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受益终身,而糟糕的家庭教育也会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强势的父母容易养出自卑、懦弱的孩子;而能和孩子平等沟通的父母,更容易养出自信、乐观的孩子。
有些父母仍然秉持着类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强势的棍棒教育,不但打没了孩子童年的欢乐和创造性,还造成亲子关系紧张。许多在棍棒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便在长大后也无法原谅父母。因此,强势的教育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
科学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幼年时期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管教孩子。一些父母把批评、指责当作向孩子表达爱的方式,觉得“打是亲,骂是爱”。但孩子在批评和指责中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只会觉得恐惧,得不到情感上的满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物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情感需求则是更高层次的需求。称职的父母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要满足孩子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如果在幼年时期,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可能导致成年之后的性格缺陷,比如成年后形成讨好型人格等。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多向孩子表达爱和关怀,多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培养出一个乐观开朗、人格健全的孩子,使孩子避开一些成长弯路。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出现问题,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因为孩子最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来自父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对于孩子品德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十分必要。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如何用科学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比如,父母在管教时,要把握好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状态,要注意场合、态度。不要在公开场合训斥孩子,不要公然揭孩子的短;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应该跟孩子平等地坐下来谈,而不是直接训斥、责骂;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忽略孩子的优点,把孩子全盘否定;等等。另外,父母还需要言传身教,需要通过营造环境去引领孩子更好地成长。
总之,不强势的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出更加独立、自信、有同理心以及有责任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