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子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你呀你呀!天下出现如此大的灾祸,偏偏你先碰上了。人们常说不要做强盗,不要杀人!世间一旦有了荣辱的区别,然后各种弊端就显示出来;财货日渐聚积,然后各种争斗也就表露出来。如今树立人们所厌恶的弊端,聚积人们所争夺的财物,贫穷困厄的人疲于奔命便没有休止之时,想要不出现这样的遭遇,怎么可能呢?
——《则阳》
人生在世对于许多事情是无可奈何的,比如疾病、死亡以及种种得失忧患,还有那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等,都显出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击。
在《庄子·则阳》篇中,说老聃的一个弟子叫柏矩,去周游天下。当他来到齐国城里时,看到一个因盗窃被处以死刑而抛尸示众的人,柏矩心里就涌起了哲人的无限悲哀。他走过去,推了推尸体把他摆正,还脱下自己华丽的会客的礼服盖在尸体上,然后,仰着脸对着天号陶大哭地诉说:“你呀,你呀!天下出现如此大的灾祸,偏偏你先碰上了。”
因为,庄子生活的时代,正是诸侯争霸,战争蜂起的奴隶制时代。血雨腥风飘荡在中华大地的上空,一场战争下来就有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被斩首,战争的场面触目惊心。除了战争以外,各国严酷刑法也导致大量平民被杀害,还有许多人被刑罚残伤肢体。此外,还有自然的灾害和统治者的各种剥削,更使人民生活困不堪。死亡的人到处都是,庄子说就象草填满沼泽一样多。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 770 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 477 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
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着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骤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愈来愈多,愈打愈大。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 475 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 221 年)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人们都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人称“战国七雄”。
在战国那个残酷的私有制时代,面对人们的苦难,庄子感到人的生命在社会制度施加的压力下,在灾难到来之时是多么孤独脆弱。庄子对当时的统治者很失望,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庄子只能这样劝说,大家都在险恶的地方生存,如同在射箭神手羿的射程之内。在这种情况下,被射中和不被射中,与一个人的行为巧拙没有关系,只是属于那黑色的“命”。所以被射中没有什么好愧咎的,偶尔躲过也没什么好得意的。
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多么幸福!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水可用;按一下电梯钮,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凉风,不用花力气就能从地面升到十几层楼高。平安无灾难的日子,多么值得我们感恩!
相对于那些惊心动魄的灾难,生活中那些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可是人们总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一个年青人,一次生意中的不慎使他一败涂地,而女朋友也在这时跟他“拜拜”了!他痛苦万分,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从此他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自责和颓丧的泥沼中,整天昏睡在家里,萎靡不振。他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对他劝说多次都无济于事。
一天上午,电话响了。是他母亲打来的,说她中午加班不回家吃饭了,让他把电饭锅里的盒饭给她送到她的单位——医院去。
这个青年按照母亲告诉的路线,先到了外伤科病房,而母亲却不在。看着满屋那些缺胳膊少腿的病人,他心里有点发抖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约眉清目秀的女孩笑着告诉他:“是找你母亲的吧,她让我告诉你,让你到四楼的 410 房间去找他。”就在青年向她道谢的时候,突然看到,她竟然少了一条腿。他想,天哪,这么美丽的女孩,竟然少了一条腿,多可惜呀!可她满脸阳光的笑容竟让他未曾注意她的缺陷。
四楼是烧伤科,刚进走廊,就碰到一个浑身缠满绷带的患者被人用手术车推进一间病房。他心里立即是血淋淋的感觉。到了 410 病房,还是没见到母亲,而房内一个个烧伤患者狰狞的面容让他立刻紧张害怕起来。他心里只想赶快离开这儿。这时,一个满脸只有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露在绷带外的患者告诉他,他母亲在五楼的 510 房间等着他。
在上五楼的时候,他腿发酸了,满脑子是烧伤者,缺胳膊少腿者留给他的恐惧。五楼是眼科病房。510 房间还是没有母亲。就在他转身要走时,一个被摘除了一个眼球,约十来岁的小男孩急切而欢快地对他说:“这位叔叔,刚才一个奶奶告诉我,让你去走廊尽头的办公室找她。你快去吧,她忙一上午了还没吃饭。”
当他急切地赶到办公室时,母亲正端坐在那儿等他。他把饭递给母亲,她接住,却并没有吃,而是静静地望着他,眼里有一种深沉的期待。蓦然间,他明白了,母亲是有意让他去那些病房,让他找回被失败和痛苦掩埋的希望。因为比起那些患者,他已经很幸运了!他失去的仅仅是钱财,以及被钱财腐蚀了的感情而已。现在,他还有健康的身体,还能继续去勾画未来啊!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珍惜吗?
我们这个时代已意识到苦难、悲剧对于人的意义。痛苦是人生的一种本质,利用痛苦则是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寻找到痛苦的本质、本源,达到幸福的彼岸。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灾难时,我们一定希望周围有人来关心我们,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当别人遇难时,我们也要伸手帮一把。证严大师说的好:“没有受灾难的人,要多多关怀受灾难的人,如此互动关怀,整个社会才能恢复生机。只要人人启发一分爱,生活就多一分吉祥,有一分吉祥就可破除一分灾祸。只有人人能拨开无明偏私的心态,如此阴霾才会过去,真正云开见月。”
我们所有的人都呼唤和平,都向往那种童话般美好的生活。那就用我们每一颗爱心来创造美好的世界吧。
中国古代的酷刑及其他残忍行为,其名目之多、手段之狠、受害之惨在世界史上是很突出的。
历史上,各代正式颁行的法律中规定的刑罚有不少都带有残酷性。早在尧舜时期,三苗就开始实行“五虐”之刑,包括“截人耳鼻,椽阴黥面”等。夏代以“大辟、膑辟、宫辟、劓、墨”为五刑,周代以“墨、劓、宫、刖、杀”为五刑,这些都是伤残人的身体直至把人处死的酷刑。经春秋、战国、秦到汉初,刑罚的名目略有变化,如大辟的执行方式又分为车裂、凿颠、腰斩等,但大体不出五刑的范围。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 167 年)下诏废除肉刑,单以后的死刑仍然使用车裂、枭首等,直到清末都保留着凌迟。死刑之外,各代都通用笞杖鞭督枷等,已经废除的宫、劓、刖等肉刑在后世又不断被恢复使用。法律中规定的有些较轻的刑罚如流放、充军、苦役等,虽然不应属酷刑的范围,但它们常常以笞杖、黥面或釱趾等肉刑为附加刑。终封建社会之世,残酷的肉刑一直没有从朝廷的法典中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