含蛋白较高而脂肪较低,鱼肉颜色白、纤维短,肉质细腻,容易消化吸收,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木耳、银耳都属于菌类食物,含有多糖等许多营养成分,富含多种微营养素,除了可以给人体补充蛋白质外,还可以携带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值得推荐。 xgTCfAAk9LRci3mgwpPnJcM3JC6H0+ZBhEchbNKYda8yGAVEuBHiMR25ZbIrrd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