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正是各种各样不同的性格组成了这千变万化的世界,要在这样的社会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艺术。
性情急躁的人,容易兴奋,容易发怒,自我控制力差,动不动就发火,但这种人往往比较直率,不会搞什么阴谋诡计,而且他们重感情,重义气。如果与他以诚相待,他们便会视你为朋友。和性情急躁的人相处,可以采取宽容态度。当他对你发火时,可以置之不理或一笑了之,不要在气头上与他争吵。
有一次,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好与一个曾对他作品提出尖锐批评的评论家狭路相逢,那位评论家性情急躁,他高扬着头对歌德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
“而我正好相反!”歌德微笑着说。
评论家听出了歌德话中的意思,但他自知不是歌德的对手,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有一位财主喜得贵子,亲戚朋友也都竭尽恭维之能事。有人说这孩子长大能当大官,有人说他将来定能发财……但其中一位却走到财主面前说:“您的孩子一定长生不老,不会死。”
听他一番话,财主觉得满头晦气,虽然也是赞美的话,但一个“死”字已将其他话语的作用全部抹煞,本来孩子刚出生是件大喜事,经他这一说,怎会不让人心生厌恶呢?
1889年,清廷委任张之洞为湖广总督。上任伊始,适逢新春佳节,抚军谭继洵为了讨好张之洞,设宴招待张之洞,不料席间谭继洵与张之洞因长江的宽度争论不休。谭继洵说是五里三,张之洞认为是七里三,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眼见气氛紧张,席间谁也不敢出来相劝。
这时,在座的江夏知事陈树屏说:“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制台、中丞说得都对。”这句话给俩人解了围,都抚掌大笑,并赏了陈树屏二十锭大银。
陈树屏巧妙且得体的言词,既解了围又使双方都有面子。这种说话艺术就充分考虑了听者的心理和当时的境况,这不单单是花言巧语、甜言蜜语,重要的是根据对方的文化修养、个性特征、心理需求、所处背景、角色关系、语言习惯乃至职业特点、性别年龄、个人经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表扬或称赞对方。
有位妇女想买一瓶美容霜,但又嫌贵,推销员看出了她的犹豫,就说:“这一瓶88元,的确挺贵的,不过,它能用三四个月呢。照这样算的话,您每月只需花22元钱,每天只花7角多钱,既可以美容又可以滋养,一看您就是个比较会保养的人,买这个准没错,又实惠又上档次,最重要的是质量好!”女士听得直点头,一边掏钱一边夸道:“你真会说话!”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自古已然。除去其中溜须拍马、见风使舵的消极因素,“看人说话”的“心眼”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看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赞美之词,更会令我们在交往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