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由于居功自傲、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的将领不在少数。
邓艾以奇兵灭西蜀后,不觉有些自大起来,司马昭对他本来就有防范之心,现在看他逐渐目空一切,怕久而久之事有所变,于是发诏书调他回京当太尉,明升暗降,削夺了他的兵权。
可以说,邓艾虽有杀伐征战的谋略,却少了点自知的智慧,他既不清楚自己处境的危险,也不明白自己何以招来麻烦。他只想到自己对魏国承担的使命尚未完成,还有东吴尚待去剿灭,因而上书司马昭说:“我军新灭西蜀,以此胜势进攻东吴,东吴人人震恐,所到之处必如秋风扫落叶。为了休养兵力,一举灭吴,我想领几万兵马做好准备。”
司马昭看其上书心更存疑,他命人前去对邓艾说:“临事应该上报,不该独断专行封赐蜀主刘禅。”邓艾争辩说:“我奉命出征,一切都听从朝廷指挥。我封赐刘禅,是因此举可以感化东吴,为灭吴做准备。如果等朝廷命令来,往返路远,迁延时日,于国家的安定不利。《春秋》中说,士大夫出使边地,只要可以安社稷、利国家,凡事皆可自己做主。邓艾虽说不上比古人,却还不至于干出有损国家的事。”
邓艾强硬不驯的言辞更加使司马昭疑惧之心大增,而那些嫉妒邓艾之功的人纷纷上书诬蔑邓艾心存叛逆之意。司马昭最后决定除掉邓艾,他派遣人马监禁押送邓艾前往京师,在路途中将其杀害。
聪明的邓艾招人疑惧而遭杀身之祸,就是由于其居功自傲的性情。邓艾一片苦心,却由于自己不善内省、不明真相,糊里糊涂地被杀死,的确让人痛惜。那么,历史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又是什么呢?是否远离权力之争就没危险了呢?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在在企业群体中,居功自傲也并非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层领导无法排除自己会不会正处在一个妒贤嫉能的人际圈子里,如果是这样,“居功”已属不妙,更何况“自傲”呢?
我们难以保证企业老板都是“贤达开明之主”,本来,中层的“功”对企业以及对他本人是极为有利的,但对企业老板来说,他同样会心存嫉妒或感到不舒服,他会由此而疑惧你心存二意,“万一哪天你投向竞争对手那边该怎么办?”而“自傲”更加刺激了这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换个角度来看,自傲对自己确实无益,除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外,还会使自己丧失许多理性的东西。在企业中可以看到,凡是居功自傲的人,一般都难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包括他人或自己过去失败的教训),总是看到成功的经验和荣耀,对他人意见或建议易持抵触态度,很难像过去一样,站在相应对等的位置上进行资讯交流与沟通,从而导致上下关系紧张。
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位居功不傲的人物,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宰相范蠡。越国和吴国同处江南,连年交战,积怨甚深,先是越国杀死了吴王阖闾,后来阖闾之子夫差又将越王勾践俘虏。越国大臣范蠡和文种通过买通吴王亲信,向吴国割地赔款,进献珍宝,这才保全了勾践的性命。勾践在吴国当俘虏期间,忍辱负重,表现得志向全无,使吴王夫差放松了警惕,还让勾践回到越国。
范蠡随勾践回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使越国恢复了元气。另一方面,向吴王夫差进献西施等美女,荒废吴国国政,使吴国逐渐衰败。后来越国趁吴王夫差出兵与中原诸国争霸之际,攻打吴国,终于把吴国打败。夫差走投无路,自杀身亡,越王勾践总算大仇得报。
这时,功勋卓著的宰相范蠡不仅没有居功邀赏,反而激流勇退,从此隐姓埋名,弃政经商,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商圣”陶朱公。史载陶朱公与夫人西施三次聚财万贯,又三次散财接济贫民。而另一位功绩同样显赫的大臣文种,却因为不听范蠡的劝告,继续留在勾践身边,被勾践找了个借口杀了,没得善终。
“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夸耀的中层,必然会招致老板或他人的反感。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如果你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只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导致自己的失败。
居功为何不能自傲?仔细想来,有以下几条原因:
1.无论是赵匡胤,还是朱元璋,在处理那些同生共死、浴血奋战、劳苦功高的开国元勋,只不过他们采取的方式略有不同罢了。赵匡胤的方式比较柔和,他用“杯酒释兵权”的策略,为开国元勋们留了一条生路,让他们远离权柄,颐养天年。而朱元璋采取的手段却比较残忍,开国元勋们大都被他找各种借口杀掉。这些开国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道理很明显。有些开国元勋功高盖主,如果他们居功自傲的话,哪个皇帝能容忍呢?很多老板对中层领导开始时惺惺相惜,情同手足,恨不得要把江山让出来;可是等到中层有了一定权威,猜忌、嫉妒、恐惧、防范开始替代最初的信任,从频频争吵逐步发展到势不两立,最后是中层领导走人。
2.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中层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层实现自我价值和奋斗目标的前提。那些居功不自傲的中层,就能赢得同级中层的支持,而那些居功自傲的人则免不了时时被动挨打,举步维艰。越来越多深陷于同事圈儿,早已习惯成自然的中层突然顿悟:若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就不能居功自傲。
3.一个居功不自傲的中层领导的高尚品格,最能体现他的魅力。高尚品格会给中层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使下属产生敬佩感,促使人们自觉模仿、追随。居功不自傲的品格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过:“只要你内心存在着贪婪、妒忌、怨恨及自私。那么,你将无法吸引任何人,却只能吸引和你同类的人。”如果一个中层领导处处居功自傲,不仅下属不服气,甚至连老板也不会信任你。一个品格高尚、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办事公道的中层领导,他的领导活动就容易被下属所接受,并且从心理上归附于他。这种归附和接受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衷的、自觉的、心甘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