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礼要送到对方的心上去

人,最容易被突破的就是自己的弱点。胡雪岩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区别对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投其所好”。胡雪岩在官场中能够如鱼得水,跟他善于抓住大人物的弱点,并进而投其所好的心计和手腕是分不开的。

在送礼的时候,胡雪岩心里明白得很,礼要送到对方的心上去。礼不在多,最重要的是合心意。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得到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为胡雪岩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靠山,并让左宗棠甘愿厚着老脸为他讨来朝廷特赐的红顶子。就是因为胡雪岩给左宗棠送去了最急需的两件“法宝”。

胡雪岩深知,为了拉住左宗棠,赠金和送美之类的一般招术,对一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使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来说,几乎不可能起作用。起初,由于杭州被太平军占领期间的谣言,左宗棠对胡雪岩既早闻其名,也早有戒备,他甚至接到许多状告胡雪岩的禀帖,决定一律查办,指名严参。

这位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总督,在胡雪岩前去拜见时,甚至都不给他让座,很是“晾”了胡雪岩一把。而胡雪岩最终还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为胡雪岩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支持。后来也就是因为左宗棠的一力举荐,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赐的红顶子。

胡雪岩能够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其实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献米献钱。

胡雪岩离开左宗棠后,心里就在筹划着如何帮助左宗棠解决粮食问题,以解眼下之急。他迅速到上海筹集了一万石大米运回杭州。

几天之后,正在为粮食问题犯愁的左宗棠,突然接报,说江中有数艘英国粮船。左宗棠听后大为动心,无奈洋人势大,又不敢强征,想拿钱去买,军饷尚未筹足,哪有买粮钱?

突然有人报,说胡雪岩求见。左宗棠一听,很是迷惑,刚走了没几天会有什么事呢?连声道,请他进来。

胡雪岩走进来,见过礼后,对左宗棠说道:“大人,雪岩近日筹集粮米一万石,请大人笑纳。”

“一万石!”左宗棠吃了一惊,这个数目可是不小,胡雪岩哪来的如此神通?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关键是这一万石粮食在什么地方?

胡雪岩告诉说,江中的英国船队,运的正是这批粮食。

左宗棠一声欢呼,马上命令军队上船取粮。这一万石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仅救了杭州,而且对左宗棠肃清境内的太平军也助了一臂之力。左宗棠捋着花白的胡须,连日紧皱的双眉终于舒展了。

第二件事,就是主动承担筹饷重任。

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左宗棠最头痛的就是军饷还没有着落。左宗棠几十万兵马东征镇压太平军,每月需要的饷银高达二十五万两之巨,由于连年战争,国库早已空虚。两次鸦片战争的巨额赔偿犹如雪上加霜,使征战的清军军费自筹更为困难。当时朝廷财政支出,用兵打仗采取的是所谓“协饷”的办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钱来做军队粮饷之用,说白了就是各部队自己想办法筹饷。面对每月二十五万的巨额饷银,胡雪岩虽然知道事情非常棘手,但他认为如果能够顺利筹集,左帅对自己会加倍信任,便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愿意为此尽一分心力,而且当即就为筹集军饷想出几条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

原来,太平天国起义十余年来,不少太平军将士都积累不少钱财,如今太平军败局已定,他们聚敛的钱财不能带走,应该想法收缴。但由于这些太平军不敢公开活动,惟恐遭到逮捕杀头,常常躲藏起来。胡雪岩认为左帅可以用闽浙总督的身分张贴告示,令原太平军将士只要投诚,愿打愿罚,各由其便,以后不予追究。

左宗棠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既能够收集钱财,又能笼络人心,一箭双雕。但如此做法还没有先例,如果处理不周,后果不堪设想。左宗棠将心中的顾虑和盘托出,胡雪岩忙出妙策。他的理由是:太平军失败后很多人都要治罪。但人数太多株连过众,又会激起民愤,扰得社会不安宁,这与战后休养生息的方针背道而驰。最好的处置就是网开一面,给予出路。实行罚款,略施薄刑,这些躲藏的太平军受罚后就能够光明正大做人,当然愿罚,何乐不为。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当即命胡雪岩着手办理。回去后,胡雪岩立即着手,张贴布告,晓之以众。没多久,逃匿的太平军便纷纷归抚,一时四海闻动,朝廷惊喜。借助这一机会,阜康钱庄自然也得利不少。

通过这件事,左宗棠既了解了胡雪岩的为人,也领教到胡雪岩的办事手段,知道此人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倾心结纳,倚之为股肱,两人很快成为知己。胡雪岩自然在官场有了比当初王有龄、何桂清更大的靠山。

胡雪岩做的这两件事,的确做到了对“症”下“药”,因而也是一下子“药”到“病”除。所谓对症,是因为粮食、军饷,都是左宗棠当时最着急也最难办的事。杭州刚刚收复,善后是一件大事,而善后工作要取得成效,第一位的是要有粮食。另外,当时镇压太平军实际上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协同进行,太平军败局已定,左宗棠当然想争头功,这个时候,粮草军饷也是当务之急。没有粮饷就无法进一步展开攻势,而且一旦“闹饷”,部队无法约束,也就势成“乌合”,还会酿出乱子。胡雪岩的到来,使左宗棠这两件让他头痛不已的事情一下子迎刃而解,哪里还有不得他赏识的道理!用左宗棠的话说,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不但杭州得救,肃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了。

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而要对方喜欢,常常也就是送给对方急需的,又一时没有的。比如左宗棠喜奉承,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给他送去了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东西,这种对症下药的一送,立马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胡雪岩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可见他是深谙此道的。

我们回过头看胡雪岩结交左宗棠的成功,主要有三个因素:

其一,对左宗棠的充分了解。胡雪岩在决意拉拢左宗棠这座大靠山之时,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左氏有了透彻的了解。他知道左宗棠是“湖南骡子”脾气,倔强固执,难以接近。他也知道左氏因功勋着著,颇为自得,甚喜听人褒扬之辞。他也对左宗棠与曾国藩及其门生李鸿章之间的重重矛盾了解得很透彻,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他说出来的话才能正中左氏之下怀。

其二,善于急人之所急。光说不做是不行的,胡雪岩打动左宗棠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上。他了解左氏的燃眉之急,为他做好了两件事:筹粮与筹饷。这两件事对左宗棠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现在胡雪岩主动为他去掉了两块心病,当然也就换取了他的感激和信任。

其三,最重要的还是胡雪岩本人的真才实学。胡氏结交官场自有一套,或以财取人,或以色取人,或以情取人的高超手法,然而这些对左宗棠而言都不起作用。左宗棠贵为封疆大吏,区区小惠根本不放在眼中,若是胡雪岩只是一个有意拉拢讨好的庸人,左氏早就三言两语打发掉他了。而左宗棠之所以器重并引为知已是因为胡雪岩确有过人的才学,能助他一臂之力,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他才愿意在胡雪岩的生意中加以援手。因为左宗棠知道,两人是互惠互助的关系,帮助胡雪岩做好生意,就是帮助自己。

傍上左宗棠这个大靠山的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以前发展更快。十数年间,转运输将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无一不经其手,以这种大势,求十一之利,胡雪岩的事业亦如日中天,财富也从数十万银两转而至数百万进而至数千万。

当年杭州收复全赖左宗棠之功,而胡雪岩献出大米、捐助军饷,极有成效地主理杭州战后的善后事宜,这一系列事情收到的一个直接的功效,就是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和信任。凭着左宗棠的支持,胡雪岩的生意不仅在战乱之后得以迅速全面地恢复,而且还越做越顺,越做越大。到左宗棠西征新疆前后,胡雪岩为左宗棠创办轮船制造局,筹办粮饷,代表朝廷借“洋债”,开始了与洋人的金融交易。这个时候,胡雪岩才真正如履坦途,事业也终至极盛境地。左宗棠饮水思源,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春,他会同陕西巡抚谭仲麟联衔出奏,请“破格奖叙道员胡雪岩”,历举他的功劳,计九款之多。冲着左宗棠的面子,朝廷赐与胡雪岩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可谓风光至极。

胡雪岩的母亲七十大寿,不仅李鸿章、左宗棠这些红极一时的封疆大吏送礼致贺,就连慈禧老佛爷也特为颁旨加封。至此,胡雪岩走上其一生事业的巅峰。 eS3KtDYlA9ttjE7Fk1sRg5V4azzreWMAOuONQmJ/CjHuSmg97akvUcrxjLdYCZ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