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气出来的糖尿病

糖尿病也能“气”出来?说起来有人可能不信,但是有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元凶”。在目前已知的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第一是遗传因素,第二是后天环境因素。而诱发糖尿病的后天环境因素除了包括热量摄取过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外,还包括心理压力过大等等。

典型案例

张大妈近一年来因为女儿的婚姻问题,经常与女儿吵架。多次吵架后,张大妈虽然心情不好,但胃口非但没有变坏,反而大得惊人,并且伴有多饮、多尿。张大妈觉得有点不对劲,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诊断张大妈患有2型糖尿病。张大妈纳闷不解,原来好好的,怎么和女儿吵架生完气就患了糖尿病?医生告诉张大妈,老年人因内分泌功能减退,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功能下降,加上不良情绪的影响就极易诱发糖尿病。张大妈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好心态,并注意控制饮食,没多久就将病情控制在良好的状态。

心灵解析

目前,糖尿病最主要的三大致病外因是肥胖、活动少和精神高度紧张。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致病因素。也就是说,生气也能“气”出糖尿病来。

情绪创伤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

1.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精神紧张,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分泌大量的拮抗胰岛素的应激激素,使血糖不易控制,也加重心血管与神经系统的负担。

2.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血糖升高。

3.免疫功能下降

在应激环境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从而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会抑制胰岛素分泌,长期受不良情绪影响,会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被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

预防是重要手段

在目前的医学范围内,糖尿病还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是最为重要的。不良情绪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主要限于中老年人,该年龄段的人内分泌功能减退,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功能下降,是不良心理导致发生糖尿病的原因。因此,作为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中老年人,应当认识到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把控制不良情绪,作为预防糖尿病和其它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和盛怒,这是保证血糖稳定、避免患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专家建议

糖尿病是现代生活中的常发病,其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根治糖尿病的方法,这使得糖尿病患者因此产生了众多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降低其发病率,所以对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而最好的方式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抵抗疾病的侵袭。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健康的情趣

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乐以忘忧。积极良好的心态是最好的补品。

2.正确对待疾病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要生病,对疾病的态度要采取“既来之,则安之;无病防病,有病早治”的态度。而不能有“没有病,怕有病;有了病,怕治不好;治好了,怕再犯”的思想。这样东怕西怕,无穷无尽,会把自己拖垮。正视现实,学习糖尿病知识,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擦亮眼睛”,筛选正确的诊疗信息,避免上当受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才是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3.依靠团队,互帮互爱

参加各大医院和糖尿病协会组织的正规的糖尿病患者俱乐部或类似组织,以获得正确的指导和病友间的交流与支持。积极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学,艺术及体育活动,有利于消除精神紧张,培养良好的情绪。

4.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是综合性的,同时与生活方式、行为及社会心理关系密切,病程呈渐进性。所以,糖尿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其中教育是基础,需要医护人员、家人、朋友、患者以及社会共同配合,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来帮助病友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代谢紊乱。

5.定期就诊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必要

定期到专科医生就诊咨询,不仅仅是取药,而是根据身体情况和病程,由专科医生选择性地做相关的检查,及时地调整治疗,解除病痛。不良的情绪常常和身体的不适相伴随。

健康提示

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不良情绪诱发糖尿病,也不是一般的不良情绪就能导致糖尿病,只有这种情绪反复刺激、持久作用于机体时,才有可能诱发糖尿病。同样的道理,紧张、焦虑、发怒、恐惧、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也会使糖尿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因此,当我们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应积极寻找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或及时找心理医生就诊,以免诱发糖尿病。而已患病的糖尿病人更要放宽心境,避免心情不好而加重病情。 0UYAy661r/eiy+Xp0aALQJLYXPZw3Oivzn1ft/XeXaZINxjSU7Lx64JR4UrtYb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