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市委中心组的学习活动,既在机关内部又在外面进行。对参加学习的人来说,在外面学习印象要深刻得多。
1988年9月初省干函院,湔江堰市辅导站的学员开学。1987、1988两个年级近200名生,有行政管理、财务会计、经济管理3个班。这年四川师范学院改名四川师范大学,川师大和省函院的合作继续进行。其中行政管理班由师大老师来授课,财会和经管依旧是西南财大老师来讲学。辅导站只是牵头管理,提供场地安排学员听课等。1985年入学的85级已经毕业,其毕业证书等手续正在办理。听说省上还要举行带庆祝性质的大会,在什么地方召开还正在筹备中。
先说这年8月底的中心组学习,根据成员们的建议仍然拉出去。上次7月底在青城后山学习,大家感觉很好,身心都得到了提高。此后听迟书记讲只要不是天气允许,不是太冷太热,都把大家拉出去。外出学习的同时,也是对所在地的某种支持!为什么呢?全市的主要领导都在一地出现过,今后这里的人要办什么事也方便。如果找到分管领导,双方进一步熟悉,好商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能在群众和友邻单位中,形成相应的影响,拉近领导和群众的距离。
这次学习中心组全体,到本市翠月湖镇的翠月湖公园,离城区约20公里,湔江外江即金马河边。汽车过青城桥,沿着一条顺河边而下的公路,直达公园大门口。公园占地广阔,里面绿树成荫、水宽鱼多,楼房和亭台楼阁相映生辉。过去属驻市上的水电十局,现在归国家水电部,为国家级单位。据介绍,公园共800多亩面积,其中翠月湖的水面面积占270多亩(须知湔江堰市的景区公园才93亩面积)。
这里的白鹤能够就近啄食到湖里的鱼,因此水边、树上的白鹤,比青城小学和鹤翔山庄的白鹤还多。由于白鹤们饮食方便,这种早先南来北往的候鸟,现在也不飞走变成了常驻当地的留鸟。近年还有成群结队的燕子,也想留下来成为不走的小鸟。燕子们过去秋天即飞离,现在立冬之后的小雪、大雪,还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只是从冬至到真正的冬天来临,它们太小的身躯抵挡不住,不得不向南方飞走。湔江堰市多雨,在湔江古堰渠首一带,人们经常见到如下景象。诗云:
滴滴答答湔江雨,
古堰云雾尽朝西。
水分鱼嘴东南去,
河上白鹭燕子嬉。
车行画中缓缓驶,
要走石阶碧云梯。
登上峰峦伫一回,
无限风光尽眼低。
……
市委办程主任负责通知各位成员,大家有车的乘自己单位车前往,无车的来市委办搭乘,总之到时候都要现身,我自己也是搭乘市委办的车到达。考勤簿在我手上,虽然尽可能给迟到、缺席的领导行方便,但领导自己也尽力准时到达。苟小美又是负责生活,4天学习,30多个成员,要住3个晚上、吃4天的饭。因此只要外出学习,这位苟秘书也忙得很。程主任还要受迟书记委托,有时上午、下午或晚上,回机关处理日常事务。
我这个只负责做记录的秘书,相对而言反倒清闲一些。只不过我的实际工作,比苟和程都要忙一些,因为我手上还有宣传部、辅导站两件事,再加上中心组共三条线交织在一起。每次外出学习,都必须安排好公私两方面的事,才可能静下心来做好这几天的记录。每次学习完成之后,一篇2000字左右的简报是少不了的。此外翠月湖这里有两个辅导站的女学员,空闲时候也可以去探望她们。这两人是中专学历,要想在国家级的单位站立足,必须要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其中姓朱的自己说是有海外关系,今后要去海外继承遗产。
第一天学习中午饭前,迟书记先离开1个小时,去造访公园领导。因程主任这时候回市上了,苟小美又忙于安排生活,迟书记只得带上我。接下来的学习记录,由迟书记指定参加学习的领导之一代替,那位领导拿到笔记本还说了句,这是件苦差事的话。我跟在迟书记后面。在这里一间优雅的办公室里,湔江堰市领导和翠月湖公园领导,两位领导相见了!
迟书记县团级,这年56岁;公园领导也是县团级,比迟小10岁左右;迟书记戴眼镜,对方年轻还没有戴眼镜。因为只有三个人,双方谈话无拘无束!我在机关做过近10年打字员,对翠月湖公园这里的历史渊源大致了解。这里虽然取名公园,实际上是国家水电部的一家疗养院。同时公园这个名字,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当地群众的隔阂,比宾馆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现在记得最清楚是,听对方领导说的,翠月湖公园和北戴河另一家公园,同属水电部的疗养院,进行交换疗养。因这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即人们通常说的长寿元素,每个计量单位达3万6千多,而北戴河仅2千多。所以翠月湖虽然名气不如北戴河那里,但是经过这番宣传,来翠月湖的疗养员们还很是踊跃。这位年轻的领导还特别强调,翠月湖270亩水面里养的鱼都不捕捞,任由湖边树上的白鹤们啄食。
(2000年后,湔江堰外江的空气中长寿元素——负氧离子含量超高的秘密,终于实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远的不说,只是位于湔江堰市蒲阳镇的解放军空军疗养院,也迁址到翠月湖附近,湔江外江对岸边上。这家空军疗养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国民政府的空军幼年学校,诞生于抗日战争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我军接管,办成解放军空军疗养院。现迁移到负氧离子超高的湔江外江边,一定更加有利于解放军空军们的身体健康。)
翠月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这时候因修建湔江上游的映秀湾电站,国家水电部第六工程局进驻湔县,驻地在城关蒲阳路和城边的白沙乡现紫坪铺镇。不久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61军,简称“六一”部队。这支名为军队的施工单位,连同家属共3万多人。因地方不能保证供应,部分成员和家属生产自救!经省地县协商一致,在湔县的大兴乡,即现在的民兴乡办农场。划地400亩连同农民的屋基地,共800多亩面积。划地的时候因为是军用,补偿的搬迁费、青苗费都少!占用土地本身,并没有付多少款。
因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干部参加劳动的“五七”指示。包括湔县曾经办在玉堂镇的“五七”干校,当年这种活动都叫走“五七”道路。不久“六一”部队撤销,单位归还水电部建制,重新命名水电十局。湔县的“五七”干校也恢复为党校,搬迁进城里面修建的康复路。
翠月湖这里曾经办成十局的知青农场,改革开放后又由国家水电部投资办成宾馆。这时更名为公园,但实际上是宾馆!只是人们像去湔江堰景区公园一样,可以买2元一张的门票入园。来到这里面游览绿树花丛的人,还能茶馆喝茶、饭馆吃饭、水池看鱼、树上看白鹤。
当年部队撤销的时候农场田地荒芜,民兴乡地方民众曾试图将地收回!因为划地的时候是以军用名义,每亩田只给付几十元的青苗费,农民的搬迁费也少得可怜。现在军转民,最起码800亩田地,都应该归还地方!当地农民自己冲进去,在田地里耕种庄稼。湔县这时候有40多万人,农村仅30万亩田地,属于人多地少的县。新建立的水电十局留守人员很少,他们惹不起当地农民,但敢于欺负地方领导。
10多个刚脱下军装的中老年人,集体跑到湔县城关,即这时的县革命委员会吵闹一通。明明是农民和他们争地,这些人却说县革委错了,没有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妨碍他们走“五七”道路!到晚上这些人也不走,挤在县革委办公室里,害得县上领导既要平息这伙人的怒气,又要向上级写出事由报告和处理结果。
那时候我作为打字员,打印过这次事件上报下发的文件。中国人多、事多、地方太大,有些事不闹起来真的没有人管。这件事最终土地还是归水电十局,冲进去种田种地的农民,由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出面劝阻撤离。水电十局方面经上级批准,将这大片土地建设成现在的翠月湖公园。
……
礼节性的造访之后迟书记又带着我,在公园门口走动一会儿。8月底湔江堰市的金秋时节刚开始,公园围墙之外的田野里:早稻一片金黄,中稻正在壮籽,晚稻已经出穗。天空中不时有白鹤飞过,这里的翠月湖边有大片树林,虽然新种不久长得不是好高大,但上面筑了许多白鹤的巢。人们站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树上的闹声一片。
翠月湖围墙外的农田里,一家一户耕作的农户们正在忙碌。有的以家庭为单位,三三两两的老中青男女农人,在各自的田块收获早稻。稻穗击打拌桶的声音碰碰传来,以路边沉甸甸的稻穗来看,今年又是丰收在望。
迟书记只是看没有说话。我对迟书记讲,生产队的时候,从县到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们都忙不过来。社员们也累得一塌糊涂,但是产量始终上不去,吃饭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农业产生责任制后,干部空出手来,社员们也不那么累了,产量还高得很!迟书记也说如果还是生产队,秋收的时候中心组想学习,根本不可能。
迟还说生产队的时候,田地里的庄稼成熟后,要先搬运到公房保管室。一个生产队起码100多亩田、几万斤谷子,翻晒、通风、防虫麻烦得很,搞不好谷子就沤着了生芽了!大春的谷子还好一点,谷子壳里面的米粒有外层保护;小春的麦子、菜子直接沾地气,那才是更不好保管。现在从田头直接就担回自己家,一家一户好保管,少了许许多多的程序。
我还说翠月湖这么大片土地,当年几乎无偿给别人,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不划算。迟书记说地方有支援国家的责任,翠月湖建成后对当地有带动作用。如果要地方上搞这么大个公园,无论如何也办不到。迟书记说的也确实如此!再后来青城山下的农田,都开发成房地产,白鹤找不到吃的被迫飞走了。
但是由于翠月湖的作用,湔江堰市的白鹤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过去更多了。特别的是原本候鸟的白鹤,在湔江堰市安家不再飞走了。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白鹤在天上飞过、在水边嬉戏,为地方增添了不少景色!不好之处是城乡有住家户,在阳台喂养观赏鱼,一不小心就会被天上的白鹤,飞下来偷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