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微利时代,各个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都变得非常狭小,即使是大型的跨国公司也都开始在为企业的生存而担忧——白热化的竞争让任何一家企业都面临着随时被吞噬的危险。因此,企业要想获利,就必须将自己企业的经营成本尽可能地缩减。那么企业的经营成本如何才能达到最小化呢?答案只有一个字——抠。
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企业的利润来自于企业管理层的思维与管理态度,如果企业的思维与管理态度能够让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内花最少的钱创造出最大的利润,那么这样的企业管理层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管理层。”从杰克·韦尔奇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的利润和管理层的管理能力成正比,即企业管理层的能力越强,企业的利润就越大,企业管理层的能力越差,企业的利润就越小。可以说,管理层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命运。而在当前这个利润非常稀薄的时代,哪个企业的管理层“抠”出利润的能力强,哪个企业获得的利润就会高。
吴天明是一个小企业主,他的企业只有六十来个人,企业规模比较小。但是,吴天明的企业有着非常不错的盈利能力,他的企业连续两年在当地的同行业中排进前三,因此他也连续两年被当地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的称号。
吴天明经营的企业是一家竹制品加工企业,以生产竹椅子、竹篮子等产品为主,创立于2006年。刚开始,吴天明的企业只是一个简单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员工不到十个人,都是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企业创收能力非常一般。但是吴天明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他在经营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产品的生产工艺,因此他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既美观质量又好,非常受订货商的青睐。因此,吴天明的企业在2006年投资10万元的基础上,除去给员工发工资和分红,成功地创造了40多万元的纯利润。
在企业第一年就创造了高额利润的基础上,吴天明扩大生产规模,员工增加到了二十多人,生产设备也增加了不少。看着自己的企业蒸蒸日上,吴天明的心里非常高兴,同时他也干劲十足,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下去就会早日成为一个大企业家。但和一般人不同的是,吴天明在创业初步成功的时候,并没有产生多少骄傲情绪,相反,他比以前更为谦虚,因为他认为只有谦虚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永远的成功。此外,吴天明还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他认为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管理知识和认清时代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因此,吴天明每天都会拿出三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一些管理类书籍和观看一些财经类节目。
在2007年第一季度结束之后,吴天明惊喜地发现他的企业又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企业纯利润比去年同一时期提升了近3倍。吴天明知道企业取得如此好业绩的根本原因——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经营理念日渐成熟的吴天明在看到企业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之后,心里突然产生出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在现有规模上让企业产生更高的利润?如果再要求企业创造出更丰富的利润来,那样会不会让企业超负荷运转?员工们能否吃得消?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吴天明决定试试,于是他在调高员工工资的基础上增加了员工们的工作量,希望以更多产量带来更多的利润。可是正如吴天明所担心的那样,虽然企业员工在增大工作量之后是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可是产品的质量开始下降,而且原材料的利用率也大幅度下降,多创造出来的那点利润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更重要的是员工们都开始对他抱有怨言了。吴天明赶紧又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员工们的不满情绪才平息了下来。
经过这一次小小的“失败”之后,吴天明开始思考如何在不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情况下让企业的业绩再创新高。于是,吴天明决定从企业管理书籍中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寻找之后,吴天明终于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答案——从企业经营中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来,但前提是不能够让员工的利益受损。
吴天明的“抠”就是减少企业的浪费,培育出企业的节约精神,提高企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于是,吴天明制定出一套企业节约方案。首先,他在薪酬制度上做出调整,凡是能够获得企业“节约标兵”称号的员工每月增加20%的工资。其次,他在员工思想培育工作中开始重点培养员工的节约意识,定期组织员工听节约意识的讲座,或为员工发放一些关于养成节约习惯的学习资料等。最后,他还设置了一个企业年终节约大奖,即能够连续12个月被评为企业“节约标兵”的员工将获得两万元的现金奖励,他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事实证明,吴天明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在2007年的第三个季度,他的企业利润相比去年增长了378%,而在2007年到2008年的一年半之间,光是减少浪费而创造出的利润就高达100多万人民币,可谓是效果惊人。吴天明所取得的成功向当地其他企业揭示出了节约的重要性,当地不少企业家都纷纷向吴天明学习,厉行节约。结果是,当地不少企业竞争力增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吴天明也成为了当地的“小名人”。
增加企业利润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减少企业浪费绝对是增加企业利润的最好办法,而减少企业浪费的最好方法就是“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对于企业而言,“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是让企业管理层非常抠门地经营企业,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在不降增加企业的运转负荷量的情况下减少企业浪费,培育出企业的节约精神。
第一,企业管理层应该从自身做起,只有“抠”的领导才能够有“抠”的企业精神。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管理层都是企业的核心,不管是企业发展模式还是企业文化都是由企业的管理层来做决定的。换句话说,企业管理层就是企业的灵魂,如果企业有一个不懂得节约的管理层,那么根本就不会有一个节约的企业。所以,企业管理层在培养企业“抠”的精神上,应该从自身做起,上梁正下梁才能够不歪。
在现如今这个高消费时代,企业管理层人员都是企业的头面人物,他们出门有车送,进门有人伺候,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开始习惯了高消费的生活,甚至不顾及企业利益,只贪图个人享受。这样一来,很多企业管理层就开始腐化,国有企业的领导就会收受贿赂、贪污侵吞国家资产,私营企业的领导也会贪污、收受贿赂。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高消费,最终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企业在培养“抠”,的企业精神之时,企业管理层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拒绝一切不合理的花费,尤其是处在重要职位上的企业领导更要带头做出示范,减少公车私用现象,不利用职务之便享受“灰色消费”,并养成随时随地节约的好习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培育出“抠”的企业精神,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企业利润大大增加。
第二,企业培养“抠”的企业精神,应该从员工的素质教育抓起。推动企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减少企业浪费、培育出企业“抠”的精神的关键是提升员工的素质。只有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员工们的操作技术和工作效率才会提升,而这两项恰好是增加员工的操作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就成为了企业培养“抠”的企业精神的重中之重。
企业提升员工素质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无疑是增强员工的企业荣誉感,只有让员工感受到工作能够为自己带来荣誉,在这样一个企业工作能够让更多的人尊重自己,那么企业员工一定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工作的积极性和负责态度都会提升。员工有了荣誉感的具体表现就是:员工会在工作过程中关心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的使用,关心自己丢掉一个螺丝钉之后会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会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努力让自己的付出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从而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有效地缩减。所以说,企业培养的“抠”的企业精神,应该从员工的素质教育抓起。
第三,企业培养“抠”的企业精神,应该从培养节约的企业文化抓起。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思维能力之源,拥有节约型的企业文化一定会培养出企业“抠”的精神。创建节约型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层就应该从企业的各个部门人手,着力改进企业的发展模式,为企业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培养出企业的节约型文化,让企业有效地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浪费程度,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