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在凡尔赛宫,闪亮登场

时至今日,凡尔赛宫依然展现出了专制统治最为宏大和最具挑战性的尝试。平白无故地在远离首都国家中心的一座人工山丘上建立起一座巨大的宫殿,几百扇窗户俯视着人工运河和经过了人工修建的花园,一直能够望到远处的荒野。周边没有河流,既不促进贸易,也不引起变化,没有街道和铁路在此交汇。这座宫殿的诞生完全是出于偶然,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一时兴起的石头化身,这座宫殿具有毫无意义的壮丽和辉煌,引来了惊叹的目光。

这座宫殿的诞生恰恰是因为路易十四作为伟大君主的意志:他要为他坚定的自信心、他的自我神化建立一座光彩辉煌的祭坛。他是一位决心坚定的专制君主,手握统治大权,把他自己的唯一意志成功地强加在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之上,令王国拥有了秩序,社会拥有了道德,宫廷拥有了礼仪规范,信仰具有了统一性,语言充满了纯洁性。他本人身上就闪烁着追求统一的意志,因此一切辉光也应该涌流回到他的身上。“朕即国家”,我住在哪里,哪里就是法国的中心,世界的腹地。为了形象化地展现他完全不受约束的地位,这位“太阳王”特意把自己的宫廷从巴黎移走。他把自己的居所选定在彻头彻尾的荒野里,就是为了强调,法国国王不需要城市、不需要市民、不需要群众作为他统治的支柱,也不需要他们为自己增添光彩。他伸出手臂发出命令,这就够了,因此沼泽地和沙土地里就出现了花园和树林、瀑布和岩洞,出现了最为美丽也最具有权势的宫殿。这个天文位置是他出于任性的专断而挑选的,现在王国的太阳就在这里升起又落下。凡尔赛宫的修建目的就是要向法国清清楚楚地证明,人民无足轻重,国王就是一切。

但创造力仅仅存在于真正实现了创造目标的人的身上。有的人只有继承下来的王冠,却没有王冠所包含的权力与威严。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精神狭隘,具有感觉迟钝和热爱享乐的灵魂,不再继续创建的工作,他们继承了这座巨大的宫殿,还有这个根基强大的王国。表面上,在他们的统治之下,一切都毫无变化:国界线、语言、习俗、宗教和军队。那双意志坚定的手把这些形式都打上了过于强悍的烙印,再过百年都不会磨灭,但是很快,形式就失去了内容,成了缺乏创造力的棘手之物。凡尔赛宫的外观在路易十五时期没有改变,只有意义改变了。依然有三四千名侍从身着华丽的制服在走廊和庭院里走来走去,依然有2000匹骏马待在马厩里,精巧的礼仪机器依然在所有舞会上运行,无论是接待会、普通舞会还是化装舞会,骑士和贵妇依然大摇大摆地穿过镜厅和金碧辉煌的房间,穿着锦缎、丝绸做成的镶有宝石的华服,这座宫殿依然是当时欧洲最著名、最精美、最有文化修养的宫殿。但它之前曾经是汹涌的强权的表现,现在却早就陷入了既无灵魂、也无意义的空转。又有一位路易成了国王,但他已经不再是一位统治者,而是一位心不在焉的裙下之奴。他同样在宫中召集大主教、部长、领主、建筑师、诗人和音乐家,但他终归不是路易十四,那些人也不再是博絮埃、杜勒内、黎塞留、芒沙、科尔伯、拉辛和高乃依,而是渴望权势、拍马奉承、图谋晋升之辈,只愿享受,不愿创建,只愿寄生于已有的成果,不愿通过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取得成果。在这座大理石砌成的温室里,不再有勇敢的计划,不再有决定性的革新,不再有具有诗意的作品,只有阴谋和殷勤这种沼泽植物茂盛生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不再是成果,而是计谋,不再是风险,而是后台。谁在蓬巴杜和杜巴丽夫人“晨起”时把腰躬得最低,谁就可以爬到最高位。起到作用的不再是行动,而是言谈,不再是本质,而是表象。这些人只是永远聚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扮演着他们作为国王、国务部长、主教和领主的角色,举止中充满毫无意义的优雅。他们所有人都已经遗忘了法国,遗忘了现实,只考虑自己的前途和享乐。路易十四曾经把凡尔赛宫当作欧洲最大的论坛,在路易十五时期,它却沦落成了贵族的社交戏院,无论如何,那的确是当时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精美、最奢侈的社交戏院。

现在,一位十五岁的少女即将迈着犹豫不决的步子,初次登上这个气派的舞台。她在一开始饰演的只是一个小小的试演角色——王储妃,王位继承人的妻子。来自大贵族阶级的观众却明白,这个来自奥地利的、娇小的金发女大公之后会成为凡尔赛宫的主角,扮演王后的角色,因此,她刚一抵达,所有人的目光都立刻好奇地投向了她。她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十分出众,人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富有魅力的少女出现在这里了,她迷人的纤细身材就像塞弗尔陶瓷上画的人物,肌肤就像涂了色的瓷器,有着欢快的蓝色眼睛,欢畅的樱桃小口,笑起来显得天真,生气时也极为优雅。她的举止无可挑剔,轻盈而优雅的步态,迷人的舞步,而且——不愧是一位女皇的女儿——在穿过镜厅的时候还能以一种自信的姿态,庄重而骄傲地向左右两侧泰然自若地致敬。贵妇们怀着难以掩饰的恼怒意识到,如果这里没有第一夫人,她们还可以饰演主角,但她们在这位双肩瘦削、尚未长成的少女身上看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无论如何,要求严格的宫廷社会还是不得不一致指出了一个举止方面的缺陷:这个十五岁的少女有一个奇特的愿望,不愿意僵硬地待在这个圣洁的殿堂里,而是想要天真无邪、无拘无束地在宫殿里四处活动。年幼的玛丽·安托奈特天性不羁,与丈夫的弟弟跑来跑去,玩着游戏,裙摆飞扬。她还没有适应这种单调的礼节,没有习惯这种僵化的矜持态度,但这里始终都要求一位王子的配偶做到这一点。她知道如何在重大场合表现得无可挑剔,因为她自己就是在同样浮夸的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礼仪体系里长大的。但是在霍夫堡宫和美泉宫里,人们只有在庄严的场合才表现得庄重,在接待会和仪式上像穿上礼服一样把这套礼仪系统请出来,深吸一口气,拿出这套礼仪装扮自己,一旦宾客离开,佣人就关上大门。然后人们就放松下来,变得亲切又和善,孩子们可以欢快地疯玩,变得快快乐乐。人们尽管在美泉宫里讲究礼仪,但并不像奴仆侍奉上帝一样遵从礼仪。但在这里,在这座精美却日渐过时的宫中,人们生活不是为了生活,而只是为了表演,而且等级越高,规定越多。因此上天保佑,绝对不要一时兴起做出什么动作,绝对不能表露出天性,否则就是对习俗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冲撞行为。从清晨到深夜,从深夜到清晨,永远都只是仪态、仪态、仪态,否则无情的奸臣们就会窃窃私语,他们生活的目的就是费尽心机地进入这座剧院,为了这座剧院而活。

就因为这种可怕的严肃性,因为礼仪的神圣含义,凡尔赛宫既无法理解作为孩子的玛丽·安托奈特,也无法理解作为王后的安托奈特。她不理解这件事情具有骇人听闻的重要性,这里的所有人都在点头哈腰,判断谁应该走在前面,她永远也无法理解这一点。她天生我行我素,对所有事情都表现出毫无顾忌的坦率,憎恨任何形式的约束。她是一位真正的奥地利人,想要随心所欲地生活,没有办法忍受这种郑重其事的装腔作势。她在家就逃避学校的任务,在这里也抓住一切机会,逃避要求严苛的宫廷女侍诺埃伊夫人——她讽刺性地称呼她为“礼仪夫人”——这个过早因为政治而被高价卖出的孩子尽管身处高位,享尽奢华,内心里渴望的却只有一件事:再过几年真正的童年生活。

但是王储妃不应该、也不可能依然是一个孩子:一切都在约束她,提醒她记住,自己有义务维护她那不可动摇的尊严。除了虔诚的首席宫廷女教师,主要的教育任务就落在三位姑母的身上,她们是路易十五的女儿,是三位古怪且心怀恶意的老处女,最邪恶的造谣者也不敢质疑她们的德行。这三位命运女神就是阿德莱德夫人、维克托丽夫人和索菲夫人,她们在表面上友好地接纳了被丈夫忽视的玛丽·安托奈特,实际上却生着闷气,把所有宫廷内斗的战略都传授给她,她应该学会如何“恶语中伤”,学会萌生阴险的恶意,学会地下的阴谋诡计,还有如何用小小的针尖般的技巧刺伤别人。在一开始,年幼而初出茅庐的玛丽·安托奈特觉得这些新知识很有趣,毫无恶意地重复着这些并不友善的警句,但她正直的天性与这些恶毒的行为互相违背。很可惜,玛丽·安托奈特从来都没有学会伪装自己,掩藏自己的仇恨或者是喜爱,很快,她就出于正确的本能,摆脱了姑母们的监护:所有不光明正大的东西都有违她那正直而无拘无束的天性。诺埃伊侯爵夫人在面对这位女学生的时候也收效甚微,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女不断爆发无常的小脾气,反对“限制”,反对吹毛求疵,反对永远遵守固定的时间表。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她这样描述自己的一天:“我在九点半或者十点起床,更衣,做晨祷。然后我用早餐,去看望姑母们,我一般会在那里遇到国王。我们一起待到十点半,然后在十一点左右,我去梳洗打扮。正午,人们把我的宫廷成员全部叫来,所有人都可以进来,除了没有爵位和家族地位的人。我涂上胭脂,当着聚集起来的人群洗手,然后男人退下,女人留下,我在她们面前更衣。十二点去教堂。如果国王在凡尔赛宫,我就和他、和我的丈夫还有姑母们一起去望弥撒,如果国王不在,我就和王储自己去,但总是在同一时间。弥撒结束后是公开的午餐,但是在一点半就结束了,因为我们两个吃饭都很快。我走上楼去找王储,如果他在忙,我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我阅读、写信或者是干活,因为我正在为国王做一件外套,进度很慢,但我希望能够得到上帝的帮助,在几年之内做完它。三点左右,我再去看望姑母,这时国王也在她们那里。四点左右,神父来见我。五点左右,钢琴教师或者声乐教师会过来。七点半左右,如果我不能出去散步,我就几乎总是要去找姑母们。你肯定也知道,我丈夫几乎总是陪着我去找姑母们。从七点到九点是娱乐活动,但是如果天气好,我就去散步,那么娱乐活动就不在我那里进行,而是在姑母那里。九点左右,我们用晚餐,如果国王不在,姑母就和我们一起吃饭。但如果国王在,我们就吃完晚餐再去见姑母们。我们会等国王,他一般在十点一刻来。我躺在一张长沙发上一直睡到国王到来,如果他不来,我们就在十一点左右睡觉。这就是我的日程安排。”

这张时间表并没有给娱乐留下很大的空间,但那正是她焦躁不安的内心所渴望的。年轻沸腾的热血在她体内流淌,想要疯玩、游戏、大笑和胡闹,但是“礼仪夫人”严苛的手指立刻就抬起来警告,这些事情和那些事情,其实就是玛丽·安托奈特想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一位王储妃应该做的。她之前的教师韦尔蒙神父面对她的收效更加微弱,他现在是她的忏悔牧师和朗读者了。实际上,玛丽·安托奈特要学习的东西多到可怕,她受到的教育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她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忘记了德语,法语还没有学好,字写得非常歪斜,作文里满是空想和拼写错误。她还是需要能够提供大量帮助的神父帮她读信。此外,他还要每天给她朗读一个小时,强迫她自己阅读,因为玛利亚·特蕾莎几乎在每封信里都在询问她最近的读物。她并不完全相信报告上所说的,她的安托奈特真的每天傍晚都在读书或者是写作。“你应该努力用优秀的读物装饰你的头脑,”她提醒女儿,“这对你来说比任何人都有必要。这两个月我都在等神父的书单,担心你没有认真读书,让驴子和马匹把你应该读书的时间带走了。你不要在这个冬天忽视读书,因为你也没有真正地精通别的什么东西,无论是音乐还是素描,无论是跳舞、油画还是其他有关美的学问。”很可惜,玛利亚·特蕾莎的怀疑有其道理,因为年幼的安托奈特已经用又天真又娴熟的方式将韦尔蒙神父——他无法强迫或者是惩罚一位王储妃!——彻底蒙骗了,她的阅读时间已经完全变成了闲谈时间。她学到的东西很少,或者说干脆就是什么也没有学到,她母亲的任何逼迫都无法让她变得更加认真。这段强行缔结的早婚已经破坏了她正直和健康的发展趋势。她名义上是个女人,实际上还是个孩子,玛丽·安托奈特已经应该表现出庄严的尊严和等级了,但另一方面,在学校的长椅上,她还坐在最初级的基础教育的位置上。很快,人们时而对待她像对待一位高贵的夫人,时而又像对待一个不成熟的小孩训斥她。宫廷女侍要求她代表宫廷,姑母要求她学会诡计,母亲要求她接受教育,她年轻的心却什么也不想要,只想永远年轻地活下去,在这种年龄与地位、个人意志与他人意志形成矛盾的情况下,这个原本顺利地成长着的人格就生出了无法约束的不安和对自由的不耐烦的渴望,这在以后决定了玛丽·安托奈特那灾难性的命运。

为了了解女儿在陌生宫廷里的危险性与可能面临的危机,也因为玛利亚·特蕾莎清楚这个太年轻的、不认真的轻浮女孩永远也不会出于自己的本能而发现宫廷政治中所有狡诈的阴谋诡计,她派去了身边最优秀的外交官迈尔西伯爵充当忠诚的埃尔卡特。“我感觉,”她怀着惊人的坦率给他写信,“我的女儿太过年轻,太多人奉承她,她很懒惰,在严肃的活动上表现得很迟钝,我委托您,因为我完全信任您,去看守我的女儿,不要让她落入坏人之手。”女皇也没有更好的选项了。迈尔西伯爵出生在比利时,但全心为帝国奉献,是宫廷人物,却不是宫廷食客,思维冷静,却并不因此而冷漠,就算说不上天才,也是一位富有而又毫无野心的单身男性,在一生中只想要尽职尽责地为女皇服务,他在深思熟虑之后,怀着感人的忠诚接受了这个职位。表面上,他是女王派去凡尔赛宫的使者,实际上却是母亲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母亲那乐于提供帮助的双手:多亏了他的详细报告,就像通过一台望远镜,玛利亚·特蕾莎在美泉宫就能清楚地观察着自己的女儿。她知道玛丽·安托奈特说的每一个字,知道她读过或者更多是没有读过哪一本书,知道她穿的每一件衣服,知道她的每一天是怎么度过或者怎么虚度的,和哪些人说过话,犯了哪些错误,因为迈尔西在他的保护人身边布置了一道精巧而紧密的情报网。“我得到了女大公身边三位佣人的保证,我让他们每天观察韦尔蒙,我要知道杜尔福侯爵和姑母交谈时说的每一个字。我还有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去了解,王储妃在国王面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此外,我还要亲自进行观察,所以我不会有一个小时错过她到底在做什么、说什么或者是听到了什么。我会尽量把侦查工作做到让陛下安心的地步。”这位忠诚的佣人将自己所听到的和所观察到的全部毫无美化地上报,全是真相。信件由特派信使传送,因为互相偷窃信件是当时主要的外交伎俩,这种私密的信件只有玛利亚·特蕾莎才能看到,因为上书有“仅供御览”的盖章,就连国家总理和约瑟夫皇帝都不能看。但有时候,毫无疑心的玛丽·安托奈特会感到震惊,美泉宫里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快地知道我生活中的所有细节呢,但她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位白发苍苍、父亲一样的和蔼先生竟然是她母亲的私人间谍,她母亲那些谆谆教诲、含义深奥的信都事先请迈尔西进行了指导。因为迈尔西没有别的办法,他只是一个外邦人,即便来自一个友好国家的宫廷,他也没有权力给王位继承人的妃子树立道德标准,他也没有权力去测量、教育或者影响未来的王后。于是他一直请求让女皇写一封充满爱意又严格的信,让玛丽·安托奈特心怀忐忑地来打开它。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并不严肃的女孩在听到母亲的声音——即便只是看到了写下来的词的时候的确会产生一种敬畏之心,在最严厉的指责面前低下头站着。

多亏了这种持续不断的监视,玛丽·安托奈特在最初的几年里躲过了巨大的危险:她自己的放纵。她母亲的另外一个灵魂更为强大,具有巨大而有远见的智慧,想要坚决看守她的轻率行为。女皇过早地将年轻的玛丽·安托奈特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掉了,现在她想要以这种方式进行弥补。

玛丽·安托奈特这个孩子善良、真诚、懒于思考,实际上对周围所有人都不屑一顾。她喜欢联姻后的爷爷路易十五,国王总是友善又开心地轻轻用衰老的手宽慰着她。她和老处女姑妈们还有“礼仪夫人”相处得很好。她很信任善良的忏悔神父韦尔蒙,母亲的朋友迈尔西也成了她自己的朋友。但是,但是,但是,所有这些都是老人,都已经真正变得严肃、讲求秩序和庄重,而她才十五岁,渴望能和一个不受拘束的人交朋友,一起快乐而充满信任地玩耍。她不想仅仅和教师、监视者和训导者成为玩伴,她的青春渴望着同样的青春。但是在这座用冰冷的大理石砌成的庄严肃穆的宫殿里,她能和谁在这里玩耍呢?其实人们给她分配了一位同年龄的玩伴,就是她的丈夫,只比她大一岁。但是他性格沉闷、经常陷入尴尬,有时甚至因为尴尬而显得粗鲁,以笨拙的方式躲避着他那年轻妻子任何形式的亲近。而且他从来就没有表现出对早婚的哪怕一点渴望,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决定要对这个异国少女多少礼貌一些。因此,能和玛丽·安托奈特有时候做点孩子之间的娱乐的就只剩下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和阿尔托瓦伯爵,他们分别是十四岁和十三岁,他们偷偷穿上剧院的服饰,在剧院里悄悄玩耍,但只要“礼仪夫人”一靠近,所有人就都必须迅速藏起来:王储妃可不能被人发现正在玩耍!但是这个反复无常的孩子总是需要某种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某种充满柔情的东西。有一次她向使者请求,从奥地利给她送一条狗过来,“一只狮子狗”,还有一次,那位严格的女家庭教师发现,法国的王储妃——太可怕了!她把一个女佣的两个小孩带到了她的房间里,毫不顾及她美丽的衣服,和他们在地上一起打滚疯玩。从这一刻起,直到最后的时刻,玛丽·安托奈特心里那个自由的自然人都在与她所嫁给的这个不自然的环境抗争,抗争着这种穿钟形长裙和束胸的精美造作。这个轻率而又散漫的维也纳少女总是觉得自己在这座有着上千个房间的庄严宫殿里是个外来者。 Y9LeSPnVZN82y9Q804caDpQRsVrJajh3Dtt/T6FaSpzUHxtl+UsAnlMwehsOfXf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