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骆冬青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定义了苏东坡这位天才文人,说了他许多侧面,许多性格特质: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工程师、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月夜徘徊者、诗人、小丑……

而其中一句“一个皇帝的秘书”,却令我读了为之猛然一惊!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那么,做皇帝的“秘书”,为天子草制诏书,乃古代许多文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理想。“皇帝御宇,其言也神。渊嘿黼扆,而响盈四表,唯诏策乎!”不过,我们当代人心中,早有了苏轼作为潇洒而飘逸的天才诗人印象,常常忘记,政治、经济(经世济民)乃中国文人最高追求。“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以“文章”回旋改变江山天地,和功成身退后的隐逸逍遥,构成了互补的佳境。

“言为文之用心”的《文心雕龙》中,讨论了大约 35 种文体的写作,而其中属于公文、准公文写作的,占半数以上。可见,古代文人之所锤炼琢磨的,多是与政治相关的写作。文治武功,文之为德也大矣!

多年未见勤勇兄,只记得他潇洒帅气的青春样貌。岁月电驰,感慨无量。忽接一位老同学转来毛兄书稿,拜读一过,觉得颇有新意。盖毛兄本业文艺学,后转入机关工作,而灵心不泯,以多年经验和感悟,写成此书,诚为难得。

窃以为,本书最大创意,乃在取对话形式,追问再追问,以一种刨根究底式的追问,引发抽茧剥丝式的分析,旨在解疑释惑,厘清概念,明确思路,把写作理论和方法的内在肌理和底层逻辑提供给读者。

公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手艺活。写作理论,光把理论讲通、道理讲透还不行,还要能把理论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让读者能真正学到一招半式。哲学家冯契主张“化理论为方法”。这种主张在本书已成为一种十分自觉的行动和追求。作者不仅悉心探究其材料写作所内蕴的学理道理,而且指出其转化为方法的路径和技巧。比如,用一句话法来提炼主题,用 5W来打开思路,用四分法进行分类归组,用三维度搭建结构,用关键词法等提炼标题,用鱼头句写好段落,用故事讲好背景,等等。本书以案例见长,广泛搜罗各类案例作为模板,以案说理,以案示范,让读者窥一知百,触类旁通。不仅如此,在“题论”章,作者通过党报党刊、领导讲话、会议材料等多种途径,收录了大量党建材料标题供读者学习借鉴。“体论”章还专题赏析评点一组精品力作,撷其特点,述其优长,为读者提供学习样本。并且在书的每章后面都安排思考题,供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

这是一本“切己”之作,在写作中浸透着自己深切的体会。作者长期从事基层党建工作,撰写过大量材料,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写作经验,在书中时常会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传授一些写作感悟和体会,可供读者“心领神会”。比如,谈到如何能在领导那儿过稿快些,他谈到自己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做有心人,留心领导在非正式场合中透露的一些思路观点,适时地把这些观点看法融入材料。有一次,他在材料中把平时领导对材料党建的批评,延伸扩充为电话党建、网络党建、办公室党建、纸上党建、盆景式党建、观光式党建,材料很快通过了。书中不乏此类小插曲小故事。此外,还有许多案例、标题、修改稿件,皆出自作者之手,沉淀了作者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这些自家体认出来的经验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理论的柔性,又记录还原了作者工作经历,让人读起来充满兴味,轻松受益,比起理论说教更能启发读者。

当然,本书最大亮点乃是构建了一个理论体系,从道、法、术、句、体、器、题诸方面,提出了点线面体锥“五位一体”的五角形结构化写作理论。看来,以往的文艺学训练可不是白给的!作者有此底气,方能如庖丁解牛,既“目无全牛”,批隙导窾,游刃有余,又“胸有全局”,茫茫九派流中国,小小寰球,“一览众山小”。

我以为,苏东坡式的潇洒自如,苏东坡式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建立在对于道法术、体器题句等等的深刻透视基础上的。此书娓娓道来的,不啻是“切己”的“技”,更可越度为超“己”的“道”。这就端在有心人悟得。

不知勤勇兄以为然否?

2024 年 7 月 10 日于金陵随园益疑斋

(作者系江苏省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XwbWGSpYkBKC/gBu0c77LDml/jIk5TlNfzUExTKcOxWpCvPwuTWDGam1IHqTbt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