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教育更要有教养

现实生活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缺乏最基本的礼仪规范,表现出没有教养的地方随处可见。

先让我们看看下面三个事例:

事例一: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事例二: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事例三:中国人和外国人一同登喜马拉雅山,到半腰休息,一中国人吸烟,把吸剩下的烟头扔在雪白的地上,并且用脚把烟头深深的踩入雪中;在场的外国人很生气,但没有当场批评中国人,一个外国登山运动员默默地把中国人踩进雪中的烟头用手指抠出来,放进自己随身携带的垃圾袋。

从上面三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缺乏教养的中国人比比皆是。造成如此不堪现状的原因很多,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抓道德教育,但大多都流于空洞、说教。而教养,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完全可以成为切入点,但却被忽视了。正如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做客广东药学院时所说,“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

教育不等于教养,有教育不等于有教养,教育和教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教育教给人的是科学文化知识,逻辑分析能力;而教养则教会人如何做一个人,如何尊重别人并且也得到别人的尊重,如何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做一个中规中矩的人。教育和教养的区别是很大的。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并不代表他拥有了良好的教养。为什么很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不受人欢迎?是因为他们的教养不够,态度不好。受人喜爱和欢迎的人,则是懂得做人的人,有教养的人。

教养是体现一个人自身素质的必要元素,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保障。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比知识重要的教养。这种偏颇的教育方式,会使人们变得“受过教育却没教养”。

有一位日籍教师在中国某学校任教。一天傍晚,他与另一名中国籍教师在教学楼大厅边走边聊。恰逢放学,同学们纷纷从他们身边经过,有的大声聊天,有的吃零食,有的谈恋爱……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跟两位老师打招呼。

日籍教师问旁边的老师:“他们怎么回事,面对老师,连‘再见’都不说?”中国籍教师说:“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忙他们自己的。”日籍教师很难过。

忽然,有个女学生边跑边向他们摆手,并快速地说:“拜拜!”总算还有一个学生知道同老师打招呼。尽管她用的是英语,他也感到高兴。

可是,旁边的中国籍教师说:“那是马来西亚的留学生。”

这位日籍教师很不解,中国学生为何如此不懂礼貌?他说:“这事如果发生在日本,一次会被警告,两次以上会被认为‘素行不良’并影响学业成绩。多次不改,家长就要被叫到学校,跟班主任、孩子一起‘三者面谈’。依然不改,就有可能被开除了。在日本,学生至少要对老师说‘再见’,基本规则是带着鞠躬,最好的姿势为45度。我当时是体特生,这方面被要求得很严,不仅对老师,对师兄、师姐也要那样,一次都没有错过。师弟师妹也对我这样。”

与国外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礼貌礼仪,这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也是教育上的一种缺失。

教养为教育之本,没有教养的教育是悲哀的。美国的小学教育,把教养列入对小孩的培养目标之一,而学习成绩只作为培养的一部分。而中国的小学教育,却把学习成绩、升学率作为对孩子培养的唯一目标。中国现阶段,在孩子的教育上,重养不重教,重智不重德的现象广泛地存在。从教育部门到学校,从整个社会到所有家庭,只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不重视孩子的教养素质。社会评价学校好坏,只看升学率,家长评价学校,只看考试成绩;学校评价老师,只看教学成绩,老师评价学生,只看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好孩子,只要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就会有出息。这种偏颇的教育思想让大多数家长只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特长能力培养上。家长们不惜血本花钱进重点学校、请家教、去各种培训班,只想让孩子健康成长,以后能有个幸福的人生,但是,许多父母都忽略了对孩子道德修养的提升。更有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在物质上让孩子得到满足,就算尽到了责任,可是在教养方面,却没有尽心尽力。

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的确,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教养。离开教养的教育是悲剧,只有重视教养的教育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才是教养的根本。

教养是一个人一生的无形财产,而幼年时期产生的道德修养将影响人的终生,它的持久性是人生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孩子的教养,需要家长有意识地栽培,细水长流地浇灌。如果家长养而不教,孩子学而不行,这样的家教笃定是失败的。 SJhGuKC9uYO0+SiB2/qgC33lONlvwPnueU4zZBV/AXBXOZD/e26YRTpa6F/UIa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