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漆艺绵延不断,是平遥推光漆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平遥推光漆厂于 1958 年成立。1964 年,薛生金以强烈的事业责任心和非凡的领悟性在乔泉玉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把已经失传的堆鼓罩漆工艺重新研制恢复成功。1976 年至 1997 年,平遥推光漆器成为出口创汇免检产品,1980年开始执行省颁Q/丁乙3—80“推光漆器企业标准”。1997 年至 2010 年,企业破产改制,平遥漆艺艺人蹚出平遥推光漆发展的路子,涌现出了多家漆艺工作室,如薛生金大师工作室(薛氏漆艺研究院)耿保国(浑漆斋)、梁中秀(中秀工作室)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随后成立了煤化集团投资的唐都推光漆艺文化产业园。山西省漆器行业协会成立,标志着山西省漆器行业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工艺美术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为了恢复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央派出了调查组奔赴全国各地深入调查研究。1956年3月,全国漆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香港等地的外商要求我国恢复山西传统的漆器出口。
1956 年夏秋之交,山西省文化局举办了“山西民间艺术恢复”研究班;1956年8月,中央调查组到山西最大的古旧市场——太原市的“大中市”察看,发现了艺人任茂林制作的漆器产品,于是调查组寻访,有一位叫郭宏舟(平遥人)的知道任茂林的下落,省里即电告平遥。当时,平遥县委领导责成县政协和县工商联承办此事。县政协与工商联委托毛子华等人遍出寻访。毛子华在平遥县城西大街五道庙西巷 8号院里找到艺人任茂林。任茂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是平遥漆器“乔派艺术”乔泉玉老艺人的门徒,其时躬耕于农,兼画布景和制作漆器。
1957年7月26日,时年四十六岁的任茂林与全省的七位代表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任茂林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对其带去会展的推光漆彩绘屏风
、漆盘、漆盒以及奁盒(木胎、布胎)等反映山西传统风格的八种样品大加赞赏,并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一定要把山西漆器恢复起来,生产好,带出新一代徒弟。
20 世纪 50 年代,在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的关怀下,得益于平遥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成立了平遥县手工业联社推光漆合作厂。
1957 年 9 月,平遥县为了落实朱德委员长的嘱托,任茂林根据平遥县政府以及手工业联社领导安排,开始筹建“平遥县手工业联社推光漆合作厂”等事宜,为平遥推光漆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乔泉玉、任茂林于20 世纪 50 年代描金彩绘三国故事的大平面柜
1960年平遥推光漆厂全体职工合影
1958年3月,在城内东大街58号古旧院落内,占用18间房间,共计315平方米的“平遥县手工业联社推光漆合作厂”正式建立,县手工业联社派张振家到厂主持工作,主营推光漆器,兼营红黄丹(密陀僧类)。建厂后,平遥县政府向朱德委员长书面汇报了建厂的情况。任茂林苦于自己文化水平太低,不能胜任领导工作,但是任茂林想到中央领导的嘱托和党对艺人的关怀,答应县领导不遗余力协助张振家,愿意把推光漆工艺贡献给新中国,让朱德委员长放心。
1958 年 3 月 15 日,手工业联社先将老艺人乔泉玉老先生从县挽具社请进厂,又从县木业二社将漆器柜架木工艺人王成仁、梁朝贵等调入。同年 3月将艺人米修文、尹履绥、乔培贤、邓耀庆、薛生金招入,新招收苗育翔、李业、郝明中、邱丰茂、侯广元、米殿华等画工。这是平遥推光漆器厂进入系统的传承大漆髹漆技艺的重要时期,也是平遥推光漆技艺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平遥县推光漆器厂生产了大量的屏、桌、柜、秀墩类产品,形成了特色鲜明、工艺精巧的平遥漆器的“晋派风格”。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平遥推光漆厂又招收了十二名漆艺画工入厂,工房车间不敷应用,平遥推光漆厂开始扩厂。1959年2月,平遥推光漆厂搬迁到县城西郭家巷 32 号院,占用房间 35 间,共计 700 多平方米。1959 年,国家计划产值 8 万元,实际完成 15.58 万元,超额完成计划的94.8%。不到两年的时间,共有 208件漆器产品成功出口。1960年初,生产趋于稳定,实现了开门红,2月13日,晋中地区召开1959年度工业、交通、基建标兵会议,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工作)者,平遥推光漆厂被评为先进集体,奖锦旗一面。此时,乔泉玉已七十六岁,不再收徒,只做图稿设计,并由薛生金担任画工组长,负责十二名画工的培训。乔老先生为平遥漆艺事业的复苏、振兴和繁荣,为平遥漆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推光漆厂建立初期的历史贡献是使传统平遥推光漆器工艺技术、髹饰技艺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开创了以“描金彩绘、堆鼓罩漆”为主要特征的漆器新风格,一改以黑底为主色调的传统,出现了一个出类拔萃的漆艺人物——薛生金,进一步发扬光大了传统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1959年9月,任茂林被省文联借调,离开平遥推光漆厂。
薛生金在平遥推光漆器厂指导徒弟(一)薛氏漆艺研究院/提供
薛生金在平遥推光漆器厂指导徒弟(二)薛氏漆艺研究院/提供
平遥推光漆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而在历史的风雨变幻面前,个体的力量显得十分苍白和单薄。1960 年至 1962年,我国处于困难时期,平遥漆器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其时,平遥县出台政策搞五小工业下马,属于手工业范畴的推光漆厂横遭厄运,属关闭对象。经厂领导找县领导申述理由,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平遥推光漆器厂最多保留十五人。这一行为幸亏被省里领导发现,出面制止才有了转机。但是,这三年中,全厂职工由三十六人精减为二十五人。1962年,年产值下降为 5.4万元。1962 年到 1963年,推光漆器生产全面停产,乔泉玉师傅带领画工开始画玻璃画。
1961年,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济开始振兴。1963年下半年,国家的大形势发生变化,厂领导开始安排推光漆器生产,乔泉玉老艺人精神饱满,系统地给艺徒们讲授并示范他一生积累的髹饰技艺,艺徒李业尊师胜过敬父母,一时传为佳话。乔泉玉尽心竭力指导薛生金等人制作推光漆器出口样品,这一阶段的平遥漆器产品是传统技术走向成熟的阶段,其标志一是大漆工艺的实践水平的提高,二是画工的绘画技艺水平的提高。
1964年春,平遥推光漆器受到了北京外贸公司的关注,北京外贸公司将所有库存全部收购。从这个时期开始,平遥漆器便进入国际市场,销往欧、美、东南亚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此时的代表作品有:乔泉玉与徒弟任茂林合作的描金彩绘三国故事的大平面柜、描金彩绘《百子图》《蟠桃会》《红楼梦》等。
乔泉玉、薛生金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描金彩绘的小座屏
乔泉玉、任茂林、薛生金于20世纪50年代描金彩绘的《百子图》
“文化大革命”时期,平遥推光漆厂严重受挫。一方面是外贸订单锐减;另一方面是漆器内容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一些优秀的传统题材退出了漆器制作名录,增加了表现工农兵形象及少数山水、花鸟之类的题材。
1972年,平遥推光漆器厂扩招新徒五十名,此时职工增加到二百余人,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漆器厂采取“师带徒、旧徒带新徒”的办法,快速地提高工人漆艺制作的技艺水平。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平遥推光漆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69 年,平遥推光漆厂厂址由城内迁入西关新厂。20 世纪 70 年代初,平遥推光漆厂通过国家提供的无息贷款建立厂房,并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工艺品出口形势渐渐转好,外贸订单也逐年增多。平遥推光漆厂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积极完成国家创汇任务,遵循党中央“整顿提高”的方针,逐渐完善企业各项制度,几年间,各种操作规程、行业标准、质量管理、调资升级、定岗定责、计件工资、超额奖金、工艺级待遇等规范化管理细则相继出台,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工作的热情,迎来了平遥推光漆厂的黄金期。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漆器厂精心挑选了一批技术精湛的骨干,赴北京、福州、广州和四川等地深入学习漆器的传统制作工艺。他们不仅在各地的工艺美术院校进行系统的进修和学习,更积极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此期间,平遥推光漆器厂生产的漆器类别实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他们成功地融合了骨石镶嵌、款彩、雕填、金地、新兴漆画等传统工艺,并开发出富有特色的民用家具和旅游纪念品等系列。这些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漆器的种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努力,平遥推光漆器厂的年产值迅速增长,由建厂初期不到 5万元的产值迅速激增至 200余万元。这一显著的增长标志着平遥推光漆器厂步入了黄金时代,成为国家轻工业部和山西省外贸出口公司的重点企业。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随着各种油漆涂料的增多,传统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面临严峻挑战,真正的平遥漆艺面临断代和消亡的危机。多年以来,一直靠国家计划经济出口创汇生存发展的平遥推光漆厂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市场经济下,因漆器厂管理体制、人事变动与生产成本等难题,没有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失去了市场,逐渐陷入经济萎缩、资金枯竭的窘境,走向倒闭的边缘。另外,为了减少成本,国营漆器厂纷纷放弃大漆采用腰果漆等现代漆,推光漆器行业之剧变一发不可收拾,不仅传统的大器制作技艺濒危,漆器质量也明显下滑。此时,历经四十年的平遥推光漆器厂,2003 年因资产负债,被拍卖解体,黯然退场。2004 年正式宣布破产,面对平遥推光漆器厂这种情况,仍然有一批具髹漆实力的漆苑新秀活跃在平遥漆艺的第一线,充分发挥着各自的才能和技艺,作品在国家、省、市漆艺展中屡屡摘金夺银。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日趋激烈。陶瓷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的发展方兴未艾,在实用价值、成本价格、制作时日、工艺流程等方面向漆器制品发出了严酷的挑战,平遥推光漆被冲击到无立足之地。小型个体漆艺作坊不断涌现,由于化学合成漆、腰果漆的使用,使得造价高、周期长的天然大漆工艺逐渐退出漆器市场,导致对漆器“材美工巧”的材料美、艺术美的追求大幅度下降,平遥推光漆厂被迫停业,在这样严重的危机面前,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性发展措施。
四页山水堆鼓罩漆挂屏《玉楼登临》薛氏漆艺研究院/提供
薛生金、梁中秀、贾兴林于 1989 年创作的石刻镶嵌四页屏风《神州史韵》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薛氏漆艺研究院/提供
《万千山楼正曙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部收藏薛氏漆艺研究院/提供
1997 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迎来了推光漆器发展的转机,省、市、县三级开始打造这座古城文化,推光漆器在此背景下被重新重视起来。
2005 年,推光漆艺进行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2006 年 5 月,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由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 年,平遥县政府借助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力,成功举办了中国(平遥)漆文化艺术节,自此每两年举办一届,推光漆器可谓重新迎来了春天。
2010 年以后平遥推光漆器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涌现出了各种漆艺工作室。
2012年,平遥煤化(集团)公司购买了原国有破产企业——平遥第二针织厂,组建了平遥县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
2015 年 12 月,平遥县被命名为“中国推光漆艺之都”,平遥唐都推光漆艺博物馆为“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
2016年,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正式挂牌。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