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 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一个县级的市委宣传部做秘书5年。本职工作之外,还为市委中心学习组做了4年学习记录。首先什么叫市委中心学习组?这可能是60年代特殊时期延续下来的。特殊时期于1966年5月开始,1967年1月风暴夺权,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笔者生活和工作的湔江堰市当年还叫湔县,1968年9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据当年的同志们讲三结合:一是工人、农民、解放军县武装部;二是群众组织、领导干部、县武装部领导。结合起来的革命委员会,根本不能正常工作,一开会就吵吵闹闹。

1968 年11月上面下发文件,各县成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虽然党的基层组织已经被冲垮,县上还没有整党建党,上面规定仍然只能由党员参加。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将只能捣乱破坏的造反派们排斥开,因为起码在湔县他们几乎都不是党员。二是能够形成领导核心,开展工作,解决群众迫切的问题。当时的核心领导小组,有些像后来的常委会,又有些像中心学习组。

时间到笔者做秘书的时候,参加市委中心学习组的,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政协副市级以上的干部。全部人员合计30多人,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时间为4天。学习内容由宣传部领导和市委书记共同决定。学习记录由宣传部秘书兼任,每次学习必须出简报一期,也由做记录的主笔,宣传部领导签字打印下发。学习地点主要在市委机关,有时也拉到市内外的什么单位,如果外出,即由市委办公室安排生活。应该说市委中心组的学习记录员是机关干部中的红人。因为每月定期和领导们一起学习4天!领导们在一起学习,肯定要谈论工作,因此做秘书工作的人,必然知道许多市上的事情。把其中有趣味的部分写下来,是本篇小说的要旨。

这是一本反映市(县)级机关,秘书工作和生活的书籍。书中的故事和情节,都以作者的经历和体会为依据。为了将珍珠一般的现实,用小说的丝线串联起来,写作时做了些必要的增删。文学应该反映当代人的生活,作者的经历就是这些。如果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有趣的是,作者多年来共完成9部百万字到1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合计300多万字。这些作品构成作者的思维链:

1.《生活之波》43万余字,讲述普通群众,怎样度过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关。

2.《县委机关的爱情》60万字,讲20世纪70年代的机关干部怎样组建家庭。

3.《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115万字。目睹和记录县委领导们的工作生活。他们心系群众,有上级的支持和下属党委、支部、党员一道,共同度过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之初的岁月。

4.《迟到的大学》30万字,为补学历,笔者于1982—1984年就读四川师范大学。

5.《市委机关的秘书》90万字,讲怎样干好市委宣传部秘书工作,做好市委中心组学习记录工作。

6.《旅游长江和庐山》13万字,去旅游观光拓开自己的眼界。

7.《新编南行十一日记》13万字,说的是汽车发展起来后,人们驾驶自己的汽车外出旅游。这次旅游是朝南方,共11天,故有南行十一日记。

8.《工作中的花絮和见闻实录》24万字。

9.《高举红旗向前,南下干部陈彬同志的经历》33万字。

这些作品都曾经在互联网上流行过,有的因签订合同到期暂下架,有的仍然在网络上。

作者另有些中短篇作品在网络上,如《旅游略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地震中向阳山120号院》《回忆“五·七”干校》《见闻实录》《美好风景美四川》《外出旅游杂记》等。还有今日头条、百度极品、百度阅读、番茄小说、起点等网站上,以文庙山、文庙山居、文庙山居士等等发表有千篇以上的文章。

这些作品合起来,应该有200万~300万字。应该都是9部长篇小说的陪衬,上述作品许多都能在网络查阅。另有歌剧类作品6部,共27万多字,也发表在网络上。但愿这些700多万字的作品,能够在读者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为之增添点点乐趣。由于时间的原因,现在有些作品不在网上了。

呈现给读者浏览的《市委机关的秘书》这部长篇小说,共约90万字、159节、13章。现在仍然在凤凰网、百度网络能够查阅到,共有78万字。然后笔者在中国作家网旧版上,发表160多万字的作品,新版上也有60多万字。其中代表作为《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但是有所不足的是“山居”两个字,网络识别不容易。接下来登载的作品将用“文庙山居”四个字。 tlY/0ZBrPxBhi9yZawL5MJ/M2FGdvqdGLqy0Jtkz4V5XlFowTAnk/DAutuIeE3/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