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着繁重的家庭和事业的责任的我们,这种沉重的负担却在渐渐地磨损我们的健康。长期的精力透支、疲劳延续,最终形成内耗、耐力、免疫力下降,甚至加速衰老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讲,疲劳反映的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无法回避的,“小问题”往往是“大问题”的征兆和表现,背后往往隐藏着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差等大问题。
疲劳导致的身体方面:咽炎、低热、头痛、头晕,出现腰酸膝痛、失眠多梦、耳鸣健忘、头发脱落及须发早白,影响了工作、学习的效率,重者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疲劳导致的心理方面:首先感到自己易疲劳,再像以前那么猛干好像力不从心;再往后,总感到自己记忆力差,以前很容易记住的数字现在易忘记;又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说什么总是听得模模糊糊;慢慢地,易发脾气,也变得敏感。由于敏感、焦躁、爱发火,大家都会敬而远之,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消除疲劳,要做到学会休息,善于休息,这样你的生活才更加多姿多彩,你才会更有精气神。英年早逝的诸葛亮也就是一个不会休息之人,而给后人留下了“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
不会休息就不会拥有健康,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往往认为只有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再工作,才能够取得成功,并以牺牲休息为自豪。他们中有许多人只知道工作,不懂得休息;只知道紧张,不知道放松;只知道劳,不知道逸。他们常常加班加点,几天几夜“连轴转”,严重的消耗,结果弄得健康状况全线崩溃,甚至最后造成了病魔缠身。要知道:只有重视休息,才能赢得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才能使工作有效率。
现实生活中,有好多人认为休息与不休息无所谓,即使少休息一会儿也根本没什么,殊不知,人的精力、体力总是有限的,无休止地工作,不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严重损害健康,那是得不偿失的事。没有健康的体魄,哪还能谈什么工作效率呢?正确的态度就是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工作时聚精会神,休息就尽量放松,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保证必要的休息。这样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精神愉快,有益健康。
陶行知说:“适当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诀之一,千万不可忽略。对于那些忽略健康的人,其实也就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我们千万不要做这样的蚀本生意。
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加剧,迫使现代人必须学会休息。科学研究证实,休息是迅速恢复自身精力与体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常常习惯在累了之后才进行休息,工作累了就应该休息,对于如此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懂。其实当你感到疲劳时,你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乳酸、二氧化碳等已积聚较多,这时休息一会儿根本不能完全消除疲劳。与此相反,在没有感到累的时候便主动地休息,体内积聚的代谢废物较少,稍作休息便可将其清除,这也正是主动休息的奥秘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不主动休息的现象可谓是比比皆是,比如知道自身有病仍然坚持工作,为升学而拼命地复习功课,通宵达旦搓麻将、玩牌、上网等。不论主观的动机怎样,对其不主动休息的做法都是不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这样将会加速人体器官的衰老进程,导致体质下降甚至疾病缠身。从中医学角度来讲,人需要养生,才能保证机体正常的平衡与身心的健康。
要健康就必须做到很好地休息,并不等于说睡得越多,休息得就越好。严格地说,睡眠只能算作是一种消极的休息。睡眠如果过多的话,还会使人萎靡不振,懒洋洋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每天除要保证必要的充足的睡眠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积极休息。
在工作之余的这段时间,看电影、看电视、唱歌、跳舞、打扑克等,都是非常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文娱活动当中,心情愉快而轻松,可以很好地消除劳动时的紧张情绪。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休息方式,特别是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在体育锻炼中,也必须注意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出发,做到适时、适量。如果锻炼过量,不仅没有得到休息,反而使自己疲劳。
劳与逸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劳动;而要想更好地劳动,就必须要很好而必要的休息。休息是一种境界,一种克服了自己急躁与盲动之后的精神上的升华,学会休息,也就得到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