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非常有趣的曲面。每逢重要时间节点,文韬武略的人物就会登台力挽狂澜。犹如长江浩荡东流过三峡,若想高峡出个平湖什么的,无非两个方式,要么有人抽刀断水,要么等待三峡再次通过地质运动自我推动。
自我推动是历史漫长流动的主画面。没有哥伦布,美洲迟早会被更大的世界发现,但他的帆船重新定义了历史画面的时间线。
假如没有虞仁荣,中国半导体产业还是会在时间中熬起来。但我们知道这段时间会有多么艰苦和漫长。
虞仁荣出现了。他松散的坐姿没有英雄感,随意的着装也不像胜利者的铠甲,中年男人普遍的面相难以激发崇拜的激素。所以呢?
所以我们不妨从历史的角度再审视一遍。
1957 年北京电子管厂 (现京东 方前身) 研制出中国首颗锗晶体管,比美国晚 9 年。虞仁荣恰好在 9 年后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的农村。而到了20 世纪 70 年代初,他 4 岁,中国与全球半导体技术差距从 5 年拉大至15 年。
中国半导体产业生长的时间像 1957 年的一个影子,越拉越长。“531 战略 (1986 年) ”“908 工程 (1990 年) ”“909 工程 (1995 年) ”策马扬鞭,整体产业却像奔跑在马达越拧越快的跑步机上。到 20 世纪90 年代末,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不足20%,高端芯片 100%依赖进口。1998 年,32 岁的虞仁荣创立华清兴昌科贸——北京最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年利润达 1 000 万美元——是头飒爽的马。
2007 年,41 岁厉兵秣马的虞仁荣在上海成立韦尔股份,开启半导体自主研发的征途。3 年后,中国半导体消费占全球 45%,但自给率还是不足 20%。
怎么办?
又隐忍不发 7 年,虞仁荣启动对豪威科技的收购,2019 年完成“蛇吞象”,韦尔股份成为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厂商。
这一年,虞仁荣 53 岁,知天命之年。他让从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研究的中国图像传感器半导体,猛追世界 50 年 (以 1969 年贝尔实验室发明 电荷耦合器件算起) 。2023 年,韦尔股份车载CIS出货量达 1.03 亿颗,超越安森美成为全球第一。
鲜花次第开。2025 年,韩国科学技术规划评价院对其国内 39 位专家调研显示,韩国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基础能力在所有关键领域均全面落后于中国。
假如没有虞仁荣,历史的故事很容易泼墨重写。不过,关于中国半导体的未来拼图,就缺了一块有力的想象和决断。
想象力和决断力,是历史赋予人类最珍贵的东西。
虞仁荣踏上浅滩,
谁能想到这片沙滩会在几十年后翻出滔天巨浪呢?
宁波北环高架南侧,一个名为钟包村的村庄,与大片簇新的商品房小区比邻而居。
曾经的钟包村,阡陌纵横、水路相连,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村庄。城市化快速推进,如今的钟包村早已融入城区,成为镇海新城的一部分。
有“商帮故里”之称的镇海,庄市街道钟包村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这村子走出了“宁波帮”重要的几个代表,“五金大王”叶澄衷、“世界船王”包玉刚,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
现在还要包括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虞仁荣。
1984 年 10 月,包玉刚与妻子时隔 40 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宁波。他发现宁波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于是,包玉刚决定捐资2 000 万美元,在宁波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就是后来的宁波大学。
有趣的是,当年包玉刚捐校时,钟包村村民夹道欢迎,人群中就有虞仁荣。
那年他 19 岁。1 年后,包玉刚为宁波大学奠基,虞仁荣正好从镇海中学毕业考入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堪舆是门玄学。某种意义上讲,玄学的本质是一种道义的传承。包玉刚衣锦解囊 30 多年后,才有了虞仁荣捐资 300 亿元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这种道义的传承是一个地方最好的风水。
不可否认虞仁荣受到了同乡前辈的感召,但这类精神若想发出雷鸣,必须匹配上相应的实力。刚好虞仁荣身上兼具这两样东西。
虞仁荣从小刻苦学习,不仅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镇海中学,1985 年,他以镇海区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后更名为电子工 程系) 。
1985 年会像底层代码一样,永远写在中国甚至世界半导体发展史上。这一年,日本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3 年前,中国无锡 742 厂 (华润微电子前身) 引进东芝 3 英寸晶圆生产线,生产电视机用三极管,但未能掌握核心技术。1 年后,电子工业部提出“531 战略” (普 及 5 微米、攻关 3 微米、研发 1 微米) ,实际仅实现5 微米量产。而如今的半导体大佬台积电,要到 2年后才在中国台湾成立。
谁能想到虞仁荣踏上的这片沙滩,会在几十年后翻出滔天巨浪呢?
他与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兆易创新创始人舒清明、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等,是清华同学,他们被称为“清华EE85 黄金一代”。世界半导体产业红日初升,中国半导体产业将萌未萌,等待“虞仁荣们”的将是什么?
不得不承认,天赋决定了一个人起跳的高度。虞仁荣几乎是站在别人的天花板上起跳。
考入清华后,虞仁荣学习和生活两不误。他在大一时打了一通宵麻将后,第二天早上参加全校数学竞赛,竟然还拿了第一。至今这个光辉事迹还在韦尔内部被津津乐道。
作为“商帮故里”的优等生,虞仁荣的商业嗅觉也无师自通。当时北京海淀区的试卷是全国闻名的学习资料,但对外地学生来说,想拿到这些试卷可不容易。虞仁荣抓住了这个商机。他用清华学子的身份作背书,把海淀区的模拟试卷和习题集复印了一大批,然后跑到河北保定去卖,从中赚取差价,也因此成了小有名气的“试卷经销商”。
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小事,那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宏大的背景。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吹遍大江南北,清华校园技术、学术导向的环境,培养的主要是专业性的技术人才,而虞仁荣却能从思维的惯性里跳出来,率先将学术资源转化为商业机会。这也犹如梁文锋,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叠加显卡性能的关键时刻,他却辟出一条弯道发起边缘革命。
从思维惯性里跳出来,是光荣的孤独能力,一种成功的能力。这种能力日后还在虞仁荣从技术到市场的工作转变,从市场再到技术的创业转变,从线性研发到资本运作的技术转变中重复上演。
现在到了第二次。
毕业后,虞仁荣进入浪潮集团,成为了一名工程师。浪潮集团是当时国内顶尖的IT企业,研发了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开发了全球第一个汉字寻呼标准。
但短短 2 年后,虞仁荣便辞去这个“铁饭碗”,转头进入了香港龙跃电子有限公司,担任北京办事处经理,主管电子元器件的代销分销。
这个决定让很多同学都大吃一惊。“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但我知道芯片产业缺的不是科学家,而是能把技术变成商品的人。”
严格来讲,中国芯片产业既缺科学家,也缺能把技术变成商品的人,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这个节骨眼上,中国科技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技术和市场的路线之争。
1994 年,联想爆出影响深远的“柳倪分歧”。柳传志主张企业应先生存,通过多种经营和贸易来获取利润;而倪光南则坚持以技术为主导,认为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这种“贸工技”与“技工贸”的路线之争,既导致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也直接影响了当时一大批中国科技企业的顶层策略导向。
全球半导体遵循摩尔定律快速迭代,中国因技术积累不足,陷入“引进即落后”循环。例如,2000 年后中国光刻机技术停滞于 90nm,而 2006年ASML已推出可以蚀刻 10nm的EUV光刻机。中国既要自主研发,但也不能因为研发滞后而放弃市场。柳传志看得比倪光南更深,后者则比前者看得更远。事实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更深和更远中,怎么取得相对的平衡。
显然这还没到虞仁荣思考此类问题的时候,他还像甬江一样,在等待自己的浪潮。
在龙跃电子的 6 年销售生涯中,他白天跑客户,先后拿下了安森美、松下、莫仕等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的代理权,建立了完整的“采销存”供应链体系。晚上他又研究技术参数,逐渐成为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百事通”。
一次,某客户急需一批冷门芯片,他连夜联系海外渠道,仅用 48 小时就完成交付,赢得客户长期信任。到 2006 年,他创立的华清兴昌公司已成为北京最大分销商,年利润突破千万美元。
不惑的年龄,首先要解惑。此时虞仁荣逐渐意识到,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做经销商只能喝口汤,要想吃肉,必须搞自主研发。”
所以柳倪之间重要的不是解决分歧,而是达成共识。这是虞仁荣的解法。
2007 年,当多数同行还在靠倒卖赚差价时,虞仁荣再次跳出了舒适区,在上海创立了韦尔股份,开始打造自研品牌。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领域。创业初期,为了持续获得资金,虞仁荣选择“两条腿”走路。他用电子元器件分销赚的钱,来支撑自研半导体产品。同时,他选择从一些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且市场需求大的半导体产品入手——功率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芯片。
两条腿走路竟然还有更大好处,就是可以用别人的产品探路,及时了解用户需求,然后在自己的产品上随时整改。
在与联想、联发科等客户沟通时,虞仁荣发现他们在手机充电接口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产品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虞仁荣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于是,他立即组织研发团队,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研发。
经过 1 年多的努力,韦尔股份成功推出了一款专门用于手机充电口保护的瞬态二极管产品,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客户的热烈欢迎,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靠着这种方式,韦尔股份的实力也逐渐雄厚起来。
但这还不够。摩尔定律下的半导体产业日新月异,中国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还不断受到“封锁”,如果还是按照研发、生产、市场的线性路径走,韦尔股份会被永远甩在后面,做中低端市场。
其实对于一般企业家来说,能有市场就不错了,但那显然不是虞仁荣。
破解追赶难题无非 2 个解法: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直接购买对方技术。虞仁荣全都要。
一方面,他通过内部孵化和持续研发,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他通过外延并购,迅速进军集成电路的主流赛道——“技术+资本”双轮驱动。
虞仁荣的投资风格迅速果断。2014 年,韦尔股份抄底收购了北京泰合志恒,切入卫星直播芯片领域;2015 年,又收购了无锡中普微电子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至射频芯片领域。
在连续整合了多家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后,韦尔的研发团队和产品线迅速完善起来。
2017 年 5 月,韦尔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时间坐标,
就在这样的血性和决断中,不断擦了重画,
画了重擦,直至与世界实现了对齐。
虞仁荣把上市当成了起点,起点设在上市后的第 1 个月。
2017 年 6 月,韦尔股份宣布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北京豪威 86.5%股权。当时豪威总资产是韦尔的 5 倍,净资产达 8 倍,被外界讥讽为“蚂蚁吞象”。
大象的背景需要了解一下:
豪威科技 (OmniVision) 于 1974 年由 4 位华人留学生在美国硅谷创立。创立之初,团队选择当时冷门的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作为方向,避开当时市场主流的索尼和松下的CCD技术。
2009 年,手机拍照功能大行其道,CMOS技术在手机摄像头领域大展拳脚。豪威科技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成为iPhone3S的CMOS供应商。在 2010 年达到行业巅峰,市占率达 50%。
1 年后,摩尔定律再次显灵,索尼凭借技术迭代取代豪威成为iPhone4S的供应商。2014 年,豪威被完全踢出苹果供应链,营收大幅下滑至市场第三。
2015 年,作为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子基金的管理人,华创投资认为豪威处于价值洼地,是一个私有化的好机会。于是,它联合珠海融锋、中信资本等中国财团出击,抄底面对估值压力的豪威,以 19 亿美元的 12%溢价完成对豪威的私有化退市。1 年后,豪威通过VIE结构完成资产重组,核心业务注入北京豪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中资控股企业。
虞仁荣也参与了此次豪威的私有化。同时参与的还有同行,闻泰科技的张学政。
在停牌筹划对豪威的收购的同时,虞仁荣公布了韦尔股份的股权激励方案,拟向 172 名核心技术人员、18 名中层管理人员以及董监高授予限制性股票,势必要毕其功于一役。9 月 4 日,虞仁荣密集与 33 位北京豪威股东签订了重大资产重组框架协议,即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北京豪威 33 位股东合计持有的 86.479 3%的股权。
张学政举牌反对。
张学政的闻泰科技是珠海融锋的实控人。闻泰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智能硬件研发设计和智能制造服务,是全球手机出货量最大的ODM龙头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 10%。张学政也有意收购优质的半导体公司来整合产业链。
北京豪威公司章程规定,应履行股权转让相关优先购买权程序。如果珠海融锋不放弃优先购买权,韦尔股份对其他 33 名股东所持股份的收购就难以进行。
2017 年 9 月 26 日,韦尔股份发布公告,宣布交易终止。
历史记录时间,有些人却钟爱创造时间。
创造时间需要想象力和决断力。缺一不可。全球半导体行业在 2015—2016 年经历过一波并购重组浪潮,大型芯片厂商并购重组已近尾声。虞仁荣出手豪威之前,他的清华校友刘强就在 2016 年下半年,以北京君正的控制人身份对豪威发起过一轮冲锋。
北京君正是出货量巨大的本土嵌入式CPU芯片提供商,刘强明白豪威的价值。然而时势造英雄,也造遗憾。2017 年初,再融资新规出台。新规下,配融需要改变定价方式。定价基准日的改变,将使得本次交易的利益平衡难以达到。如果刘强不参与配融,北京君正控制权稳定性存疑;如果参与配融,在无法锁价的情况下他通过认购募配来巩固控制权的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
因此北京君正收购豪威的交易无奈终止。更没想到的是,他的校友虞仁荣在 2 个月后也在同一欲望中折戟。
虞仁荣不是刘强。在重组失败后,北京豪威的临时CEO变成了他另一位清华校友陈大同。他 1995年参与创办豪威科技,2000 年豪威上市后,回国创立了展讯通信。张学政的发家,也正是因为当初和展讯合作。
历史愈发吊诡和有趣,几个月后,北京豪威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股东虞仁荣出任北京豪威CEO,单一最大股东珠海融锋退出,同时退出的还有另一名反对者深圳测度。
大浪戏险滩,毕竟东流去。
2018 年 12 月 1 日,韦尔股份再次发布重大资产购买草案,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 25 名股东持有的北京豪威 85.53%股权、8 名股东持有的思比科42.27%股权以及9名股东持有的视信源79.93%股权。
若交易完成,韦尔股份将持有北京豪威 100%股权、视信源 79.93%股权,直接及间接持有思比科85.31%股权。
此项草案一经发布,韦尔股份堆积了 80 亿元的商誉,占净利润的 40%。虞仁荣破釜沉舟,签订业绩承诺,承诺期 3 年平均市盈率 18 倍,扣除收购产生无形资产增值等影响,承诺期平均市盈率为 15.1 倍,思比科则为 12.32 倍。换算成净利润,北京豪威要从2019 年的 5.4 亿元,翻倍到 2021 年的 11.2 亿元。
豪威如愿收入囊中,虞仁荣翻身成为全球图像传感器的第三大供应商。更难得的是,豪威几十年沉淀的 3 000 多项相关专利像一块块金砖,筑成了虞仁荣的半导体护城墙。
曾因豪威落寞的张学政也未气馁。2018 年开始,他连续 200 轮竞标,以 35.8 亿元的估值“迎娶”了200 多亿元估值的安世半导体,实现了另一场“蛇吞象”的逆袭。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时间坐标,就在这样的血性和决断中,不断擦了重画,画了重擦,直至与世界实现了对齐。
狼烟消散,战火纷飞。
“中兴芯片断供”事件的持续酝酿后,半导体迎来芯片国产化发展的黄金时间,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国内优质半导体、芯片项目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美国CFIUS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审核变严,半导体行业中资海外并购愈加困难,优质资产并购案件几乎不可能再通过CFIUS审核。
虞仁荣赢得了时间,也将努力赢得未来。
虞仁荣的资本操作,不亚于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韦尔股份由此顺利进入中高端图像传感器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领域。成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品井喷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也没有辜负清华校友的期待,研发投入从2017 年的 8 499 万元增至 2021 年的 21.1 亿元,“用10 年利润赌未来技术”。豪威在他手上快速进入第二增长曲线。2019—2021 年超额完成业绩对赌后,沉寂 1 年后,2023 年,豪威推出大像素产品OV50H和小像素产品OV50D,2024 年继续推出OV50K和OV50M。
OV50H打响了安卓高端主摄第一枪,持续抢占索尼份额。截至目前,OV50H已经应用于小米 14/Pro、小米 15/Pro、荣耀Magic6/Pro、荣耀Magic7/Pro、iQOO 12 系列、华为 Pura70/Pro/Pro+等机型后置主摄。2024 年 3 月,豪威大底大像素产品OV50K40,传感器尺寸达到 1/1.3 英寸,单像素尺寸为 1.2um,单次曝光可实现接近人眼级别动态范围。
“清华系”半导体企业家(不完全统计)
注:截至 2024 年,清华系企业占据中国半导体产业 60%以上市场份额,覆盖从EDA工具(华大九天)到第三代半导体(天岳先进)的全链条。
不仅在手机市场中攻城拔寨,虞仁荣还迎来了中国智能汽车的爆发市场。伴随智能驾驶渗透,中国智能汽车产量的突飞猛进,豪威的图像传感器产品傲立群雄。在 2024 年 9 月车载CIS出货量排行榜TOP6 中,豪威以单月 10.4kk的出货量超越安森美,排名位列榜首。在智驾市场,韦尔股份凭借 2023 年推出的 8MP产品OX08D成功打开高端市场,并计划于 2025 年量产OX03H10 和OX12A10 (汽车 行业首款 1 200 万像素传感器) 等多款重磅产品。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
豪威也为虞仁荣贡献了大部分营收。据韦尔股份 2024 年中报,韦尔股份来自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 77.15%,其中豪威科技作为图像传感器业务的主要运营主体,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虞仁荣的身家也“水涨船高”。2021 年,虞仁荣以 123 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 800 亿 元) 的财富,成为“中国芯片首富”。在 2022 年胡润发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中,虞仁荣以 950 亿元的财富,继续稳坐中国芯片首富之位。
截至 2025 年 2 月 27 日收盘,韦尔股份市值1 799 亿元。按照虞仁荣直接持股 27.44%计算,他的身家高达 493.6 亿元。
比身家更有趣的是,他还被称为“中国首善”。在一份中国慈善榜上,他以 53 亿元的捐赠额,排在雷军前面。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他与雷军肩并肩,作为代表发声。
59 岁的虞仁荣仍旧有紧迫感。“现在手机CIS我们追平了,但汽车、医疗、航天级芯片仍被‘卡脖子’。半导体战争,本质是底层技术的战争。”虞仁荣说。
有内部人士透露,虞仁荣给团队定下了死命令:2025 年前攻破车规级芯片全自主产业链。
怎么攻破?靠买已经不可能了,那只能自己发明。想要发明,首要的就是人才。
2022 年,宁波官方正式宣布:虞仁荣将捐资300 亿元,在家乡建设一所高标准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其中 100 亿元用于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200亿元作为办学资金,用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基本运营费用,这所大学暂定名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大部分人把虞仁荣的大手笔,解读为他的慈善或者公益,那么他不如把这 300 亿元直接捐给相关组织,来得更轻松写意。
生意的还是要归生意。他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拉来做校长,“希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在理工方面创新,特别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等领域,与长三角发展需求的核心技术紧密相连”。
2024 年 6 月 10 日,他与镇海、清华大学合作,要在镇海打造智能芯片与系统创新中心“甬江芯谷”。按照计划,该中心将着重打造一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一个芯片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个创新产业培育引导基金,同时开展集成电路重大共性课题研究专项合作。
一个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专用材料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集聚区,正在镇海加速成型。正如虞仁荣曾在清华演讲中说的,“芯片产业没有捷径,但敢在无人区修路的人,终将定义游戏规则”。
他的老家钟包村,据说是北宋名臣包拯后代所建。在“包氏故居”宽 4.63 米的中堂墙上,高挂着“履安堂”三个泥金大字,下方挂着一副隶书堂联。
上联:虎踞龙盘称雄世界光前裕后道履绥和
下联:凤翔燕舞慈范懿德人杰地灵居安纳福
假如这不是公益,虞仁荣或许在激励下一个虞仁荣。
编 辑:孙锋 cjamesu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