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有个叫圆智的和尚,他能言善辩,远近闻名。
有一次,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往天童寺来。圆智闻知此事,马上下到山脚,笑迎乾隆皇帝,双手合十,躬身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住持圆智接驾来迟,万岁恕罪。”
乾隆听说此人就是能言善辩的圆智,于是想先给他一个“下马威”。乾隆把面孔一板,厉声问道:“你既知朕躬身到此,为何不率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只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
圆智不慌不忙地说:“小僧岂敢亵渎圣躬,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要劳师动众,惟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故独自一人在此恭候。”
乾隆听他说得合情合理,只好说:“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又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拿我作个比方?”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是比得不好,全部都得遭殃。”但他忽然脑子一转,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好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还比一步高。”
乾隆一听,心里不大是滋味,圆智自比“佛爷”,占了自己的上风,但又无可指责,只好暂时作罢。
两人来到天王殿,只见弥勒佛喜眉笑眼地迎面而坐,乾隆的点子来了,便指着弥勒佛问圆智:“请问大和尚,他为何而笑?”
圆智答道:“启禀圣上,他是在笑贫僧命运乖蹇,身入空门,终日青灯木鱼,碌碌无为。”
乾隆一听,心中暗喜:这下子给我抓住把柄了。又问道:“他也在对我笑,照你所言,他也在笑我碌碌无为了。”
圆智面对乾隆咄咄逼人的发问,不慌不忙地应答道:“哪里哪里,佛爷对不同的人笑有不同的意义。他对万岁爷迎面而笑,是笑你为万民操心,以国事为重,不像凡夫俗子,气量狭窄,笑里藏刀!”
这一番话所指,乾隆心中自然明白,但却又无懈可击。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走到半山腰,乾隆想起上山之比,想再难一下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一步还比一步高,现在我正在下山,你又该怎么说呢?”说完,得意地看着圆智。
谁知圆智稍思片刻,即从容答道:“如今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啊?”乾隆一听,目瞪口呆。
在这里,圆智面对乾隆皇帝的“下马威”,过关斩将,应对自如,除了他才思敏捷之外,也与他关于根据需要变换角度而随机应变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