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毛泽东字润之,干革命的时候,妻子被杀,孩子被关押、被流离失所。朱德和毛有差不多同样的经历。同样也是妻子被杀。他们都强忍悲痛坚持革命,先解放全国各族人民同时再解放自己。坚贞不屈的杨开慧等女性,为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思想水平、民族气节撑起了半边天!
成都昭觉寺也留下至今存在,朱德赠送牌匾的重要遗迹。1919 年时任滇军旅长的朱德,在龙泉驿与四川军队作战中失败。朱德一个人逃到昭觉寺避难,由僧人收留居住在寺内的观音堂。当时有三件事促使僧人收留朱德,一是 1916 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蔡锷率滇军从云南进攻四川。泸州纳溪棉花坡和北洋军血战,身为滇军团长的川人朱德一战成名,成为蜀中敬仰的反袁护国英雄。二是蔡锷任四川督军(未到任即因病赴日本就医不久去世)之时,朱德曾任泸州镇守使,其故居至今犹在。他在泸州剿匪安民政绩突出,为当地人称道,势必影响佛门。三是朱德虽然为滇军,但毕竟是川人。
为了感激佛门相救之恩!朱德回到云南后,托成都同学周官和;请当时成都的著名书法家颜楷,书写了“应世人间”4 个大字。朱德出资用楠木制作成牌匾,以个人名义赠送给昭觉寺。解放后朱德每次回川,都不忘到昭觉寺看看。
特殊时期,这块牌匾不知所终,改革开放后人们找到了牌匾的一张照片。昭觉寺据此复制牌匾,悬挂在原来的地方,让这一珍贵历史文物重新亮相。现在有海内外群众,自发朝觐昭觉寺观音堂;每天都有群众捐资,点亮万盏以上的长明灯。此地应该是全国寺庙中,香火最旺的殿堂。人们在这里追思过去,祈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聂荣臻元帅晚年说过,朱德不上井冈山,中国革命不能胜利。
史载:1919 年川滇两军成都龙泉山之战,击败滇军的川军将领是刘伯承。有书籍称延安时期,某次朱德、刘伯承等人小聚。刘对在场的大伙儿说他和朱德对打,哪个更厉害一些?刘自称比朱德更厉害。那年龙泉山之战,他把朱德打得只身一人,逃避到昭觉寺才躲开的!朱德也认真地说,当时没有马列主义作指导,滇军又脱离群众,所以战败。刘接着说如果那时,朱德掌握马列主义,他就只好当俘虏了。
四川文史资料记载:刘伯承在川军中以能战著称,但所任职务不过一团长。只是打仗的时候,其上司任命伯承为前线总指挥。仗打完仍然还是团长,包括龙泉驿战役之时。1926 年 12 月,伯承已经是中共党员,奉命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实现中共中央关于,抑制四川军阀部队东下,不使其威胁武汉之战略目的。
1927 年 4 月在四川境内,由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 15 军军长。这是中共党员在国民革命军中,被任命的第一个军长职务。起义失败后由部下武装护送出川境,7 月下旬秘密转赴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震惊中外,名留中国革命历史、中共党史和人民解放军历史的南昌起义。伯承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朱德,字玉阶,1886 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 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现四川大学)体育系,毕业后回仪陇县城当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时局动荡,立志从军救国!仗剑拯民于水火。1909 年春,朱德 23 岁时离开了故乡,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朱德走过的道路,后来正好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经过的道路……
在讲武堂学习期间,朱德加入反清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朱德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1927 年云南人范石生军长,能够收容朱德和他的军队,其渊源皆在于此。范军长后来被赶出军界,晚年又以行医为业不问政事。1939 年 3 月在出诊途中,被人行刺于昆明街头,终年 52 岁。
早在 1922 年朱德毅然拒绝四川军阀杨森,留他担任师长的邀请,远渡重洋去到马克思故乡——德国寻求真理。在柏林经周恩来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朱德同志便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
……
话说杨开慧离开长沙司门口回到板仓,用毛边纸写下了愤怒而娟秀的文字:
舍不得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啊!岸英 8 岁、岸青 7 岁、岸龙才 3 岁。万一自己遭遇不幸,可孩子怎么办?母亲年纪大了,丈夫远在江西打仗,且行踪不定生死未卜。自己死不足惜,孩子托付给谁?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托孤的信,望转交毛泽东。但是信无法送出,只得和日记一起,隐藏于清水塘旧居的墙缝中。
……
杨开慧被捕后在狱中受尽折磨,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她说:“要杀就杀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湖南军阀何键,听了叛徒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任卓宣的建议:“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何键称只要开慧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但开慧坚贞不屈,何键对她没有一点办法。网络载:毛新宇也说奶奶本来能够活!只要她说一句话就行。
开慧视死如归,对探监的亲戚平静地说:“屋里有块青布料子,给我做一套衣服上路时穿。年少时家父有训诫:我杨家死了人,不作俗人之举!”1930 年 11 月 14 日下午 1 点,长沙的天气非常阴冷。杨开慧在狱舍中,换上了她的青布裤、青布鞋,还有她的青布长旗袍。这时和她一同关押的毛岸英满脸是泪,抱着妈妈的腿不放。杨开慧知道自己这一走,就再也见不到儿子了,她也紧紧抱住毛岸英。难友们见如此诀别的场面,都忍不住扭过头。
同样关押在监舍中,在她们家已经干了很久的孙嫂失声痛哭。孙对杨开慧说:“孩子离不开你呀,你不能就这样走了。”
此时杨开慧的心都要碎了,但不想由此改变初衷死心已定。她对孙嫂说:“三个孩子托给你了,他们是润之的亲骨肉。”
也有人劝杨开慧:“你上有老母,下有幼儿,自己又年纪轻轻的。何必奔死而去呢?只要说几句话你就能活下来。”
杨开慧摇摇头:“死不可怕,苟且活着才可怕;孩子会长大的,他们能理解我。”开慧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她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就是因为她不肯发表声明,不肯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不肯放弃自己是共产党员的称号。只有死她才能保全这些,重于生命的荣誉与尊严。
就这样,年仅 29 岁的杨开慧,在长沙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被国民党军枪决。由于开慧父亲杨昌济为知名学者,曾留学欧美 10 年,道德文章冠天下!去世前是北大教授。国民党内外都有很多人士出面,其中有社会贤达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保开慧不死?但湖南军阀何键杀人后,才对那些人说迟了,开慧已经被处决……
当天晚上,板仓乡下一群老乡,冒着危险偷偷地赶到长沙,在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找到开慧僵硬的尸体,以一块白布裹着,用滑竿悄悄地抬回板仓。按照开慧生前的嘱咐,“不作俗人之举”,没有摆流水席,没有请道士和尚念经做道场。只买了一副薄皮杉木棺材,将开慧收殓后,掩埋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杨开慧死后国民党抵挡不住外界的压力,将孙嫂和毛岸英释放了。
1930 年 12 月 30 日,毛泽东带着队伍走在赣南的一个小镇上。他从敌人的一张报纸上得知,“共产党匪首毛泽东之妻杨开慧在长沙被处决”!毛泽东顿感天旋地转,大脑一片空白,脸苍白得好像得了一场大病。吓得身边的警卫员赶紧扶住他,另一个警卫员跑去通知红军总司令朱德。
朱德赶到毛泽东跟前,接过报纸一看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朱德也在战争中失去了妻子,两人的妻子都是被国民党军杀害的,此时他能理解毛泽东的心情。朱德什么话也没说,重重地拍了拍毛泽东的肩。毛泽东这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呢?从 1927 年到这时三年里,他除了写过一封信外,再没有和杨开慧取得过联系。
朱毛红军 1929 年春夏因内部分歧,毛泽东离开领导岗位,无权自然无法过问妻子、孩子。但接踵而来的 8 月失败,迫使红四军不得不在上海党中央的支持下,召开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于 1929 年 12 月 28 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古田会议”上重返红四军。
重新任职之后,毛泽东曾急切地要找到杨开慧母子!他给在上海的李立三写过信,想先联系上海的毛泽民,再通过他联络杨开慧。但这一切现在看来为时已晚!
贺子珍生于 1909 年 9 月 28 日,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长女。父亲捐做过举人,民国初年任过江西安福县县长,贺子珍家庭因官司牵连家道中落。子珍于大革命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投身游击战争,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1927 年贺参加组织永新县农民武装暴动!后随其哥哥贺敏学上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山寨躲避国民党追捕。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贺子珍被袁文才派到毛身边,做机要和宣传工作。同年与毛泽东结婚,是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贺的小妹贺仙圆,在 1927 年永新农民暴动时,年仅 10 来岁的她为党组织送情报,被敌人抓住杀害了。哥哥贺敏学当过红军、新四军、解放军,任过副军长,解放后任福建省副省长。另外两个弟妹,贺敏仁(13 岁)、贺怡(16 岁)也参加了红军。中央根据地的时候,贺怡嫁给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
有书籍载贺子珍敏感性强,认为杨开慧还在人间。她准备了一只小包袱,里面有一套换洗衣服和针线包。如果杨开慧现身,她就随时准备离开毛泽东。现在杨开慧的死讯成真!毛泽东的内心,比朱德要多一层自责与内疚。因为杨开慧跟他生有三个孩子,而且就等于是他的发妻。他常常为开慧之死,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据韶山毛氏祠堂:主席的第一位妻子叫罗氏。20 岁那年罗氏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主席的父亲毛顺之做主嫁给毛泽东。但主席借故在外上学(当时在湘乡上东山高等小学),不回来圆房也不承认这个妻子。罗氏命不长只 23 岁就病故了,解放后毛泽东照料过罗氏母亲的生活,其中一次治病就寄过 300 元钱。主席妻子第二位为开慧,第三位为子珍,第四位为江青。
1930 年湖南局势很紧张,贺家的保姆孙嫂,曾随同开慧一同关押。这时她带着毛泽东、杨开慧夫妇的三个孩子,出狱后仍然处在危险之中。杨开智与妻子李崇德,千方百计找到了略有恢复的湖南地下党。地下党按照毛泽民的指示,让杨开智和夫人,将毛杨的三个儿子送到上海。经中共地下党机关,送进地下党办的大同幼稚园。毛泽民、钱希均夫妇热情地呵护他们,常去看望孩子。
遗憾的是不久之后,中共地下组织创办的大同幼稚园,被国民党当局破获关闭解散。孩子们又流落街头,其中毛泽东的三个孩子,一死、一伤、一磨难。最小的岸龙因无人照料而病逝,岸英、岸青兄弟俩也饱经折磨。其中岸青还大脑受伤,唯一健全的岸英后来牺牲在朝鲜。兄弟俩流落上海街头时,经中共地下党做工作,由张学良出资送岸英、岸青去苏联。有书籍载:到达后照料他们小哥俩的,是早一步到苏联的贺子珍。
笔者曾有幸在灌县(1988 年建都江堰市),见到过毛岸青和他妻子邵华。那是 1981 年春天,毛岸青(1923 年 11 月 23 日~2007 年 3 月 23 日,俄文翻译家享年 84 岁)和邵华(1938 年 10 月~2008年 6 月,少将军衔享年 70 岁)夫妻俩也来到都江堰参观,县外事办安排在县委陆海苑接待他们。和笔者同院子住的县委谢盛耀书记要去参加接待,我知道后也跟着谢书记去长见识。
在陆海苑我们都看到毛岸青穿一身军装,个子较高 1.80 米还有多,戴一副大号墨晶眼镜身材魁梧像他父亲。邵华个子约 1.60 米的样子,穿一身灰色休闲装。县外事办的同志向谢书记讲:他们安排岸青夫妇俩,沿着毛泽东主席当年,视察都江堰时走过的地方和线路。把景区公园、伏龙观、幸福台(现为观景台、秦堰楼)、二王庙等地都游览一遍。中午也是在毛主席用餐的地方——幸福食堂吃饭。只不过今非昔比,幸福食堂已经改建成楼堂馆所,远非当年平房瓦屋时候可比!
饭后在陆海苑接待大厅休息用茶,邵华很高兴喜欢走路也哼着歌。岸青则言语不多,只是默默坐着,偶尔啜一口青城山茶。北京来的陪同小声告诉谢书记说,邵华很高兴已经表露了。岸青少说话这已经也是高兴的表示,如果他不满意就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现在将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抄录如下:
(1957 年 5 月 11 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
有学者认为:20 世纪中国,出了许许多多的男女英雄,其中三个女性十分了不起。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一是特殊时期中的张自新,太伟大了,她独立思考认为个人崇拜对社会不好。猖獗一时的“四人帮”,和依附于他们全国各地的造反派,就是在个人崇拜下滋生起来的。张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工作,在某次单位的会议上。她直陈特殊时期“破坏了党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削弱了党的领导;影响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的正常进行……”
二是陈少敏。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当通过某一报告时,代表们齐刷刷地举起手臂表示赞成。只有陈少敏趴在桌上,用庄严的右手捂住左胸,以这种特定的方式,表示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当年大红大紫,有迫害狂之称的康生,阴沉着脸找到陈少敏。康生问:“你为什么不举手?”陈少敏对身居高位的康生并不惧怕,她坚定地回答说:“这是我的权利。”
三是湖南杨开慧,上有老下有小;丈夫音讯全无,自己被关押在监狱里。但她宁死不降!就是不发表和毛泽东断绝关系的申明。杨留下的:“要杀就杀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不作俗人之举!”等铿锵语言与日月同辉。特殊时期结束后,歌颂杨开慧的文艺作品甚多,原因是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祸国殃民,强加给广大群众许多苦难。人们怀念杨开慧!认为如果她在主席身边,国家将少去许多磨难,干部群众也将少受许多痛苦。
当时现实中的人们更怀念贺子珍,有文献资料说她贤惠,从不在主席面前说三道四。延安时期有人找主席谈话,她首先主动回避,实在不能回避也从不添油加醋。1935 年 6 月中央红军长征过藏区的时候,子珍的小弟弟、17 岁的小红军贺敏仁被错杀!她知道后强忍悲痛压在心中,当时军情急迫丈夫太忙,到了延安时候才告诉毛泽东。夫妻俩都以敏仁弟弟,为革命做出奉献自我安慰。
江青 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不与主席住在一起,只能是当年文件上说的找茬!现在许多文史资料都说建国时,主席年龄才 56 岁,但神经越来越紧张。一致认为是残酷的革命斗争,摧残了主席的身体健康。应该说江青解放后的所作所为,也是导致主席神情紧张的原因之一。有书籍载:主席曾说过他羡慕周恩来的婚姻。
1937 年冬贺子珍因为伤病,因为生育过密;也因为不适应延安,比井冈山和瑞金更开放的生活;贺不顾毛泽东的挽留,离开延安远走苏联。她乘汽车先到兰州,由八路军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接待,安排搭乘中共代表团的飞机去苏联。有书籍载:特殊时期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谢觉哉。谢被迫害的时候,曾对人说过这样的话:早知道有今天,他无论如何不会让贺子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