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990 年到韶山后,2007 年我又去过一次。两次参观中一些自认为有兴趣的,一并记录于下供阅读的人欣赏。
10 月 20 日清晨,韶山市区街道早早就活动了;有汽车和行人经过,有清洁工打扫卫生。我们5 人起床后互相招呼,洗漱后各自携带随身行李,上车离开旅社。先在街边找家餐馆,花费 8.50 元吃了稀饭、馒头、小菜,大家又上车向几公里外的滴水洞驶去。顺着小公路一会儿到达,在大门外泊车等候一阵,上午 8 时有解放军战士开门上岗。我们又交了 1.50 元的停车费,每人购 1 元钱的门票进入。
这里有韶山导游图销售,导游图的另一面,是毛泽东主席各个时期的像片。我花 1 元钱购买一张,苟小美表示不理解。她询问说马上就要走了,还买导游图干啥?我说留作纪念用,以后见到图就知道来过些什么地方。苟听了之后只撇一下嘴,前面说了苟的嘴唇好看。
滴水洞是毛泽东别墅,位于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主席故居相距 3 公里。这里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和水塘、滴水洞一号建筑组成。毛氏族谱中有咏滴水洞的诗云:“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未识,石桥如锁几重关。”今天滴水洞因其开放,才敞开闺门迎四方,风物动人美名扬。
这里由解放军部队管理,从大门到主建筑有几道岗。1990 年的时候,这段约百米的道路边山坡上,刊刻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其中最前面是朱德的题词。2007 年笔者再来的时候,这些题词全部都取走了,山坡上绿草盈盈,绿树繁茂,恢复了本来面目。滴水洞一号是滴水洞景区的主体建筑,它是一栋青砖青瓦的平房别墅,看上去朴素且大方。可能心理作用的原因,参观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书上说的“帝王之气”!总觉得这里很不平凡。
一号建筑底层供住宿的两房间相通,有简介说一间是供主席住的;另一间是给江青准备的,但江青一直没有来过。毛泽东本来是想把这里作为养老的地方,但由于特殊时期的原因,他在这里只住了一次。这栋别墅很出名,其原因就是 1966 年 6 月 18 日至 6 月 28 日,毛泽东主席曾在这里 11 天。毛主席此次的行程颇为神秘,而且其中的原因至今也不清楚。
毛泽东(1966 年 7 月 8 日)给江青的信,特殊时期中因为林彪事件,这封信作为中央文件下发全国。其中曾提到滴水洞这处地方,说是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因为这封信作为文件,发向全党、全国。江青后来想做党的主席,野心应该是从这时开始。
前面的章节曾经提到:现在有观点认为,特殊时期暴发的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中国经济到 1978 年,仍然只占世界经济总量 1.8%。因为体制僵化经济不能发展,赶不上世界前进的步伐。一个占世界人口 1/4 或 1/5 的大国,方方面面积累起来的问题太多。
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经具备发展经济,解决各种问题的条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乘势而上,小平同志拨正了航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改革开放。10 多亿人口的大国搞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抓经济建设。
2014 年 8 月 22 日是邓小平诞辰 110 周年,全国和四川都有相应的纪念活动。为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2014 年 8 月 8 日起,央视一套 8 点档播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前面的章节中,笔者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少年立志出四川,
留学欧洲和苏联。
回国以后干革命,
跟着领袖毛委员。
百色红旗卷巨澜,
抗日烽火太行山。
逐鹿淮海定中原,
挥军解放大西南。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三落三起天地间。
党的三中全会上,
经济建设要当先。
改革开放行大船,
乘风破浪勇向前。
纪念伟人邓小平,
复兴中国梦实现。
……
1990 年 10 月滴水洞这里,一号建筑已辟为展室。内中有毛泽东主席当年住在这里,使用过的办公室、卧室、会客厅、会议室等。办公室内有一张大办公桌,桌上有毛笔架、砚台。卧室素雅而洁净,主席的床极宽极长,卧室中还有两张书桌。会议室比办公室大,与餐厅相连,毛泽东主席曾在此开会与用餐。娱乐室正中放乒乓球台,墙上有很多照片,内中有毛主席握球拍打乒乓、和水塘里游泳的照片。此外还有和韶山故居一样的防空洞!2007年我再次来,这两处防空洞都没有再开放。
从滴水洞可以看到,安埋毛主席爷爷灵柩的歇虎坪。那里高程约 200 米,青翠欲滴的山上有一座景观亭子。我们参观一号建设时,当地一个女导游正带团参观滴水洞。听她讲:毛主席的爷爷辈为两兄弟。他们买到那处坟地后,曾相约谁先去世谁就埋在那里。结果毛主席的爷爷先去世,所以先占了那处风水宝地!我们所在人听了都认为,导游应该是说着玩而已。韶山的参观到此结束,感慨万端之余,将毛泽东当年写的一首诗附录如下: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
毛泽东主席到过灌县,那是 1958 年成都会议的时候;于 3 月 21 日午饭后,下午来灌县视察都江堰。这段文字曾出现在笔者其他作品中,为了小说的完整现摘录于下:
这天下午 3 点过到离堆公园,毛主席在公园伏龙观台阶前下车,这里有一个小学生欢迎场面。由当时的灌县城关二小汪校长,带 10 个小学生欢迎毛主席的到来。据汪校长后来讲:主席看到孩子们很高兴,在他们面前走了几次来回,迟迟不肯上伏龙观的台阶。伏龙观大殿这里供奉着李冰塑像,毛进去看到开玩笑,称是李冰的工作室。现场所有的灌县人,都把主席湖南口音听成是“耕作室”。
参观完伏龙观,车队出离堆公园,沿着公路绕行到二王庙背后。毛泽东主席站在二王庙后门外,公路旁边的小山包,用望远镜观看都江堰。后来人们将小山包修筑成有围栏的平台,曾经命名为幸福台,现在改称观景台。在视察过程中,主席没有进二王庙参观;对有 2000 多年历史的岷江古堰,他作了几条重要批示。
一是加固离堆,不然 100 万年后要被冲毁。内江进水口的离堆,最先是玉垒山伸向岷江河道的一条山腿。春秋战国时候的秦国先人,在蜀郡太守李冰的率领下,用火烧水攻的办法拓开玉垒山。从这里把江水引向川西平原,自此稻田水足慰农心,截开后的山包就叫离堆。据史书记载,此后川西平原“水旱从人、时无荒年、不知饥馑”。离堆之上历代都有建筑,现在是伏龙观建筑群。唐代的时候离堆上的建筑,应该说叫“张仪楼”。唐杜甫曾写诗道:“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二是在飞沙堰修一个闸。飞沙堰是用来排泄,内江沙石和多余水量的,毛泽东主席说如果修个闸就更好。
三是用机械化施工,以减少人力、减弱劳动强度。
四是控制上游来的沙石,不然 100 万年后四川盆地会被填满。要用现代化工程把河道中冲积下来的沙石控制起来。
可以告慰的是当读者看到这些文字,再到都江堰逐一对照。几十年过去,离堆已经加固两次。飞沙堰闸、岷江外江闸,特别是紫坪铺水利枢纽都修建完成。上面毛泽东讲过的四条,现在已经全部实现。岷江防洪标准,已经提高到能防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2010 年后四川省政府下文,禁止在岷江中采集沙石。因为水库修建后,岷江河道已经呈现往下冲刷,不能再采集沙石了。
毛泽东主席在灌县的时候,这天晚饭在县委机关旁边,井福街一家餐馆吃饭。毛向来不喝酒,这天因为高兴;破例要了杯白酒,但是没有喝完。餐馆庭院中有两株杏花树,这家餐馆当时就叫杏花园。此后改名幸福食堂、幸福餐厅,直至 2000 年后改制完结。
晚饭后毛主席乘车回成都,出灌县城关 1 公里,路过一个叫莲花社的地方。车中毛看见一群农民,在公路边的田间地头摘苕菜。停车后他自己下来,走到农民中也摘了几把苕菜。他的家乡湖南湘潭韶山冲,也有这种农作物。毛泽东还询问领头的社长冉贵全,莲花社的田间产量多少?
毛主席在灌县的时候,由这时候的灌县县长王宝玉,县委书记陈冰始终陪同。当他们乘坐县委的美国吉普,送毛主席到灌县、郫县交界处告别后,再返回灌县城关天色已经黑了。
这之后好多年,灌县县委机关大院坝子中间照壁上。一幅巨大的毛主席视察灌县的油画那里,背面就是他在灌县和农民谈话的一些摘要。主席很赞赏那个农民社长说的:小麦亩产 400 多斤,水稻亩产 600 多斤。毛说:“400 多加 600 多就是 1000 多!粮食多了怎么办?卖给国家你们赞成不赞成?”
毛泽东经过的灌县大街改名幸福路,他到过的莲花社改名幸福社。诗云:
主席视察都江堰,
指点山川百万年!
杏花园中喝白酒,
脸上浮起霞一片。
车行路过幸福社,
乘兴走进苕菜田。
欣闻亩产千多斤,
卖给国家愿不愿?
……
1952 年、1979 年、1980 年、1982 年,邓小平同志四次来过都江堰市。小平在这里留下,“不能把人变成神,也不能把神变成人”的名言。还留下“造福万代”的题词……。
2007年 12月 10日,即 16年后我又一次来到长沙、宁乡和韶山。现将有些花絮式的场景记述如下:
首先路好走了。从武陵源乘车出发奔韶山市;导游姑娘小印告诉我们,此行一共 400 多公里。普通公路 200 多公里,高速公路 200 多公里,半天即可到达。其中一段路经过雪峰山隧道,1990年我们的微型警车从上面经过。当年的道路是何等的艰险!现在各式汽车很轻松地,只 10 来分钟即从隧道中穿行。
从武陵源奔赴韶山的沿途,因为大雾能见度差,没有什么好看的。雾中乘车像乘坐飞机一样,但因为是汽车有颠簸,不如乘飞机平稳。上午 10 时旅行车上了高速公路,中午 12 点的时候,车下高速驶上去宁乡、韶山的公路。
12 点半到宁乡县,不应该是宁乡市,现在的城区很大。足足比 1990 年我路过时大了几倍,估计城区人口 15 万人以上。街道的房屋也很新,楼房多数是 5 层、6 层,也有 10 层、20 层或以上的。刘少奇同志是宁乡县炭子冲花明楼的人,他如果九泉有知想必是很高兴的。
出宁乡城区又前行了 10 公里左右,我们乘坐的旅行车来到一处路口。这里左边去花明楼、右边去湘乡、前方是去韶山。导游姑娘特地让我们在这里小歇一会儿,算是路过刘少奇主席的故乡!同车人只有我去过少奇同志故居。现在我又望了望花明楼的方向,算是向这位已故国家主席致敬。
小印告诉我们:毛主席的故乡离这里只有 32 公里。960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湖南省这么一个地方,出两位主席真了不起!车到韶山市境内,经小印手机电话联系,一名当地的导游上了我们的车。小印解释说这是旅游行业的规定,导游不能异地执业否则会乱套。新来的导游自称姓毛,是一位女同志,约 30 岁;穿一身红色的绣花工作服,也像是土家族的姑娘打扮。不过她自称和毛泽东同宗、同族、同姓,主席是毛氏第 20 代,她是毛氏 23 代,毛泽东是她出五服、祖上一辈的。
旅行车进入韶山市,但还没有到主席故居所在的韶山冲。中午用餐是在一家毛氏饭店,韶山这里的毛氏饭店多得数不过来。就饭菜质量来说,是我们几天旅游用餐中最不好的一次。大名鼎鼎的主席红烧肉,竟然主要是洋芋砣砣,味道也差。如果毛泽东当年真的吃这样的菜?岂不贻笑大方。
我开玩笑对饭店老板说,您这是让我们重温当年的生活水平?不过还好,起码饭可以管饱。老板有些不解,我又继续说上次 1990 年我来过。这次又来所到之处,你们这里变化最大,也最小,老板不好意思笑了。不过当下的现实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变化最大。另一方面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故居,文物古迹肯定是不会变的。
午饭后旅行车带着我们穿过韶山市区,这时候全市总共只有 10 万人,市区可能不到 5 万人。来到韶山冲毛主席故居,过去大部分是草房,现在大部分换成瓦房。毛泽东家十三间半房屋全部是瓦房,邻居家 4 间半房屋大部分还是草房。毛姓女导游解释说:毛主席的老爸精明能干,种田兼做米油生意等,赚了钱所以家里是盖了瓦房。
“把草房换成瓦房,有史料根据吗?”我问。
“有。”女导游说,“历史过去还不久远,主席的堂弟、同爷爷不同父亲的毛泽连才死去不久,只 10 多年。应该说按当地人的回忆,把草房改建成瓦房是正确的。1929 年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毁掉了主席的故居,当地人只抢救出一些家具、农具、用具秘藏起来。解放后恢复故居,这些才由群众捐赠出来。所以毛泽东的故居,只有部分家具、农具是真正的文物。房屋以及部分用具是凭记忆恢复的,现在瓦房换掉草屋算是恢复故居原貌。”
韶山导游给我们的安排是:一看,看主席故居;二拜,拜见 1993 年江泽民总书记,亲手揭下红绸的毛泽东铜像;三请,去韶山村的纪念品专销店,请一些主席像章回去作纪念。
我们参观故居算是一看,但房屋背后的防空洞没有开放。这次我们看到故居保护区范围,已扩大到整个韶山冲,方圆 100 多亩面积都成为景区。上次来的时候保护区仅限于故居,现在这样更协调美观大方,更适合全中国和世界的人来旅游。
二拜在安放主席铜像的广场。导游向我们讲解,毛泽东铜像位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大门前80 米处。铜像区占地 5200 平米。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一百周年诞辰重点献礼工程。1993 年 12 月 20 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专程赴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这时候天上出现日月同辉的奇妙景象!这附近出售旅游纪念品的摊点,有印制了毛泽东照片的明信片卖,我买了一张作纪念。全国各地来此地,拜见毛主席铜像的团体和人都很多!节假日更是多,为当地一大景观。
这里有可供循环使用的花篮出租,我们恭恭敬敬三鞠躬向铜像献了花篮。就在书写条幅的时候,一个 40 多岁看似好奇的,男人挤过来看我写字。他把手伸进我们一位女教师的挎包!我们中有人感觉不对劲问他:“你挤过来干什么?是不是要我们老师教你识字?”就这一喝问,大家分明看到他的一只手,从别人挎包口那里拿下来。此人应该是“黎叔”一类;十分老练,一句话也不说;边走边看,离开我们远去。
三请的地点在中共韶山村委会办公楼那里,一间 200 多平方米的商场,摆放着各种有关纪念品,但价格都很贵。凭过去外出的经验,我相信外面一些摊贩那里,同样的物品应该便宜很多。
果然在参观滴水洞的时候,一棚屋处里面有几十家摊点,和村委会商场一样,东西应有尽有。我自己只用 20 元钱,就买到了在村委会商场,起码要 50 元以上才能买到的纪念物品。之后韶山导游下车和我们挥手告别,小印继续带我们参观。
12 月 11 日早上 8 时整我,们又从韶山出发去长沙,今天的参观项目是岳麓书院。从始发地到目的地一共走了两个多小时。导游说之所以走早一点是怕路上堵车。避免耽误我们上飞机的时间,因此今天的行程总的说来时间很宽裕。
岳麓书院坐落在长沙岳麓山怀抱中,占地约几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几千平方米。书院创建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任过院长。由他提出的“实事求是”,经毛泽东同志倡导后,至今仍然是人们的指导思想,中央党校的办学方针。从那时起 1000 年来,书院一直是办学的地方。现在又是湖南大学的所在地之一,为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千年学府。书院的创立和存在,奠定了湖湘文化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
书院附近还值得一看的是“爱晚亭”,首先“爱晚亭”三个字为毛泽东手书。据说原名红叶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该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取唐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命名。亭子古朴典雅,亭内金柱丹漆,四个翼角高翘,上面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湖南为大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许多文学作品都提到爱晚亭。不过因为时间仓促,我没有找到亭子在哪里?
书院所在地的湖南大学,是目前中国唯一的无围墙大学。教学楼、公寓等分散在岳麓山下、湘江东岸一大片街区。学生上课、教师上班,可任意赶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当然有私家车更好。如从舜帝南巡算起,这里绵延了中国 5 千多年的文化。岳麓书院在原教师住宿区,还特意布置了当年毛泽东、蔡和森求学时住过的房间。游客睹物思人,感慨不止!
中午我们在湖南长沙国际机场,即黄花机场的外面街边饭馆用餐。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长沙的黄花镇,辛亥革命的元勋黄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许光达,都是这里的人。许光达曾任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黄兴参加过清末民初所有的反清起义和战斗。史书上称他“无役不!”,赞扬他“无公则无民国,有仗必有先生”。
也有文章以此类比彭德怀元帅,两人都有作战很多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彭总!彭总又称彭大将军。他和日本人打、和国民党军打,和朝鲜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十七国联军打,都获得了不起的胜利。有此记录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将永远不会被打破。正所谓“有中共党才有新中国,有大仗火必有大将军!”我们四川的辛亥老人熊克武,也因为打仗多曾被叫作“小黄兴”。
彭德怀的家乡在,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乌石镇)。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59 年 7 月庐山会议期间,受到错误的批判,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5 年重新工作,被任命为“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74 年 11月 29 日逝世。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彭德怀是一代名将,毛泽东曾为之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可惜我们的旅游线路,没有包括乌石寨在内。
网络载:1998 年彭德怀百年诞辰之后的一个普通日子,一架从北京起飞的专机,降落在湖南境内的一个军用机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彭德怀元帅唯一的亲人、侄女彭钢,抱着覆盖有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彭德怀骨灰盒。来到家乡湘潭县乌石镇,将骨灰盒安放到乌石村乌石峰。当地的老百姓流着眼泪拥上前去,呼喊着:“彭大将军,您终于回家了!”
……
回头我们吃午饭的时候,导游已经为我们换好登机牌。下午 2 点 30 分,我们乘坐飞机,离开湖南长沙返回四川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