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很有学问,可以说是饱读诗书。一天,他请了几位朋友到他家小聚,在等朋友接踵而至临门恭候的时候,他挨个儿问道:“你是怎么来的呀?”
第一位朋友说:“我是坐的士来的。”
“啊,华贵之至!”
第二位朋友听了,打趣道:“我是坐飞机来的!”
“啊,高超之至!”
第三位朋友眼珠一转:“我是坐火箭来的!”
“啊呀,勇敢之至!”
第四位朋友坦白地说:“我是骑自行车来的。”
“很好啊,朴素之至!”
第五位朋友羞怯地说:“我是脚步走来的。”
“太好了,走路可以锻炼身体,健康之至啊!”
第六位朋友故意出难题:“我是爬着来的!”
“哎呀,稳当之至!”
第七位朋友讥讽地说:“我是滚着来的!”
主人并不着急,说:“啊,真是周到之至啊!”
主人的戏谑是纯属自我保护性的,几乎无攻击性,既戏谑了朋友,又没有伤害朋友,表现了他触景生情,即兴诙谐的才智。
如果你也能做到像上面这位主人一样有点“心眼”,那么应付各种人物自然胜任而愉快,虽不能做到样样专长,但运用全在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对每一种人都谈同样的一件事,要应付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们,你就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香港九龙有一间美容院,生意兴隆为当地之冠。
有人去问他发达的理由,店主人坦白地说:这是由于自己请的美容师在工作时善于和顾客攀谈之故。他说:“我每月把各种报纸杂志都买了回来,规定每位职员在每天早上未开始工作前一定阅读一个小时,这样他们就能获得很多新鲜的说话资料,从而便可博得顾客的欢心了。”
知识是任何事业的根本,要使自己的谈吐能适应任何人的喜好,就要多读书学习,当天地间的知识储备于脑中,用的时候自然就能对答如流。倘若你不喜欢读书看报,或者说没有读书看报的工夫,那么也就请你不必再研究说话的艺术了,对于一个胸无点墨的人,你当然不能希望他能时时做到应对如流了。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虽是一句老话,但至今却仍然适用。因此,要想拥有好口才,就一定要先充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