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和苟小美江边散步,我想了很多过去的事。和当年的情形相比,现在市上搞旅游,推动社会大大前进了一步。
中心组学习的陈列馆会议室,在面向大殿左边展览厅的楼上,楼下围墙边角落里有座高高的亭子。大殿右边即茶厅,并列的还有食堂、厨房、浴室等。住宿的20多间房,主要集中在大门两边。会议室能容纳50个人开会,这里的接待规模一般也是50人左右!因为是市委领导们在此,房间安排的时候,双人间一般都只安排一人。这样30多人的中心学习组,好像也把这里住满了一样。出陈列馆大门,还要走200多米石阶道,才能到达青城后山的公路。我和苟小美跟着这群领导们,大家又沿着石阶向下走。道路两旁是新栽的银杏,其树龄约5年左右。银杏在这一带山区生长快,最多再10来年就可以长成大树。
公路边有陈列馆的停车场,能停放10多辆车。还有一排三间门厅,墙壁上刊刻有陈列馆的说明文字,还有飞来椅供游人休息。公路从青城山大门那里上山,沿着城堡一样的金鞭岩山崖,盘旋下来过味江上的桥进到这里。城堡样的山崖长约5公里,古称青城36峰为青城山景色最好之处。过去导游图上有话语说:三十六峰未曾到,青城还是没有游。
山崖的那一面即青城山,那里有天师洞、真武宫、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道教宫观。新开发的景区在青城山后面,因此就叫青城后山。如果沿着味江逆流而上,进到最里面的古泰安寺,从青城山口计算,全部路程约40华里。泰安公社的时候,这山上共有白石、东风、味江、沙坪、青龙、先锋、双磨、坪乐(即古泰安寺)、红岩、白云等10个大队。从泰安寺上山步行20多华里,就是后山主要景区又一村。味江往下经崇州市的街子出山,最后在元通场汇入西河。
1968 年底和1969年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湔县城关塔子坝中学的学生们大部下乡在这里。当时整个泰安都还没有公路,同学们由学校找汽车送到太平场,然后自己或家长的陪伴下步行上山。当时我也行进在其中,主要是送几个要好的同学。100多人的队列携带被盖卷等生活用品,在两边满是山地的弯弯山道中上下穿行。不少同学边走边哭诉!这山上的日子今后怎么过?我因为特殊时期,几乎没有参加活动。老师印象好,已经由学校照顾,下乡在幸福公社,肯定没有哭。这时我想的是1966年特殊时期开始时,满腔热血的红卫兵们,现在变成凄凄惨惨的上山下乡知青!历史开了多么大的一个玩笑?
当时政策上山下乡两年后,知青们通过招生、招工、当教师等,逐步离开返回城镇。泰安这片山区当年知青走了,另外又有其他更年轻的初中、高中毕业学生,作为新的知青填补进来。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在湔县差不多拖了15年!到1984年才最后结束。这期间邓小平同志起了关键作用!小平同志实事求是说过让全国知青都感谢不尽的话。小平说知青运动,我们花了300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小平同志自己家,也有三个子女上山下乡当知青。
只就当年第一批塔中学生而言,其中最后离开的,在这山上差不多待了10年!其中就有前面章节中的梅同学,她下乡的味江大队,就在这条河向下左边山峰一带。味江大队共4个生产队,梅同学所在的2队这里人叫两队,就在这味江河下面距离约2公里处。时事易移推转眼间过去近20年,想起她仍然叫人嘘唏不已!
味江大队对岸山上即白石大队,那里有片白色石头的山坡,清代时曾开发过。1969年成都建“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要雕塑巨大的“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塑像。成都曾来人勘察过,看能否用这雕像材料?结果是材质有杂色不能用。所用的纯白大理石是从云南采购的。雕石像的技师们是湔县石器社的,我父亲自1965—1971年在县石器社任党支部书记。特殊时期虽然备受冲击,但是对这件事他丝毫不能含糊;真心诚意地带领匠人们,完成这件很不一般的工作。
整党建党后1971年,泰安公社自己开始动工修公路。听公社党委马书记说,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从青城山一直修到山里面的古泰安寺。全程共20多公里,1977年才完成碎石路面。再铺成柏油路又过了好多年!听这里人说,当年最艰难的是修桥,这味江上的大桥高耸在河的两岸。因为要发展旅游,桥下河道中还筑成一道有木头水闸的坝。在这段河上形成一片水面,河边停靠有楠竹做成的筏子,夏天供游人洗澡或撑筏子玩耍。
我曾在这水里游泳过,也撑过筏子,水闸上面水不深,流速也不快。早些年即青少年时候,我在湔江的几条河也都游泳过,有些不错的水性。尤其是1988年央视有剧组来湔江堰市拍片,迟书记决定由我带队。因此我带剧组的同志在水面这里也拍了些镜头。具体情节将在本小说后面的章节中呈现出来。
因为是暑假,有孩子在这河边钓鱼,我们都看到钓起来的只是1~2两的小鱼。过去泰安味江里有无鳞鱼,味道鲜美无比,最大的有3斤重!现在孩子们新钓的鱼都是有鳞的,应该是其他崇庆县西河里的鱼。它们因西河与味江相通,沿着水路游上来的。听人说身上有鳞的鱼,向上游的劲特别大!听钓鱼的孩子还说,管理局有规定,这河里的鱼只能钓,不能用网打、更不能电烧!
这孩子是山上人,只十来岁,他不知道的是,特殊时期之前,这河里有个头大的无鳞鱼。大的有2~3斤重量,而且数量还不少!因为特殊时期,就没有了、绝迹了!鉴于历史教训,青城山管理局成立后,他们强行规定除了垂钓之外,不允许在这河里以其他方式捕鱼!(现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点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当年知青时候,泰安这里是全县少有的能吃上饱饭的地方。生产队集体的时候,全县人均粮食仅400多斤原粮。这里人均玉米就达到近500斤,折合稻谷700多斤!只是这山上人均种地3亩多,每个劳动力种10亩!但是生态破坏得厉害,坡度陡峭的山地上也种了玉米。改革开放后国家搞退耕还林,泰安(这时为青城后山)绿化方面重新恢复和发展。
这个时候,县乡镇企业局教导员为马茂乾同志,1960—1977年曾任泰安公社书记18年。听他说,20世纪1960年为最困难时候,这山上的人都挨过饿。县上陈冰书记、迟素清常委等领导,想尽办法在计划之外,动用鱼嘴电站下马等,共3000万斤粮食。全县城乡共30万人,人均100斤,县上准备用这批粮食渡荒。
当时上面政策公社化以生产队为单位,人们必须吃公共食堂。县委的具体布置是每人每天,在上面计划16进位6两的基础上,再增加2两达到半斤、8两。另外,陈冰书记亲自掌握一些救济粮,见到那个公社不行了,就写条子批给几万斤。因此,1960年,湔县的公社多数死人少。中心组做学习记录时,我还听迟书记讲,那3000万斤粮食,没等县上用完就被上面发觉调走。当年四川其他地方也缺粮!
幸亏陈冰书记作主,1960年底、1961年初,就给全县农民划3分以上的自留地。不然1961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湔县要出大问题。关于这件事,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应该从刘少奇同志的“三自一包”说起。三自一包:自由市场、自负盈亏、自留地,包产到户。
刘少奇同志1959年4月,在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不久即提出“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这就是土改以后新中国发展经济的纲领,是建国后中共中央调整农村政策的产物,是1960年至1962年中央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时,围绕如何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存条件而出现的一种提法。
但是在当时,“三自一包”虽然还没有成为政策,但是已经成为行动!应该是全国、全省都分了自留地!网络上有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的文章。说20世纪60年代初,四川给农民划自留地迟了;解散公共食堂也迟了,在农村反瞒产私分错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时期安徽、四川等地农村改革中。因为农民创造性地将“大包干”和“包产到户”结合了起来,从而化繁为简,最终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流。(湔江堰市的前称湔县,1971年后粮食总产一直2.6亿~2.8亿斤,农村人均分原粮400~500斤。1980年试行大包干即突破3亿斤,1981年全县都搞即达到4亿斤。除了上交国家的、留下集体的,1981这年湔县农村,人均有粮达到800斤以上!达到国际通行认可的,人均粮食400公斤红线。笔者亲身参与其中,由此形成长篇小说《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之主线。)
我做学习记录时还想到柴景山书记,1971~1978在湔县工作7年,之前在邛崃县任书记。柴书记住家的院落与县委办公室楼房一墙之隔。因为我年轻,星期天值班的时候多,柴有时星期天来值班室拉家常聊天。听他说1960年见形势困难,邛崃就给农民划分自留地。人均3分地以上,所以实际上那时候,邛崃比湔县日子好过些。
马茂乾书记上泰安这年24岁,1960年底由幸福公社副书记(兼职团委书记),调来泰安任书记。为救济这山上的群众,陈冰书记几次共批给10万斤粮食,同时暗中授意将土地分给群众耕种!马茂乾给各生产队公共食堂增加粮食。公社召集大队党的支部书记会议,他讲话说没有粮食向土地要,不找县上要!大队书记们立即给农民分自留地,人均1升种(即1亩)之多,从而渡过困难时期。
1962 年上面颁发《农村工作六十条》,搞队为基础生产逐步恢复。同时又搞“小四清”反对分田单干,只给农民1分(山上人叫1碗种)自留地。这时候进城上街的农民,如果谈话说到自留地;都众口一词认为,应该有3分自留地才好。泰安这里分阶段,到1964年“四清”运动,将多分的自留地收归生产队集体。
由于经过1960年困难时期的历史,所以特殊时期无论多么乱,泰安山上的干部群众都把生产抓得很紧。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几年,我曾在这对面山上,金鞭岩下白石大队4生产队,替平坝区幸福公社的亲戚借玉米。春天将所借玉米背下山,秋天再将大米背上来偿还。好在1980年湔县农业生产责任制开始,到现在全县每年人均粮食800斤以上。全国是1982年中央1号文件,搞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国人几千年都存在的吃饭问题,终于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目前吃上饱饭的农民们,正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这里的人们或是搞农家乐,或是发展种养殖业,或是经商务工。平坝农村人多地少,农民们主要是外出打工,或是经商赚钱。平坝、山区所有农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将几百年的农村住房来一个革命。要将草房或瓦房掀倒,新修成别墅式的小楼。
我爱人家在本市的聚源镇,全家3个主要劳动力,丈人在场镇卖卤肥肠、姨妹在家开供应点、姨夫在外打工。他们要争取两三年内将自己的住房小楼修建起来。四周的农民们各家各户,差不多也都是这样规划的。自1982年起中国农民,放开的手脚充满力量,改革的身心多么欢畅!一场全民奔小康的行动,正在蓬蓬勃勃地兴起。
从味江这里沿公路再进去约1公里,即前些年泰安公社所在地——沙坪。那里是小型的场镇,有公社机关、学校、供销社、医院等。1960年之前乡场在古泰安寺那里,之后才迁移到沙坪来。1982年全国农业生产责任制后,不久公社改称乡或镇。开发后的泰安景区,包括前山以道教宫观为主的景区,已经合并太平乡统一称青城山镇。原泰安乡的那片林林总总的机构,合并到山外平坝处新的建筑群。沙坪这里过去的房屋还照样保存着。原公社的院落这时已经办为旅馆,农民们还自发地修了些房屋。形成新旧两条小街,搞缝纫、餐饮、小卖等活动。再朝里面一直走即古泰安寺(原坪乐大队)那里,镇政府设立了办事处,处理景区的一些事宜。
和之前以粮为纲的时候相比,现在这里生态恢复,因为旅游显得生气勃勃。已经有捷足先登的单位或企业,在这里买地建房搞宾馆等。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公路两旁还有绿油油的玉米地。又过了些年,这山上几乎没空地!特别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所有的地方都修建成森林景观或宾馆住房设施。
泰安(现青城后山)一处普通的不大山区,经过旅游开发的运作。几十年中成长为,承载了十亿元资金以上的黄金口岸。整个后山宾馆和农家乐,共有接待用的床位1万张以上。每年全国各地几万、几十万人来这里旅游或食宿,后山年总产值亿元以上!一首《请到青城农家来》的诗是这样写的:
青城农家在山崖,茂林修竹绕楼台。
站在楼台往下望,闲情逸致舒心怀。
住在标准间,热水冷水由您开。
吃的家常饭,腊肉豆花鲜蔬菜。
吃住一天几十块,物美价廉好气派。
沏上一碗青城茶,玉液甘露涤尘埃。
休闲娱乐好生活,请到青城农家来。
青城农家遍山崖,丛丛山林掩楼台。
家家都是农家园,外地朋友您快来。
住在青城山,仙风道气由您采。
吃在天地间,吞云吐雾现五彩。
神仙都会青城山,最高不过老君台,
喝上一杯洞天酒,袖拂白云看四海。
休闲娱乐好生活,请到青城农家来。
……
听迟书记说过,1986年他刚来做旅游开发调查的时候,还吃过许多苦头。险要处别人解下腰皮带作保险绳护送他经过。用山民的洗脸帕,上面已经没有绒毛,主要景区又一村(之前叫白云大队,这时为白云村)20多户人家的家家户户,都留他吃饭等等。白云村的党支部书记杨福海,给迟书记留下深深的印象。因为时间有限迟书记只吃请了两三家!那些没有请到迟书记吃饭的人家,还流着眼泪哭求,要迟书记去他们家吃顿饭,不然别人家去了,自己家没有去,以的说不起话……
现在后山旅游点开发已经完成!人们乘车到古泰安寺,沿公路再前进2公里,从五龙沟上山到又一村。再从飞泉沟折返回泰安寺,共要徒步行走30多公里。其中五龙沟口牌坊匾额上的字,还是迟书记亲自题写的。听说游人还多,每天牵索不断,有千多人上山旅游!中心组在这里学习的几天,中午、下午休息时大家出来,都能看到连绵成线的车和人。
我工作的宣传系统省、成都市和友邻县,宣传部领导和同志都有人来过。为此我也几次走完这山上景区的全程,主要是给省市县宣传部的领导和同志们带路导游。印象中每次都要花费7~8个小时,把客人和主人都走来累得很。
古泰安寺也正在恢复重建。当地平乐村将现存的原寺庙房屋,据说是明代所建,共一排5间交出来。这几间房屋十分宽大,共计有200多平方米;当年是泰安寺的偏殿,现在还能作正殿用。民间传说古泰安寺被毁,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队干的。张和他的起义军在四川3年,但是从来不事生产,也没有像李自成那样搞“均田免粮”。他们只一味地抢劫,攻打泰安古寺,只是为了抢劫那里的粮食。不知为什么,这5间房屋留存下来。随同划拨的还有几亩土地面积,市委统战部向上级报告,要求恢复古泰安寺。
听统战部女的韩部长说,上面已经批准,佛教协会方面派一个叫宗禅的和尚入驻寺庙。宗禅时年30多岁很有些佛法,听说他已经化缘得到近10多万元人民币,正在从事泰安寺的重建活动。与此同时,以古泰安寺为依托,这里人们正在打造泰安古镇。已经修建成两条小街,还有些空地能够开发。最奇妙的是人们从味江河中引水,修建成一条流经街道的小溪。欢快的溪水在街上流淌,这古镇也因此显得很有生气。
当然,这一切都是迟书记安排的,有人还听迟说过他最喜欢古泰安寺里的几棵参天银杏树。它们可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满清1636年从东北入主中原,至现在正好300多不到400年。这些古银杏树是历史的见证,如果它们能开口说话,将告诉人们许许多多闻所未闻的趣事!
中心组的领导们在公路这里散开,有的去赶前面的场,有的向下去观赏味江上的大桥。苟小美还是和我走在一起,这群人当中只有我们两个地位相当。忽然苟告诉说明天下午,陈列馆还要来一群人,全部是姑娘!我有些吃惊地望着她,市委中心组学习来姑娘干什么?小美说姑娘们是市地毯厂来跳舞的。
苟小美她缓慢解释说,经程主任和迟书记同意;将市地毯厂的舞蹈队调来,明天晚上和中心组联欢。姑娘们明天下午来,吃晚饭和后天早餐共两顿饭,晚上举办联欢会。她们住宿大殿的楼上,上面有棕垫、席子、被子等可以打连铺。因为全是姑娘女士们,晚上将楼门关上即万无一失。
听苟小美这么讲,我只好说你还想得周到呢!苟还说地毯厂的人积极性很高,不是舞蹈队的也想挤进来。她已经和地毯厂的许厂长联系过,人员限制在20个之内,给准备两桌人的饭菜即可。陈列馆这里吃住平常一天8元,和附近的农家乐差不多。市委中心组伙食稍好每天10元,姑娘们来也一样每天10元。
苟还顺便问我会跳舞吗?我说原来有人教过、学过,现在又不会了。她说不会以后有时间再把你教会。忽然苟脸色一变质问:“听说函授学习的有女生长得漂亮,你对XX女生很好!有人怀疑你动机有问题。”
听她这么说,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干工作的人肯定有流言蜚语相伴。突然我心生一计说,如果要讲漂亮你应该算一个!从1986年你调来县委起,我们也合作或配合工作几年。你应该是试金石,如果在你面前没有什么;那么在其他姑娘女士面前,我也不会有什么。可能是听到有人赞扬漂亮,苟小美笑着说那还差不多!
路边的台阶上有一方纪念碑,上面刊刻着开发后山时,省和成都市单位捐助资金的名字和数目。剪彩那天迟书记和单位领导们一道揭去这碑上的红绸。下面看的人和揭碑的人都一片庄重严肃。之前我来后山时,上去看过这通碑上的文字。10多个单位一共有300多400万元,现在又想再去看。但苟小美不让我去,还说没有什么看头!
我心中想,这可是迟书记工作能力的体现啊!“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他能让成都的单位部门出钱帮助开发景区,其中的付出一定非常多!这时候一个姑娘从后面快步赶上我们,她称呼苟小美“苟秘书”,而叫我“X老师”。可能姑娘很清楚我们的工作,但这位姑娘又是干什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