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培养孩子的孝心

俗话说“百行孝居先,孝为德之本”,孝,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诗经》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督促后辈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可以说,以孝敬长辈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部分。

孝心,作为传统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有人调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间一代孝敬长辈,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祖辈,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一种和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从前,有一对老夫妇含辛茹苦的将四个儿女抚养成人,个个成家立业,儿孙满堂。但是双老得不到晚辈的孝顺犹如孤寡老人一般,为儿女们无孝心而哀叹,于是双老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宴请儿女、儿媳、女婿。一天,在吃饭时母亲当着全家人的面,对老伴说:“老伴趁今天大家都在,你就将祖上流传下来的无价传世之宝拿出来给大家饱饱眼福吧!”儿女们惊喜万分,没想到自家祖上还留有无价的传世之宝。此时父亲却十分傲慢的说道:“祖上有交代,只传给孝子,为了让你们兄妹之间不产生矛盾还是不让传家宝亮相为好。”无论儿女们如何哀求,父亲都摇头说:“以后再说吧!”

从那以后儿女、儿媳、女婿一反常态,对待双老百般殷勤孝顺,儿子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孝敬爷爷奶奶,女儿教导孩子要孝顺外公外婆,并经常买双老喜欢的各种礼物叫孩子送去给老人,都极力讨好双老欢心高兴,可谓百依百顺。特别是当老人小病小痛时,儿女们都不离左右伺候,都怕自己在老人心中是个不孝之人。父亲在生病期间,每家都派一人守候床边,都担心自家无人在,传世之宝落入别家。父亲在断气前告诉儿女们:“传世之宝我已托付给老伴保管”。父亲走了,儿女们都为了得到此宝,对待老母更是殷勤孝顺,为了讨好老人欢心各施其招,老人在大家的百般孝顺伺候下走完了人生,在断气前拿出一个精美的宝盒交给大家说道:“在我死后做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后才能当众打开”。于是儿女们在老母死后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最后打开宝盒发现:宝盒内有一块石头,石头正面刻着一个“孝”字。

由于孙辈们从小就看到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殷勤孝顺,在父母们的言传身教下也养成了敬奉长辈,对待老人百依百顺的习惯,当儿女们老了也得到了自己儿女及孙辈们的尽心孝敬。就这样“孝”字从此变成了他们各自家中的传世之宝。

从那以后,这一家人的子孙后代都严格遵照准则做人做事,子孙后代不但孝心好,而且品德高尚,本份做人,踏实做事,于是在各自的仕途中都飞黄腾达,功名利禄俱全,并且还出了许多高寿之人而闻名遐迩,人们传言是他们家的祖坟埋得好和房子屋基好,其实不然,这一切全是源于一个“孝”字。

事实证明,一个生活在以孝敬为美德的家庭里的孩子,他会自觉养成尊老孝敬之心。孝,不是天性;不孝,也不是天性。没有哪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孝子;也没有哪一个孩子生来就是不孝之子。孩子的孝心是教育出来的。

小蒙今年1l岁,爸爸妈妈对她异常疼爱,小蒙也很喜欢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心疼父母。父母每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连一口热水也喝不上,小蒙还要爸爸陪她玩,并一直喊着要吃饭。

对此,父母不禁感到难过,他们想,也许是自己平时对女儿的溺爱让小蒙没有孝敬父母的意识。于是他们决定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有一次,小蒙来了兴趣要尝试自己洗衣服,于是妈妈痛快地答应了。第一次洗衣服,小蒙洗得相当吃力,额头上都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而且洗完衣服,小胳膊都开始酸痛了。

小蒙好奇地问起妈妈:“妈妈,你平时帮我和爸爸洗衣服也这么累吗?”妈妈说:“虽然我力气要比你大些,不过每次洗那么多的脏衣服,也是很累的。”小蒙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以后我的衣服我自己来洗吧。”

妈妈听了女儿的话,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并及时夸奖小蒙说:“小蒙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听了妈妈的夸奖,小蒙更高兴了。

此后,小蒙变得懂事多了,除了坚持洗自己的衣服以外,还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活,更懂得心疼父母了。

小蒙为什么变了?是因为她体验到别人的辛苦,认识到父母的不易,从而激起她的爱心或同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其实,孝敬父母不是单一的习惯问题,它也体现出一个孩子能否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作为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以后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严以律己,做孩子的楷模

孩子的模仿力与观察力都很强,父母对待自己的长辈是什么态度,孩子对父母就是什么态度,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

小强的奶奶今年已经九十岁了,她现在是全家人的活宝,事事都在全家人的密切关注下进行着,很怕她受到伤害。奶奶每天早晨都起得很早,要到楼下的小花园里去遛弯儿,和那儿的老人一起聊会儿天,妈妈就会每天第一个起床,给奶奶准备她爱喝的豆浆和早点,让她一回来就能吃。如果她回来晚了,就先用水温上。

父母对奶奶这些生活细节上的照顾,小强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平时他自己也是对奶奶照顾有加,对父母也很体贴,让他们能够对自己很放心,父母很感欣慰。

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给孩子表达孝心的机会

在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把孩子的所有事包办好,使孩子没有尽孝心的时机。其实,真正的孝心要通过实践去培养,父母不要剥夺了孩子表达孝心的机会。平时,应让孩子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让孩子负起责任来。遇有为难的事情,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在一个周末,孟先生骑自行车带儿子去动物园。看完各种动物表演,儿子十分兴奋。回家的路上行人稀少,儿子就对爸爸说:“爸爸,让我骑车带你一段怎么样?”孟先生说:“你没有带过人,能行吗?”儿子说:“让我试试吧。”爸爸也就同意了。

于是,爸爸坐在后车架上,儿子双手紧握车把,用力蹬动脚踏,车轮滚滚向前。可孩子毕竟还小,骑了七八百米之后,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最后他喘着气停了下来,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你每天骑车带我上学也这么费力吗?”爸爸说:“我虽然力气大些,不过每送你一次,我也挺累的,尤其是前边那个上坡更费力气。”

到了星期一,孟先生照常骑着自行车送儿子上学。骑到上坡时,儿子忽然从后座上跳了下来,用手推着车。爸爸非常欣慰。

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不易与辛苦

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可以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为了让儿子小强了解挣钱的辛苦,爸爸每月给小强定了4个劳动日。在劳动日里爸爸不给小强零花钱,而让小强自己来挣——干家务,爸爸支付小强相应的报酬。这天又是劳动日,小强想要一个玩具手枪,为了挣够所需的钱,小强一直干活到下午。等小强把玩具熊抱到怀里的时候,小强不由得叹气,“爸爸每天都这样辛苦,真是不容易啊!” OWFmoAyL7nBypLx/R0BUH7pMY+wygodI+VKoISSAkgwdCTLYtpWpu4Zc1mxoaC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