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训,告诫人们:只要人像天那样“自强不息”,勤劳日作,天会予以奖励的。这种只酬勤不酬惰的法则,千古不变。
许多成就伟大业绩的人,他们是非常平凡的。然而,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
在宋朝时期,陈正之患有先天智力发育不良症,所以看上去傻头傻脑的。有一次,老师教大家学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其他的同学很快便会背了,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认识了几十个字。照有些人来说,认识了几十个字就可以记在脑子里,他却不同,认识的字多了,又张冠李戴,经常读错。内容短或浅显的文章,别的同学读几遍都能倒背如流了,他却读几十遍、几百遍都还是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就因为这样,所以经常受到老师的教训、同学的讥笑,人们就给了他一个外号——“陈傻子”。
陈正之没有灰心,更不自暴自弃。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笨,他就想方设法,左思右想,想出了“以勤补拙”的好办法。在学习时,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甚至八遍十遍;别人用一个时辰读书,他就用上几个时辰埋头苦读。他坚持一句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跟老师读《诗经》,他就一段一段地读懂。每学完一章,他又把整篇文章串起来读。白天读、夜晚读,一直读到全部弄懂,背下来为止。从此以后,老师同学不再鄙视他,而对他刮目相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正之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仅博览群书,还芥成了锲而不舍的好习掼,学问与日俱增。“有志者,事竟成”,陈正之终于成为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博学之士,人们从此尊称他为“陈学者”。
事实往往会证明:谁比别人多一些努力,谁就会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天上不会掉馅饼,上天只帮助那些自救的人。不努力奋斗,整天沉迷于幻想的人,即使有再崇高的理想,对于他来说,也只能是海市蜃楼,永远无法实观的空想。
富兰克林能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学徒跻身到世界一代伟人的位置,靠得就是他的勤勉。富兰克林对于勤勉还有过这样一段话:
勤劳就是财富。谁能珍惜点滴的时间,就像一颗颗种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那儿吸取营养那样,惜分惜秒,点滴积累,谁就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
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德历书》中说:“个人的奋发向上和勤劳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需的;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在自我教养、在智慧的成长、在商业的兴旺等方面……事实上,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实干才能取得……同样完全正确的是,富裕和闲适对一个要达到最高教养的人来说是毫无必要的东西,而且那些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从未给这个世界增添任何巨大的、沉重的负担。安逸闲适的奢侈浮华的生活状态无法把人训练成艰苦奋斗的人,或者是敢于直面艰难的人;也不会促使人们认识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和努力行动在生活中所焕发出来的巨大力量。”
富兰克林自小就养成了勤奋的优良个性。早在孩提时代,他就勤奋读书,甚至把每一点点零花钱都用在了买书上。富兰克林从《天路历程》中得到了乐趣,因此,他一开始收集的就是单独出版的小册子。后来,他又卖了这些单行本,而买了伯顿的有关历史方面的文集。父亲的藏书室里的书主要是有关宗教辩论方面的,大多数他都阅读过了。当时有一本《名人传》,对富兰克林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他得到这本书后,挤出所有可以玩耍的时间来,反复地阅读,不忍释手。
富兰克林用自己的行动和巨大成就实践了他自己的诺言:“勤劳就是财富。谁能珍惜点滴时间,就像一颗颗种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那儿吸取营养那样,珍分惜秒,点滴积累,谁就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
台湾的电脑专家兼诗人范光陵先生,在美国获得斯顿豪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获得犹他州立大学的哲学博士,后来又专攻电脑,很早写出一本《电脑和你》的通俗读物,畅销于台湾和东南亚。他又在国际上奔走呼号,推动成立电脑协会,举办电脑讲座,召开电脑国际会议,到处发表关于电脑的演讲。由于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泰国国王亲自向他颁发电脑成就奖,英国皇家学院授予他国际杰出成就奖。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的人物,刚毕业到美国时也是靠打工吃苦混出来的。开始时,他在一家叫汤姆·陈的餐馆,做一份打杂的活。
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餐馆中最脏最累的活全得干,月薪为280美元。
倒垃圾、刷厕所、洗盘碗、切洋葱、剥冻鸡皮……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餐馆里的人大大小小全是他的上司:大厨、二厨,连资深杂工全都是上司,谁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动辄训斥或随意作弄。
“笨蛋!这么笨的脑子,还是什么留学生!”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范先生不但能吃得起大苦,而且还得受得起侮辱,这就不光是毅力,而且还与他胸揣事业雄心分不开的。
他在两年里打过各种各样的工——洗盘碗、收盘碗、做茶房、端茶送水、卖咖啡、做小工、做收银员、售货员……
他曾穷到口袋里没有1分钱,整天只喝清水,咽面包屑,但心揣雄心的他仍然不停地思索着,摸索着,想找出一条路来。
后来,他挣了钱,上大学,念研究生,获得了企管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了电脑专家和诗人、他圆了自己的梦,实现了他的理想。
世界上的事,从来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怕吃苦,图安逸,成不了大事。请想想,哪位杰出人物不是吃得人间许多苦方才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