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辑说明

晚清重臣李鸿章于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901年11月7日)在北京贤良寺去世。他去世后仅39日,即同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历12月16日),著名的维新人士梁启超便一挥而就,写成了一部《李鸿章传》。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是晚清近代的重要政治人物。李鸿章所生之世正逢世界大分化、大裂变时期,西方国家日益富强,急剧膨胀,撞破了晚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内外交困,面临严峻的形势。李鸿章称这一时代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李鸿章一生历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庚子事变……他的一生就是与这些大事件紧紧相连的。晚清半个世纪的风云,无不有李鸿章的身影,因而他也是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人物之一。

1898年9月,维新运动百日而终,康、梁,一个逃往英国,一个逃往日本。李鸿章奉命追捕二人。1901年,梁启超仍在日本,时年仅28岁,他听闻昔日政治敌手、曾经纵横晚清朝廷的李鸿章去世,内心震惊,专门写下挽联表达纪念,随后下笔数万言,便有了这本李鸿章传记。

李鸿章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围绕他一直存在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作为政敌,梁启超摒弃成见,对李鸿章做出了客观的评价。他称赞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时势所造之英雄”,但又指出李鸿章的局限性,称他“不学无术”。

君主立宪是梁启超一生的理想。李鸿章虽然也主张改良,但他的洋务与梁启超的维新是本质不同的。维新派的改革是政治、文化的根本改革,而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所以梁启超才评价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到底只是一个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一向被认为是李鸿章的经典传记。本书有以下优点:一、内容客观详实。全文将人物与时代紧密结合,详述了李鸿章家世、崛起,参与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历程,客观展示了晚清的政局。二、有论有述,语言充沛,感情饱满。梁启超是一代史学大家,他的文笔以气势饱满、常带感情著称,他本人思维敏捷,学识广博,不光熟悉史事,而且能分析历史,敢下论断,这在本书中得到充分体现。三、当时人之作,揭示了一些重要史料。梁启超与李鸿章曾生活在同时代,去李鸿章不远,因此书中所讲史事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例如最后述及李鸿章的私人生活喜好,是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李鸿章的很好资料。

今天,围绕李鸿章,人们仍然争议不休。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对于读者了解李鸿章、了解晚清近代史提供了一个视角,因而广受欢迎。为了帮助普通读者阅读本书,因此本次出版以现代白话文翻译该书,方便读者阅读。 cQ9EBA7YHlL/klRYVu3aAjhxRTwzyJMV3fhtegSxTr/JSdyZ4svAre01tyJx+M8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