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虽然每个人的追求是不相同的,但是期望自己能够很快得到追求结果的心思却是一样的。然而,世上的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当我们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还是没有任何成效的时候,必然会感觉到沮丧和愤懑。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这个世上能够真正完成自己追求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是有人完成了,其过程必然也是充满挫折和坎坷的,如果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在每次失败之后都感到不满,也不可能最终完成自己所追逐的目标。
所以,只要我们有了追逐的目标,该斗争的斗争了,该拼搏的拼搏了,即使最终不能完成,也可以无愧我心了,这样的结果应该知足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抓紧每一天,做自己要做的和应该做的事,这样的人生才不会虚度。虽然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人生尽善尽美,虽然我们的人生中还有些许的遗憾,但只要曾经努力过,这就够了。
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办法肃清官场增强国力,虽然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但是他的功勋卓著已经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几经沉浮,大起大落,每一次他都能够坦然面对,宠辱不惊。
公元1003年(天圣六年),范仲淹荣升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中,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在此,不但可以经常见到皇帝,而且能够耳闻不少朝廷机密。对一般宋代官僚来说,这是一条难得的腾达捷径。
范仲淹了解到朝廷的某些内幕,便大胆介入险恶的政治斗争。当时刘太后执政,范仲淹认为于理不合,于是,他上奏要求刘太后还政于仁宗。结果被一纸诏书调赴河中府通判。三年后,刘太后去世,范仲淹重回京师做右司谏。
没过多久,宋仁宗废后,范仲淹作为谏官,直言上奏,结果被远放江外,去做睦州知州。后因治水有功,再次被调回京师任开封知府。宰相吕夷简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便被褫夺了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后来又被贬,几乎死在岭南。
后来西夏入侵大宋,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转眼间又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在范仲淹的努力下,大宋边境得以安宁。此时的范仲淹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主持了“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革除了一切军政大权。庆历六年,范仲淹被贬居邓州。在这期间,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算是对他一生的总结。“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的一生是否有意义,不在于你所追求的目标有没有实现,而在于你有没有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奋斗过。只要你曾经不遗余力地争取过,那么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因为你对得起自己。那些青史留名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真的完成了自己志愿的,但是他们一生都在奋斗,所以人们依然敬仰他们。岳飞精忠报国,一心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但是却惨死于风波亭;袁崇焕经略辽东,为大明抗击后金,却被诬以通敌卖国,死后连肉都被愚蠢的百姓分食……这些英雄人物虽满腔热血兢兢业业,却也未能让事事尽如人意,但是他们做到了无愧于心。
大千世界,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是一个完完美美的人。于是,人们总是不停地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境界。而那些在不停地追求所谓完美无缺的人,却往往应征了人们常说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多。其实不是他们得到的或是自身不完美,而是他们所不停追求的人生境界过高。人在一生中所要完成的所有事情中,总是有大多数会以失败告终,无论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因此,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
生活永远都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所以,我们不能苛责自己一定要怎样怎样,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得起自己的心,只要你按照心里的要求和想法去做了,成败就不再那么重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坦然面对成败荣辱,方能达观进取,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