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醉心诗情,承接家风

晏几道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持论甚高,这些成就离不开晏殊的教导。晏殊自幼好学,老而不衰,至其病亟,仍是手不释卷。他不仅要求自家子女读书,在写给中丞兄家书中,仍不忘劝其读书,免辱门户:

……知令读书否?假如性不高,亦令读书,学诗学礼,宜亲老宿有德之人,所冀向后自了得一身,免辱门户也……因信上闻,希令诸子知之。若能稍学好事,免为人所嗤笑,成立得身,父母一生放心有望矣。门前不要令小后生轻薄不着实者来往,或寻得一有年甲严谨门客教训诸子甚好。先少师所以常孜孜于此事,重念余白、饶鼎朴实,嫌其余轻薄。殊日思量,方知是格言也。近日京师官中行公事甚多,细视多是人家子弟轻事玩狎,非类致之者。是知小儿女尤宜亲近有德,远轻薄之徒也。

晏殊在信中,不厌其烦地叮嘱家族子弟文学与道德方面的教育,可见身为晏殊之子的晏几道,自幼也承袭了这样的教育。晏几道一方面接受着文学教育,另一方面接受着道德修养教育,且还被要求不能与浅薄、轻薄之人往来。

这些教育给晏几道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后来,当他长大成人,举目望去,官场上尽是奸佞狡诈之辈时,他不愿与之相交、与之同事,也是必然的。他的高贵,不仅仅只是来自晏殊的地位、家族的荣耀,还来自学识修养。他看不上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也不喜欢学识浅薄,却卖弄文学之流。

传言,晏几道天资聪颖,五岁时已能精通诗文。有一日,他竟咏唱了柳永的“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之句。晏殊听完,当众斥责他。晏几道很委屈,柳永词句虽然俚俗,但却音律优美,为何不能吟诵?

世人皆知,柳永作新乐府,时人传诵甚广,但他所作之词大多为艳词,那“浅斟低唱”之句,当然不能出自孩童之口。更何况,身为男儿,他理应有更高的志向,不该被“鸳鸯绣被”毁了。

只是,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不懂。

春天走了,残红落尽,绿荫满枝。

夏天来了,柳枝褪去柳絮嫩芽,一条条地疯长起来。

晏殊一家来到颍州后,晏殊在府邸里种满了花木,在书房里又增添了些新的书籍。

初来此地,晏殊认为不该整日闲居家中,应该携子游览美景。那西湖边盈岸的绿柳,接天无穷碧的莲叶,皆能引发诗性。

晏殊作过一首《浣溪沙》,描绘的便是杨柳美景、曼妙荷花: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良辰美景,温言软语,到底不如杯中烈酒。欢愉的时光让人沉迷,却也太过短暂,暂时忘记了烦忧,过后也总会醒来。晏殊真想常住山水间,不问归期,忘记凡尘俗世,可终究不能。

晏殊罢相后,心情复杂,一直压抑着心中的苦。

晏几道不同,他来到此地,心情颇好。

对于晏几道而言,汴京与颍州并无不同。只要景美,有书可读,有诗可吟,有兄长家人,哪里都是他的家。

他也写了一首《浣溪沙》,同样描写了杨柳,与父亲不同的是,他的心情是美而舒畅的:

白纻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落英飞絮冶游天。

南陌暖风吹舞榭,东城凉月照歌筵。赏心多是酒中仙。

世人多诵晏几道伤感之句,闲愁空满之词,却极少有人愿意关注他的少年时光,他也曾青涩、纯真过。他热爱这一季又一季的春秋冬夏,更是贪尽了所有的好时光。

人们虽道他少年浮沉于酒,耽于声色,玩世不恭,但晏几道的日子却并不奢华,他更不是纨绔子弟。

晏殊一生,刚肠嫉恶、廉洁俭朴、儒雅旷达、笃学不倦。他为官五十余年,官至相位,家中虽无一日不宴饮,但他却是廉洁自持,居处清俭的人。在晏殊写给堂哥晏詹的家信中,便可得知:

……地远不须烦神用,况人事有何穷尽?知置得宅子,大抵廉白守分为官,须随宜作一生计,且安泊亲属,不必待丰足。尝见范应辰率家人持十斋,自云:“一则劝其淡素好善,次则减鱼肉之价,聚为生计。”果置得一两好庄及第宅,免于茫然,此最良图。况宦游有何尽期,兼官下不可营私。魏四工部,可为戒也。然须内外各宜俭约为先,方可议此。殊家间仆使等,直至今两日内破一顿猪肉,定其两数,或回换买他鱼肉,亦只约猪肉钱数,以此可久。此持久之术,是以常为宗亲及相知交游言之。……古今贤哲有识见知耻者,量力度德,常忧不能任者。不佞当负以重愧,畏重责,是以终无幸求。其更识高者,非亲耕不食,非亲蚕不衣,徐儒子之类是也。盖功利不能及人,而坐受窃其膏血,纵无祸,亦须愧赧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乃一个人家国情怀。晏殊虽然可以治国、平天下,但从不忘记做人的修身、齐家之本。他重视功德,重视节俭,以道德治家。他的道德和文学成就显著,常被后世所称颂。

然而,身为晏殊之子的晏几道,不过承袭晏家家风而已,他的修身道德,却成了不肯入世的“怪癖”性格。在《晏氏宗谱》中,周敦颐说:

予观晏元献公之八子,咸循循雅饰,一言一行无不合于规矩准绳;于是,知公之有家教也。后得所著《义方记》,阅之益信公之善训其子,而其子之善继善承,真所谓毋吞尔祖也。近时见燕山窦禹钧氏,以义方训子,而仪、严、侃、福、僖俱为名臣。

毫无疑问,晏几道便是那个信善、好读、乐施、节俭、注重品性修养之人。后来的晏几道不肯入仕途,虽面有菜色,也能自持,正是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世道不属于他时,他宁肯写晏几道词,将那一腔抱负化作一声声悲叹,也不肯违背自己的良心。

远离脏污,晏几道既能有情调地翻腾“鸳鸯绣被”,也能嬉戏于“春衫杨柳鞭”,还能醉心于做个“酒中仙”。

有一年,晏殊带晏几道回故乡省亲,晏殊见到故乡风光,心旷神怡,禁不住地赞叹起来。当父亲吟到“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时,晏几道的心情却变得沉重起来。春光再美,仍有疾苦百姓,笑脸双生,也不能改变朝廷的昏庸、官吏的凶横。所以,他入梦了,在梦里,那个世界杨柳依依,百花艳艳,彩云悠悠,白帆点点。他纵情地疯跑着,放肆着,也畅快着。

梦是他的童年,他一生都活在梦里。

也只有梦里的世界,才纯乐无苦。这短暂的快乐,让他忘却了世间的痛苦、情感的失落。

梦如同酒,都能让人变神仙。 yKT695baVtbt1R/cRRreDpN4LC6D7e1YoA8zsbAQ3yoz+nGEyIVLCGZ1/9PZ4S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