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羞怯的心理,只是轻重不同而已。那么,羞怯究竟是好是坏?从一定角度来说,羞怯是有益的心理行为。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不一定是好事了。因为过度的羞怯会使人消极保守、沉溺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不利于一个人的成功,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碍。
小袁在一家机械厂做技术员,踏实肯干,聪明好学,精湛的技术使得厂领导对他刮目相看,几次想提拔他,但最终因他自身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原因而作罢。到底怎么回事呢?原来,小袁天生就是一副“羞答答”的模样,用他妈妈的话说:“我家小袁投错了胎,上辈子肯定是个女孩子。”小袁从小就异常害羞,家里去了陌生人,他总是羞涩地躲在妈妈身后,到了上学的年纪,这种状况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在学校里,别的同学都玩得特别开心,唯独他没有好朋友,因为他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得面红耳赤,甚至连意思都表达不清楚,久而久之,他刻意躲着别人,而别人也渐渐忽略了他。
鉴于这种不爱交往的性格,父母让他选择了技工这一行,因为这样的工作不需要和人打过多的交道。父母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袁的这些“毛病”一定会不治而愈。但事与愿违,小袁在工作时间大部分都在摆弄机器,极少与人交流,这种害怕与人交往的毛病竟然越来越严重。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同龄人都花前月下,而他却依然过着单调的两点一线生活,从单位到家,再从家到单位。父母看着急了,便托亲朋好友给他介绍女朋友。女孩倒是见了不少,但没一个愿意继续与他交往的,因为大家都嫌他太木讷了。
已近而立之年的小袁至今仍是孤身一人,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患了什么病,为什么在他人看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到了自己身上就变得那么艰难。屡次相亲不成功,他变得越发胆怯了——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写字,不敢在食堂用餐,甚至不敢去公共厕所。一种明知过分却又无法控制的恐惧感像枷锁一样,紧紧地锁住了他。他总想克制自己的这些情绪表现,可是每次都不奏效,他生怕自己这样下去会变成精神病,于是就越发逃避那些令人紧张的场合。
医生说,小袁的这种行为是羞怯心理在作祟。羞怯既指害羞,也指胆怯,是心理懦弱的一种表现。人们总以为这种心理特征会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长自然而然地消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所做的调查,在抽样调查的一万多名成人中,约4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且男女人数比例基本持平。
人为什么会害羞
对于害羞,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威廉·加德纳教授说:“它是人类性情表现的一方面。”是一种正常反应。人为什么会害羞呢?
羞怯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由不正确的自我暗示引发的心理障碍,有一小部分人是遗传基因造成。研究显示,在社交场合中,害羞的人和自信的人的大脑运作各不相同。身处陌生环境时,“害羞的大脑”在前半叶的右侧有更多的脑电波活动,显示大脑主人正感到恐惧。与此同时,他还会出现心跳加速和肌肉紧张等生理现象。此外,害羞的人体内往往含有“害羞基因”——一种与压力敏感度有关联的基因。这种基因负责支配复合胺的分泌,而大脑内的复合胺与人的情绪、胃口和好斗性有关。
害羞除了和基因相关,有一部分人则是受家庭和周围环境影响所致。而从心理因素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缺乏社交技能
他们可能还没有学会遇到人时应该如何打招呼或与人交谈。
2.社交焦虑
即在他人面前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当你遇到一位对你很有吸引力的陌生人时,你也许不知说什么好,这是“评价恐惧”的典型反应,即害怕自己因为表现得不恰当而受到别人嘲笑或反对,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
3.害羞者脑中的自挫偏见
特别是他们的社交活动不顺利时,他们总是过分责备自己。
从这些因素看,害羞心理通常是由新的、不熟悉的情境引起的。此外,人的害羞强度往往还与交往对象的社会地位、自己与他人的差异程度以及自己在社交中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比如,如果一个人要当着许多比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才学都高的人发表演讲时,一般都会感到害羞。
羞怯是一个人人都能触及的精神茧壳,而人往往又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作茧自缚。要想破茧成蝶,就要打开束缚,勇敢面对生活。羞涩心理会导致社交恐惧症,袁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该如何克服羞怯心理,我们给出以下几点意见:
1.多想别人少想自己
要避免羞怯的关键是要少考虑自我,多考虑他人,多考虑社会价值,多考虑如何与人交往。
2.要正确认识自己
要正确认识自己,承认羞怯是自己的弱项,承认他人的长处,才不会紧张或刻意地掩饰自己,才能采取随和的态度,也只有这样,同别人的关系才能更加密切而友好。
3.树立信心
在社会交往中,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遇事多采取主动态度,勇敢地说出第一句话,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胜利者比失败者往往多的是一份勇气。
4.敢于正视对方
学会毫无畏惧地看着别人,并且是专心的。试想,假如你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别人的视线,或总盯着一件家具或远处的墙角,不是显得很幼稚吗?难道你和对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既然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不拿出点勇气来,大胆而自信地看着别人呢?
5.握住一些东西
与别人在一起时,不妨手里握住一样东西,比如一本书,一个水杯或其他小东西。握着这些东西,对于害羞的人来说,会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种安全感。
6.增长见识
有时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而是由于你的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缘故。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你经常读些课外书籍、报纸杂志,开阔视野,丰富阅历,这将会有力地帮助你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7.留心别人的爱好
羞怯的人平时要留心他人的行动和爱好,了解他人对什么样的话题、行为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针对他人的爱好进行交流,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
8.尊重别人
平时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给别人一种傲视一切、高高在上的印象,这样,别人才喜欢并乐意与你交往。否则,整日孤芳自赏,尽管主观上想克服羞怯,但终因客观上的碰壁而走回羞怯的老路上去。
9.为人要热情、开朗
要做出乐于与人交往的表示,否则,终日沉默不语,别人便不愿打扰。只有善于并乐于表达,别人才愿意与之交谈,才能从羞怯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10.循序渐进,一步步改变
听取专家的一些建议,借鉴朋友关于交际的成功经验,也许并不能让害羞的你一夜间就完全克服羞怯心理。但是,只要你不断和人沟通,努力锻炼自己,那么你就能拥有自信与大方的笑容。
很多人之所以太过害羞,不敢当众讲话,是害怕说错话而成为别人的笑柄,丢面子不说,还可能被人瞧不起。可真实情况是,几乎没有什么人能记得和关心别人丢脸的事,真正在意的只有你自己。因为在任何场合,你表现得好还是不好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你自己觉得没什么,别人更不会放在心上。相反,如果你自己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反而会放大你在别人眼中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