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相门赘婿

唐朝的士子,对于两样东西特别看重,一是仕宦,二是婚姻。

士子们在选择婚姻对象时看重门第,尤其以娶到“五姓女”为荣。有些士子为了能娶到高门大户的女儿,尽管年轻时眠花宿柳,却不愿意轻易娶妻,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中因此晚婚的颇不少。

像中唐时期并称的元、白,在年轻时都有相好的情人,元稹有崔莺莺,白居易有湘灵,但最后都选择了和名门联姻,本质上都是因为心爱的情人家世低微,是以不得不割爱,为此元稹还特意写了篇《会真记》来为自己辩护,结果却反而落下了负心薄幸的渣男骂名。

作为商人之子的李白,希望通过婚姻来拓展人脉、提升地位的愿望比起元稹等人来更加强烈,他的婚姻由此也展现出了相当世俗或者说功利的一面来。

李白的感情史非常丰富,据魏颢《李翰林集序》中记载: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宗)。

魏颢不愧是被李白亲自夸赞过的粉丝,用词相当有技巧。中间的两段感情用的是“合”字,说明只不过是同居关系,作不得数的。而前后两位夫人,则用了“娶”字,说明是正式的婚姻关系。

也就是说,在李白的一生中,经由他本人亲自认证的妻子只有两位,一位是许夫人,一位是宗夫人,这两位夫人恰好都是相门之后。这与其说是巧合,倒不如说是李白本人的精心选择。

许夫人是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圉师的父亲许绍与唐高祖李渊是年少时的同学。他本人也具有一定的才干,于是在高宗朝一路扶摇直上,很快做到了左相的位置。

许家子侄们也仗着父辈的威风为所欲为,许圉师的长子曾因狩猎践踏田土与田主发生冲突,口角后竟公然射杀了田主。

许圉师知道后为儿子隐瞒不报,最终以“纵子为恶,徇私不法”的罪名被免去宰相一职,长子也病死狱中。但许圉师后来又被委以户部尚书一任,许家子孙也不乏在朝为官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许家在安陆经营多年,根基颇深,等到李白于开元年间来到此地时,安陆许氏仍是当地著名的望族。

漂泊了多年的李白在此停下了脚步,这时他已千金散尽,在扬州又大病了一场,恰好许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便趁势留了下来。

李白在安陆整整住了十年,毫无疑问,他是住在许家的。关于这段经历,他本人并不讳言,在给地方长官的上书中,他自陈“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于此”。

见招显然是招赘的另一种说法,按照中国的传统,赘婿地位是很低的,可李白的自述中,却反而扬扬自得于“许相公家见招”,这是为何?

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偶像司马相如,可以说,司马相如是李白平生第一位偶像,他说:“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

很小的时候,父亲教他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他便对赋中描述的云梦泽心向往之,于是在路过云梦泽所在的安陆时,与此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看这段话很短,背后的信息量却很大。很多人都是将人生第一位偶像视为全方位模仿的对象,李白也不例外。

在他早年的时候,一直心怀“相如梦”。司马相如小名叫作“犬子”,类似于我们民间所说的狗儿、牛儿,可见出身并不怎么样,后来却凭借才华脱颖而出,最终出任郎官衣锦还乡,这对一心想要逆袭的李白来说无疑是最佳模仿对象。司马相如早年间也颇为落魄,于是精心写了《子虚赋》意欲得到帝王的赏识,后来托了汉武帝身边的狗监杨得意(也是蜀人)向武帝说项,才由此被召进京。

李白年轻时也是想走这条路的,司马相如写《子虚赋》,他就写《大鹏赋》,算是对偶像的致敬之作,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致敬失败了,并没有人因此对他高看一眼。

仕宦之路无法模仿,婚姻之道却可以借鉴。司马相如后来被大众所熟知,不是因为他官做得多么大,而是因为他琴挑卓文君的千古佳话。

他当时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听说临邛巨富卓王孙新近守寡的女儿卓文君年轻貌美、精通音律,于是找了个机会去卓府上弹奏了一曲《凤求凰》,撩拨得卓文君春心荡漾跟他私奔了。司马相如家贫,文君嫁给他后不得不当垆卖酒,他就穿着条犊鼻裤(相当于大裤衩子)在旁边当酒保,卓王孙觉得丢不起这个脸,只得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家财一百万。

司马相如虽说没有赘婿之名,却有赘婿之实,早期是依靠“傍岳父”起家的,靠着岳父的资助,他才有资本到处结交权贵,积累了往上钻营的第一桶金。

对司马相如仰慕之极的李白,当然对这段故事耳熟能详,所以当许家将孙女许配给他时,他马上觉得机会来了,从此可以借着岳家的东风,复制司马相如的成功。

司马相如还需要策划下“琴挑”,他却仅凭诗才就获取了许家的青眼,这不比偶像更胜一筹吗?理解了这点,才能理解为何许家将小姐许配给他时,他会掩饰不住地为之自豪。

许家相中了李白,确实也是看中了他的才华,觉得他是个潜力无穷的政治新星,等于将重振家声的希望放在了这位娇客身上。

唐朝的望族,在择婿时不再一味地重门第,也开始重才华,不少名门想借寒门士子的才气来为家族注入新鲜血液,而这些士子在娶妻之后,因为要仰仗岳家,可能也会选择住在妻子家,像唐代宗时毁誉半参的宰相元载家境贫寒,早年间娶了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后就借住在王家,直至后来自己为官后才搬出来住。

这类士子虽入住岳家,可和传统上的赘婿还是有所不同的,岳家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财力和人脉上的支持,通常来说也不会要求他们所生的孩子冠以妻姓。李白和许夫人所生的两个孩子应该也是姓李,而不是姓许,佐证是许夫人病逝之后,孩子们都没有留在许家,而是跟随李白生活。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身份终究是寄人篱下,难免会遭受歧视。元载住在王家时备受冷言冷语,一气之下离开王府直奔长安,还在诗中抱怨说“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

李白在许家,估计也受到过排挤,后来回顾这段生涯,他发牢骚说“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看来这并不是一段多么愉快的经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可李白偏偏是最不愿意低头的,如此一来,他和许家人的冲突势必在所难免。

安陆十年,李白大部分时间是住在白兆山桃花岩,那首有名的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就写于此地。

诗写得云淡风轻,实际上他这时的心态肯定没那么云淡风轻,许家一开始在他身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个时期的他,等于背负了李家和许家两个家族的厚望,出人头地的压力变得前所未有地大,可偏偏事与愿违,许家的人脉和财力并没有给予他太大的帮助,最终十年时光在蹉跎之中度过,双方原本的期望都落了空。

许夫人不幸早逝之后,李白可能无法再容于许家,不得不携子女迁往东鲁,在这期间曾与两个女子同居,直到宗家看中了他,沉睡已久的“相如梦”又一次觉醒,他再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故相孙女联姻。

宗夫人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楚客的权力不是一般地大,他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曾于武周神功元年、长安四年、中宗景龙元年三度为相。

他的哥哥宗秦客,也是武周朝的宰相,武则天一生造了20个象征神权的汉字,其中12个就出自宗秦客的手,包括最著名的“曌”字,可见对宗家何等倚重。

宗楚客名声也不是一般地坏,宗家兄弟被史官划定为“谄媚之臣”,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最终因依附韦后、心怀逆谋而被李隆基所杀。

和上段婚姻类似的是,这次李白仍然选择了寄住在宗家,宗夫人的弟弟宗璟还有妹妹们都和他们同住。同样类似的是,他对夫人的家世仍然引以为豪,在诗中代夫人立言说“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津津乐道于宗楚客三次为相的经历。

由此看来,李白两次联姻的对象都是没落的相门,而且还是名声不大好的相门。

如果说“入赘”相门显示了他势利的一面,那么娶的是没落相门的孙女,则显示了他无奈的一面。这已经是他可以够到的联姻的天花板了。

身为唐朝士子,谁不想娶家世清贵的名门之女,可对于毫无根基的寒士李白来说,他并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可以联姻相门,即使是名声不佳的相门,对他来说也已经是阶层的突破了。

晚唐时,和他并称为“诗家三李”的李商隐在王茂元将幼女许配给他时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哪怕王茂元是帮助过他的恩公令狐楚的政敌,原因都是一样的,出身和地位限定了他们的选择,当看似改变命运的机会骤然降临时,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抵挡这样的诱惑。

李白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和他特殊的家庭身世一样,构成了他种种异常行为背后的强烈动机。

都说他急于求成,他实在是有不得不急于求成的理由,长期寄居岳家,让他更加渴望能够早日封侯拜相,这样才能像元载那样一雪寄人篱下的耻辱,并让岳家的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在此我们才更能理解为何李白在永王征辟时,人到暮年仍选择下山,临出门时写了三首赠内诗送给宗夫人,其中第三首说“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返家,妻子埋头织布不去迎接,嫂子懒得做饭招待他,连父母都不屑跟他说话,直到佩戴六国相印再次回乡,一家人才对他态度大变。

李白在这里自比苏秦,倒不是在讽刺宗夫人对他态度傲慢,而是跟夫人在开玩笑,殷切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像苏秦一样让夫人分享自己的荣光——他太过于急切地想向妻子和她的家人证明自己了。 raNRSsNqld7nkoaIcJFB0+I2ZMoXNGIwVblalTwm6xFfYLVmjDVly5L+jg7T9SK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