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懂得自己乐于助人,主动帮助别人,会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虽然说与官场朋友的求人与被求,是一笔无法精确计算的人情投入,但是也应当心中有数。在求对方办事时,对方并不情愿为你白忙活儿,他希望你也能帮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办事之前,你得先为他办成。如果你了解对方这种心理,主动满足他的欲望,他就会很痛快的帮助你。
假设对方并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此时你要让对方精神上得到满足,表现出对他的崇拜和尊敬,不断地夸奖对方的权势、能力和人品。
如果你与对方关系非常密切,求他帮忙时,他提出条件来,那你也要多为对方考虑,尽量多为对方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因为不论关系多么密切,你总求人家而对人家没有回报,时间久了也就不行了。别忘了,剃头挑子哪有一头热的?
如果你求别人帮助的是一件能够名利双收的事,对方也肯定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对方什么都得不到,而你却名利双收,他自然就会在心理上失衡。现在的人对口头许诺早已不感兴趣,所以,你最好要提前满足对方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如果你不能履约,以后再求对方就难了,甚至他还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你制造障碍。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够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各种好处,他肯定会用别的方式进行回报。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这样做,是你最好的“零存整取”。
此外,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就有了一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优越感。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你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因为你骄傲的态度,已经把这笔账给冲消了。你辛辛苦苦忙了半天,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岂不是太傻了吗?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像胡雪岩帮嵇鹤龄那样,双方心知肚明,永远不要说破,让对方真正从心里感激你。
胡雪岩虽然书读得不多,但他深深懂得,要得到真正的杰出之士,只凭银子是不能成事的,关键在于“情”和“义”二字,要用情来打动他们。他用这种手法,不仅说服嵇鹤龄出来帮王有龄招抚叛众,平息叛乱,更为自己以王有龄为核心的官场靠山中,增添了一员心腹大将。
王有龄就任湖州之后,仕途和钱途事事顺利,谁知就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搞了件意想不到的差使”。原来,新城县有个和尚,公然聚众抗粮。那和尚极为厉害,把县官都杀掉了,为此抚台黄宗汉要他带兵前去剿办。然而新城民风强悍,吃软不吃硬,如果带兵前去,说不定会激起民变。一旦事情闹大,必不能善罢甘休,王有龄很可能吃不了兜着走。在众人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名叫嵇鹤龄的侯补知县主张“先抚后剿”,主意出得相当高明。
王有龄在与胡雪岩商量对策的时候,对胡雪岩说:“我手下有个叫嵇鹤龄的人,真正是个人才。此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虽然有点恃才傲物,但如果他肯帮我的忙,虽不能高枕无忧,事情也差不多成功一半了。”
“喔!”胡雪岩问道:“他的忙怎么个帮助法?”
“去安抚!”王有龄进一步解释说:“新城在省的绅士,我已经碰过头了,那几位异口同声表示,有个得力的人到新城就地办事,事半而功倍。本来也是,遇到这种情形,一定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奈能干的,胆小的不敢去,敢去又多是庸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除非我自己去,我不能去就得找嵇鹤龄这样的人。”
“我明白了。嵇鹤龄不肯去的原因何在?也是胆小?”
“哪里!此人有谋有勇,根本就没有把那班乱民放在眼里,他只是觉得不划算。嵇鹤龄的才是没说的,吃亏就吃在恃才傲物上,所以虽有才干,历任府台都不肯或者不敢用他,在浙江候补了七八年,也没派上什么正经差使,因而牢骚极多。他曾跟人表示:‘三年派不上一趟差,有了差使,好的轮不着,要送命的让我去,我为何这么傻?’所以,我费了很多功夫,想说动嵇鹤龄,都是劳而无功。真是急死人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雪公,你的条件是不是开得还不够?”
“根本谈不上!嵇鹤龄穷得就像你们杭州人说的‘嗒嗒嘀’,但即使如此,却就是不谈钱,你拿他有什么办法?”说到这里,王有龄稍稍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想想也难怪,八月半就要到了,要付的账还没有着落,转眼秋风一起,冬天的衣服还在‘长生库’里。听说他最近刚死了老婆,留下孩子一大堆。心境既不好,又分不开身,也实在难怪他不肯帮忙。不过,雪岩,你一定要想个办法,让嵇鹤龄到新城走一趟。”
这事说难的确是难,但还不至于把胡雪岩难倒。胡雪岩为了给王有龄排忧解难,摆平他仕途上的种种难题,什么时候打过退堂鼓?特别是对王有龄说的此人“恃才傲物”,胡雪岩更是有自己的想法,“‘恃才傲物’四个字,里面有好多学问,傲是傲他所看不起的人,如果明明比他高明不肯承认,眼睛长在额角上,目空一切,这样的人不是‘傲’是‘狂’,不但不值得佩服,而且要替他担心,因为狂下去就要疯了。”现在从王有龄的嘴里,胡雪岩知道姓嵇的是有真本事的“恃才傲物”,所以他有信心说服此人。于是,胡雪岩很爽快地对王有龄说道:“雪公,你放心吧,此事交给我了,保管让他出山。”
那么,对于嵇鹤龄这样几乎油盐不进而且非常“傲”的怪人,胡雪岩有什么高招呢?无非就是“以情动人,收服其心”而已。
胡雪岩首先通过嵇鹤龄惟一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外号“酒糊涂”的候补知县裘丰言,了解了嵇鹤龄的详细境况,思谋了一整套从感情上打动嵇鹤龄的办法。
首先,动之以情。因为胡雪岩从裘丰言口中得知,嵇鹤龄刚刚丧妻,再加上平时比较傲,人缘不是太好,因而没有多少人来吊唁。所以,第二天一大早,胡雪岩自捐官后头一次穿上全副的七品服饰,找到嵇鹤龄的家,先送上一张“愚弟胡光墉拜”的名帖。谁知嵇鹤龄竟以“跟胡老爷素昧平生,不敢请见”为由,拒绝见面。对于嵇鹤龄的态度,胡雪岩早有预料,他的想法是,如果投帖能得以相见,自然最好,否则就只好采取准备好的另一着棋。
只见胡雪岩不慌不忙地往里走,直入灵堂,一言不发,捧起家人已点燃的线香,毕恭毕敬地行起礼来。这一招确实够厉害,因为依照礼仪规矩,客人行礼,主人必须还之以礼。嵇鹤龄再不想见,也得出来。见了面,胡雪岩总算有了说服嵇鹤龄的机会。
第二步,既从实处帮人,又给人留脸面。嵇鹤龄一直没有得到过实缺,加之妻子丧事,生活实在艰难,现在已靠典当过活,几乎到了混不下去的地步。胡雪岩几句恭维和吹拜,把嵇鹤龄的傲气消减了一些后,从靴子里掏出一个信封,递了过去,“嵇大哥,还有点东西,王太守托我面交,完全是一点点敬意。”
“内中何物?”嵇鹤龄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放心吧,不是银票。”胡雪岩一句话就打消了嵇鹤龄的疑惑,随后又补上一句,“几张无用的废纸而已。”
这句话引起了嵇鹤龄的好奇心。撕开封套一看,里面是一叠借据,有向钱庄借的,有裘丰言为他代借的,上面或者盖着“注销”的印记,或者写着“作废”二字。不是“废纸”是什么?
“这、这、这是怎么说的呢?”就在嵇鹤龄不知如何说话的时候,胡雪岩把他送到当铺的东西全都赎了出来,连同注销的票据一同交给嵇家,使嵇鹤龄没理由拒绝。更为令人叫绝的是,胡雪岩知道嵇鹤龄有一种读书人的清高,而且穷要面子,因而决不肯无端接受自己的馈赠,他为嵇鹤龄赎回当物,用的是嵇鹤龄自己的名义,既为他解决了困难,还为他保住了面子,这就不能不使嵇鹤龄对胡雪岩刮目相看。有了初步的好感,胡雪岩再进一步诱之以利:去新城安抚乱民是嵇鹤龄改变命运、走上官道的一个大好时机。在胡雪岩的多重“进攻”下,嵇鹤龄爽快地答应道:“这件事我当仁不让!”
第三步,主动为嵇鹤龄解除后顾之忧。见嵇鹤龄答应赴新城,胡雪岩说道:“鹤龄兄,王太守跟我关系不同,想来你总也听说过。我们虽是初交,一见投缘,说句实话,我是高攀,只要你愿意交我这个朋友,我们交下去一定会是顶好的朋友。是朋友我就不能不替你着想,交朋友不能‘治一经,损一经’。你的心肠太热,愿意到新城走一趟,王太守当然高兴,不过总要不生危险才好,如果没有万全之计,还是不去的好。”说到这里,胡雪岩又加重语气说道:“千万千万不能冒险!”
嵇鹤龄很坦然地说:“这种事没有万全之策的,全在乎事先策划周详,临事随机应变。不过,雪岩兄,你放心,我自保的办法,还是有的。”
像嵇鹤龄这样的人,胡雪岩最为佩服,有本事也有骨气。胡雪岩真心实意地想交嵇鹤龄这个朋友,在两人交谈的过程中,他的脑子里就在替他“动脑筋”,并且很快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亲自作媒把王有龄家的丫环瑞云嫁给嵇鹤龄。他们两个人也结下了金兰之好。
新城之行,由于先抚后剿的宗旨对路,再加上当地士绅佩服嵇鹤龄单枪匹马、深入危城的勇气和胆略,从他的这一非常之举看出了其诚意,都愿意跟他合作,设法把为首的“强盗和尚”诱杀。蛇无头不行,乌合之众,一下子就散得精光。前后不过费了半个月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