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要叙述玛丽·安托奈特王后的故事,意味着接受一场长达百余年的审判,控辩双方不惜在辩论中采用最为激烈的措辞。这场辩论激昂的基调主要是由控方定下的。革命者为了攻击君主制,就必须攻击王后,尤其是作为女人的王后。如今,真相与政治已经不共戴天,为了煽动民心而描绘某一形象,就很难指望乐于推波助澜的公众舆论能够做到公正。为了把玛丽·安托奈特送上断头台,人们不择手段,极尽污蔑,报纸、宣传册和图书都毫无顾忌地将所有的恶毒行为、所有的道德败坏、所有的变态行径归咎于这位“奥地利母狼”。即便是在公正的化身那里——在法庭之上,控方激情洋溢,公开地将这位“卡佩的寡妇”与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恶女梅萨丽娜、阿格丽皮娜和弗蕾德贡德丝相提并论。但在这之后,事情却发生了鲜明的转变。1815年,另一位波旁家族的成员登上了法国王位,为了粉饰王朝的盛景,王后妖魔化的形象又得到了浓墨重彩的涂改——玛丽·安托奈特在这个时代的呈现方式无不笼罩在乳香的烟霭与圣光之下。一首又一首赞歌,愤愤不平地捍卫着玛丽·安托奈特那无可指摘的美德。她的牺牲精神、她的善良还有她那完美的英雄主义精神在诗歌与散文里都得到了褒扬。泪水织成的轶事形成了纱幕,一层又一层地将她笼罩起来,这些轶事大部分是由贵族罗织的,将她包装成一位得以昭雪的“纯洁的殉道者”,是一位殉道的王后。

在这件事情上,灵魂的真相就像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样几乎处在二者之间。玛丽·安托奈特既不是保王党的伟大圣女,也不是革命党人的下贱“娼妇”,而只是一个平庸的角色,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既不是特别聪慧,也不是特别愚蠢,既不是烈火,也不是寒冰,没有特别的力量用以行善,也没有坚定的意志用以作恶,以前、现在和未来都有这样普通的女性,没有成为恶魔的癖好,也没有充当英雄的意志,显然很难成为一幕悲剧的主角。但历史是一位伟大的造物主,并不需要一位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作为主角,也能够排演出一幕震撼人心的戏剧。悲剧的张力并不仅仅产生于一个人物的强大,而总是产生于一个人与自己命运的不协调。如果一个强大的人、一位英雄、一位天才与他所陷入的环境发生冲突,这个环境被证实为对他与生俱来的使命来说过于逼仄,拥有过多的敌意,那么这种张力就会得到戏剧性的表现——例如拿破仑被困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斗室之中,贝多芬被囚禁在他的失聪之中——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伟大的人物都无法施展拳脚。但是,如果一个平庸或者甚至是软弱的人陷入了某种可怕的命运,陷入了将他压垮和粉碎的个人责任之中,那么悲剧也会因此而产生,在我看来,这种形式的悲剧甚至更具有感人至深的人性。因为非凡的人类不自觉地寻求非凡的名誉,他那超乎常人的天性本能地要求过上一种英雄主义的生活,用尼采的话说,就是“危险地”生活,他以自己体内强有力的需求,对世界提出暴力的挑战。因此,天才人物最终并不是对自己的苦难完全无辜,因为他内心的使命神秘地渴求着烈火的试炼,以唤醒某种最终的力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他强劲的命运也将他变得越来越强大,托举得越来越高。平庸的人物却天生适合平和的生活方式,他不想要、也根本不需要更大的刺激,他只想平静地在阴影里生活着,在风平浪静、温度适宜的命运之下生活着,因此,如果有一只无形的手摇撼着他,他就会转过身去,惊慌失措,落荒而逃。他不渴望任何承担与世界史有关的责任,恰恰相反,他逃避这些责任。他不去寻求磨难,而是被迫接受苦难。他受到外界而不是内心的逼迫,变得比原本的样子更伟大。在我看来,这种并非英雄的苦难,这种平庸之人的苦难虽然缺乏明显的意义,却并不比真正英雄的崇高苦难要低劣,甚至还更能够使人感到震撼。因为每个普通人都必须独自承担这种苦难,而不像艺术家那样,还有自己的救赎方式,还可以将自己的苦难转化为作品,转化成永久长存的形式。

有时候,命运会选择这样一个平庸之人,以它强势的拳头,狂暴地逼迫他摆脱自己的平庸,玛丽·安托奈特的一生也许就是历史上最具有启发性的范例。在她三十八年的短暂人生里,有长达三十年,这个女人都漫不经心地生活着,尽管是生活在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她没有比别人更善良,也没有比别人更邪恶:她有着温热的灵魂、平庸的人格,从历史上看,她在一开始只是一个花瓶式的角色。如果革命没有侵入她那快活而无拘无束的游戏世界,她还将继续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哈布斯堡王室成员生活下去,就像那个时代成百上千万的女性一样,她会跳舞、闲聊、恋爱、发笑、打扮,探访别人,给予施舍,她会生儿育女,最终静静地躺在床上死去,一生都不曾真正参与世界的精神。人们会将她作为王后庄严地安放在灵床上,在宫中守丧,但在这之后,她就会像所有其他无数的公主一样,像玛丽-阿德莱德和阿德莱德-玛丽,安娜-凯瑟琳和凯瑟琳-安娜一样,墓碑上悲凉而冰冷的字母留在哥达年鉴里无人阅读。没有任何一个在世的人会想要追问她的形象,她那已经烟消云散的灵魂,没有一个人会想要去知道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些试炼(这才是最重要的),玛丽·安托奈特,法国王后本人也不会知道,不会体验到——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就是平庸之人的幸运或者是不幸之处,他从来没有感到过某种急迫感,想要了解自我,他从来不会有在命运追问他之前先追问一下自我的好奇心,他让自己所有的可能性陷入沉睡,而不去使用它们,他让属于自己的能力走向枯萎,他的力量就像从来没有使用过的肌肉,已经萎缩,只有困境才能使他真正紧张起来,开始反抗。一个平庸之人不得不首先受到逼迫,摆脱他自己,才能够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切,也许他能够做到的比他之前所预料到的和所知道的还要更多。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命运挥动那不幸的皮鞭。就像有时候,艺术家蓄意寻求外行那微不足道的小小责备,而不是热情而包罗万象的赞美来证明自己的创造力,命运有时候也会寻求一个无足轻重的主人公,以证明它也可以用易碎的材料创造出最为强烈的张力,安排一个软弱而且不情愿的灵魂,上演一出伟大的悲剧。描绘这种不情愿的主人公的最美的戏剧之一,被叫作玛丽·安托奈特。

因为这是何等的艺术,历史在这里怀着何等的创造力,以多么宏大的历史性的张力,将这位平庸之人安排到了它的戏剧里,又多么娴熟地将各种矛盾布置到了这个原本贫瘠的人物身边!它先是怀着恶魔般的诡计宠爱这个女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命运就送给了她一个皇宫作为她的家,在少女时代,她又得到了一顶王冠,当她成为一位少妇的时候,她得到了堆积如山的赠礼,简直是挥霍般的馈赠,这些馈赠使她金玉盈门、仪态万方,此外,命运还赐予了她一颗轻浮的心,使她不去过问这些赠礼的代价和价值。许多年来,历史宠爱、骄纵着这颗无所顾忌的心,直到它失去了感知的能力,越来越无忧无虑。但是命运如此迅速和轻松地将这个女人推到了幸福的顶峰,只是为了以精妙的方式,更残酷、更缓慢地让她在之后坠落。这出戏剧带有夸张的粗暴效果,使最尖锐的矛盾得到了直接的碰撞,把她从一座有几百个房间的王宫驱赶到了寒酸的监牢里,把她从王座推到了断头台上,从玻璃和金子做的豪华马车上推到了刑场马车上,从奢华推向了一无所有,从被全世界爱戴推向了备受仇恨,从凯旋推向了备受凌辱,使她越跌越深,直到无情地跌入最终的深渊。这个平庸的小人物突然失去了宠爱,她那缺乏理解力的心灵无法弄清这股陌生的势力要对她做什么,只能感到一只坚硬的拳头正在挤压着她,一只灼烫的利爪扎进了她那受难的肉体。这个对现状一无所知的人不愿意、也不习惯所有这些磨难,她进行反抗,不愿接受,她呻吟,她逃跑,想要逃离这一切。但那知晓一切的不幸之手怀着艺术家的坚忍不拔,一定要从这份素材中挤压出最高的张力和最后的可能性才肯罢休,它不会放走玛丽·安托奈特,直到它将这柔弱无力的灵魂锤炼得坚硬而又态度鲜明,直到她灵魂中从父母和先祖那里继承来的一切高贵都被生机勃勃地碾压出来。她在痛苦中感到震惊,这个从来没有追问过自我的女人在经历了试炼之后终于意识到了某种转变:她感觉到,就在她外在的权力结束的时候,她身体里有某种新的和伟大的东西出现了,如果没有那些试炼,就不可能有这些东西。“只有不幸的人才知道自己是谁。”这句半是骄傲,半是震惊的话,突然从她那惊讶的口中跳了出来。她被某种预感所征服,只有经历了这些苦难,她这段渺小而平庸的生命才能够作为后世的榜样,继续活下去。当她意识到了更崇高的职责之后,她的人格就超越了自身。就在死前不久,她变成了一件永存的、成功的艺术品,因为在她生命中最后的时刻,玛丽·安托奈特这个平庸之人,终于变成了和她的命运一样伟大的悲剧。 XRfZL9HhN4+C19mKBh3xg8dJJg85uSPobiFy3GrkP2GpoOFnWv8qUQOJ0lNzbU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