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能够成就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批谋臣武将之外,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佐命元勋,官拜右仆射。唐太宗要任命其为宰相,应该算是合情合理,不应该算是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但长孙皇后一方面阻止唐太宗任命,另一方面劝说哥哥主动向唐太宗请辞,同时还告诫娘家兄弟子侄不要借她之名,希望“布列朝廷”。在封建王朝能这样处置亲人,确实少见,也可说长孙皇后有明智之举。
由于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他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之时,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暇,召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依据。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不仅如此,长孙皇后还知书达理、贤淑温柔、正直善良。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像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嫔妃,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长孙皇后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军国大事,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服呢!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又贵为皇后,但她却一直遵奉着俭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治国政策的施行做出了榜样。
有人说:“女人是幕后工作者,男人是台前工作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男人的成功离不开女人的大力支持,男人的成功有女人的一半功劳。
的确,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应该知道,丈夫是你甘苦与共的伴侣,更是你同舟共济的伙伴,他的失意需要你来慰藉,他的慌张无措需要你来安抚,他的错误需要你来指正,他的心灵需要你来体贴。而懂得这些的女人不仅不会削弱和破坏丈夫的事业,反而会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促使丈夫做出更出色的业绩。她不仅在生活上给予男人关心和照顾,同时还充当男人事业上的伙伴和帮手,成为幕后的诸葛亮,为男人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所以说,好女人是男人最好的助手和参谋。也正因为这样,使得男人对有头脑的女人提出的建议往往会很在意,有时甚至会比别的男人对他提出的建议更有效。在心爱的女人面前,男人的心总是很软,枕边风往往比决议更奏效。因此,就有了“好女人可以造就优秀的男人,贪婪的女人造就贪官”这一说。姑且抛弃“坏”这一说,单从女人在男人事业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来看,女人的参谋作用的确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