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师卡耐基曾说:“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肯定是人才!”
有一副好口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当你拥有这种才能时,你的能力也将使你备受瞩目,鹤立鸡群。相反,一个有学问而没有口才的人,和人讨论时就有点难于应付,这样会在无形中损失很多有利条件。
往往有许多人,在繁忙的人事接触中,觉得别人说话对自己似乎像一种威胁,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自愧自己的口才不如别人而已。自己理由充分,而别人尽讲歪理,但因为自己口才拙劣,反而被别人辩得无地自容,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古语所云:“三寸不烂之舌。”就是赞誉这些能言善辩之人的。比如,历史上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骂死王朗”就是两件著名的以口才争辩所获得的辉煌战果。
在这里,我们虽不可能去做辩士或说客,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言语”和“动作”,即说话和办事。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一切人情世故,大多掌控在说话当中。我们的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我们的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所以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当然,思维是口才的基础,口才是思维的表达,能说会道的人一般都头脑聪慧、思维敏捷。少数人的口才可以说是出于天生,但多数人的口才却是出自勤于训练的结果。口才与思维的训练是相互促进的,要使自己更聪明,使自己成为一个活跃的人,使自己能获得成功,应多多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个当众不敢说话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心理作祟”的缘故。
当然,一个胸无点墨的人,也不可能在说话中都能做到应对如流。因为“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利器,一切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你虽不能对各种专门学问皆作精湛的研究,但那些所谓的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有了一般的常识,倘若能巧妙地运用起来,足以应付与任何人作十分钟的兴趣谈话。这就需要多读书、多看报、多关注世界的动向,比如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的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等,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的力量能够沟通世界上最复杂的信息网络——人的心灵。在职场上、商场上有“先声夺人”、“一诺千金”的说法;在政界有“金口玉言”、“一言定升迁”之语;在文化界有“点睛之笔”、“破题妙语”之论;在生活中也常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对于一个有实力的人而言,是否能说、是否会说,这都会直接影响着我们事业的成败与否。
也许,你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中国,是会说话人的天地,让不会说的人走开!”的确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