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变化时代中的成长挑战

美剧《老友记》是在1994~2004年推出的,讲的是美国纽约一群年轻人的生活。此剧第一季,这群人的年龄设定在25岁左右。等到这部剧结束时,他们都已经35岁前后了。从25岁到35岁,这10年时间,他们所要解决的人生议题,诸如要不要结婚、和谁结婚、要不要孩子、做什么工作,等等,其实是他们的上一辈人在这个年龄已经解决了的。我们可以看到《老友记》里的年轻人,在25岁到35岁之间,内心里矛盾重重,进退维谷。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事业成功,能有稳定的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又会觉得事业是一种压力,甚至觉得工作是让自己被困住的东西,感情似乎亦复如此。成长于后工业社会的这群年轻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对生活的漫长探索才刚刚开始。

在成长过程中,一些愿望变得明确了,一些感受变得清晰了,这些人的情感慢慢地稳定下来,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群人在25~35岁时不着急走入人生的下一步,而已经走到了下一步的,比如罗斯,事业体面,妻子貌美,孩子可爱,但他的生活也因为妻子的“出柜”而被迫打回原形,不得不重新探索。

在传统的社会里,人一生的大致样貌在20岁之前就已经确定不变了,或者在工业社会里,在大学毕业后不久,人生的主要议题都会被迅速解决。而在后工业社会不复如此。

我们中国现在也进入这样一个转型期,也在走向后工业社会,也会遇到相似的议题。

在咨询室里,我经常会碰到来访者声称自己“不想长大”。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可能会告诉你,她不想发育,不想成为一个女人,希望永远做少女。一个高中生可能对学习知识和技能并无兴趣,希望待在家里或者游戏厅里消磨时日。有的大学生对任何专业都不感兴趣,在性和网络游戏里流连忘返,而在大学要毕业之时却突然试图通过考研究生的方式继续留在学生时代。有人害怕和谈了多年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确定关系,觉得与一个人长久相伴是件恐怖的事情,养育儿女更是难以想象。一些进入婚姻的伴侣,难以承担丈夫或妻子的角色,不会沟通也不愿意沟通。有的则在任何一份工作里都待不长久,总觉得自己所做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一些人不能走出家门去面对生存的现实和复杂的关系,而是躲在家里漫无目的地过日子,或者假想奇迹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一些做父母的人甚至跟自己的孩子都很难建立情感联结,待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这些不想长大的人,如果去了解其成长经历,经常发现其在发展的诸多阶段碰到了困难。

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是人们在成长方面的困惑并没有比以往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少一些。在如今的后工业社会,人们经常提出“人为什么要长大”“人为什么必须成熟”“人为什么必须成人”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比较贫困的农业社会里是站不住脚的,在比较辛苦的工业社会,也不称其为问题。在如今的时代,一个人不承担社会角色,不在人格上成长,并不一定会体验到生存的危机。丰富的物质生产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让人的生存环境变得轻松了。在传统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的成长多多少少是在环境的压力下被动地发生的。来自生存的挑战是他们最大的成长动力。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没有自己小时候争气,对生活的态度没有自己小时候严肃。他们很少意识到,他们小时候生活的贫困和机会的贫乏,给他们的性格成长带来了空间。他们努力想让孩子避免自己小时候遇到过的艰难困苦,用他们自己的意愿填满孩子的生活,却又希望孩子具备自己当年的品质,这本身在逻辑上就是自相矛盾的。当然,有的父母会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不那么舒适的环境,结果却发现孩子并不感谢他们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不是这样的?”

所以,在一个富裕的社会里,成长反而更不容易。基本需要的满足未必引来高层需要,人们更多地淹没于基本需要满足的快感之中。

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在思考历史上的一些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和兴盛时说:“正是挑战,带来了文明和发展的机遇。”他的这个思路用来理解人格的发展也是比较恰当的。人为何愿意承担社会角色并在性格上成熟?那是因为他们想要在环境的挑战中存活下来。挑战激发了人的行动和思考,激发了人的勇气和自我约束力,使人学会与别人沟通、合作。挑战甚至激发了人在遭遇不幸时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于公平正义的更深刻的理解。

在后工业社会里,似乎人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延长。大学教育的普及使多数年轻人在18岁到22岁时依然生活在真实的挑战之外。当他们走出大学校门时,他们对这个社会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当今时代推动人格成长的外在动力也许并不那么充足,但是当下社会的个人因为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也由于科学和人文的发展,对于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有了远比前人更清晰的认识。即使人格成长的外在压力在慢慢减退,改变自己、希望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的内在动力在某些人身上依然是强劲的。

而且,在后工业社会里,我们每个人的角色经常在变动之中——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我是谁”这个问题绝不是过了青春期就不再是个问题。在一个永远变动的世界里发现“我是谁”,找到让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本身已经成了终身挑战。而这个过程,可以成为发展的持久动力。 GLzJgN56eHbR6nYGqywdrduz+h3REmLxVZU57RNibIQWUZvC2eYZJ0l4JXYOL9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